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艺术空间,由70多个甲骨文衍生出来的88件/组艺术作品在这里闪亮登场,让前来观展的德国观众驻足欣赏,为中国先民的文字和智慧惊叹不已。
展览现场
德国当地时间4月22日,“龟甲牛骨上的精灵——甲骨文艺术展”在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艺术空间开幕。该展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联盟、中央美术学院、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理事会主席、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教授芬克(Prof. Fink),纽伦堡市国际关系处处长舒格斯(Schüßler),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艺术史系主任斯特伦克教授(Prof. Strunck),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岚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带队参加展览开幕式及座谈会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Dr. Yan Xu-Lackner)在欢迎词中对中央美术学院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她表示,中央美术学院把这么优秀的展览带来德国是对孔院艺术空间的充分肯定。甲骨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央美独具匠心,通过绘本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用当代的艺术形式演绎古老的文字让人惊艳。她希望与央美在未来加强合作,共同为中德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致辞
吕品晶在致辞中表示,文字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汉字在中国有成熟文字以来的几千年里,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字一直持续到今天。甲骨文是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现代汉字即是由甲骨文经过多次大的字形演变而来。
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徐艳博士参加对话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中德关系始终持续稳步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期望能够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丰富双方人文交流合作,有力促进民心相通,使两国友好薪火相传。
此次展览的核心内容是由甲骨文专家、绘本专家、文字设计专家历时3年完成出版的艺术创作作品。甲骨文专家精选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70多个甲骨文,涵盖天文地理、神与祖先、生命奇迹等多个主题。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10位青年艺术家,用各具特色的造型语言将甲骨文进行释义,使今人的眼睛穿越先人的眼睛,看向曾经的世界。展览以艺术创作形式诠释甲骨文,旨在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促进中国与德国民心相通。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参加对话
在与展览同步举行的座谈会上,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院长徐艳,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岚等嘉宾从展览海报上的四只眼展开对话,围绕仓颉造字的传说、象形字的特色、甲骨文和占卜的渊源、中国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共同探讨甲骨文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甲骨文。
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岚参加对话
据介绍,此次展览立足服务“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这个中心点,通过可视化的视觉图像,让外国民众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甲骨文,感受作为汉字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的独特魅力,了解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外国民众了解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与学习中国语言的兴趣,加强中国语言和文化国际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可敬、可爱的当代中国。
展览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一级教授刘钊,考古学家、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古文字专家、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特邀顾问常耀华作为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文字设计协会理事刘钊作为策展人。(图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