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2024香港艺术月:除了艺术巴塞尔,这些活动也要去看!

2024香港艺术月:除了艺术巴塞尔,这些活动也要去看!

时间: 2024-04-01 19:26:49 | 来源: 凤凰艺术
快讯 >

▲艺术三月香港街景

01

ART MARCH

艺术三月

联结的桥梁

每年3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收藏家、艺术家以及文化学者汇聚于香港,共襄盛举。他们或携带着自己国家的艺术瑰宝,或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好奇,踏上了这一场文化与艺术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集会,更是一次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活动。

3月26日,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正式开幕。2层的巨大展厅,和242间参展画廊,无疑将香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彻底引爆。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的举办,本质上是一座沟通中外的桥梁。它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更是新旧艺术交流的纽带。通过这一平台,西方观众有机会重新发现和理解东方的当代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者。同时,许多当代艺术创作与历史悠久的艺术影响相结合,展示了一种跨时代的对话。

收藏家乌利·希克也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到,“今年的展会规模更大场面更加热闹,也更加国际化。所以我认为它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它肯定是世界上的第一名。同时,举办这次文化峰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有很多收藏家,但也有很多博物馆专业人士因为文化峰会来到这里。”

确实,巴塞尔艺术展实际上也构建了一个连接公众与商业的桥梁。香港这个城市本身就极富多元化和商业气息,展会通过商业手段来普及艺术,将各种艺术项目带入不同的行业和区域。这样的做法不仅为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播提供了舞台,也使艺术与公众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乌利·希克所说的文化峰会,便是3月25日至26日在西九文化区举办“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2024”,以“跨文化越时代”为主题,成为首个由西九文化区举办的大型国际文化峰会,旨在促进文化知识与前瞻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文界翘楚提供交流机会。

论坛云集了逾20位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重量级嘉宾讲者,包括多个主要文化区和顶尖文博机构的领袖。超过100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者就文化区及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相关热点议题分享交流。

作为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总馆长,林国辉也参与到峰会的讨论发言之中。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艺术三月将很多艺术节目串联在一一起,向全世界也向香港的市民进行推介,让他们把艺术文化也变成了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而对于香港市民来说,他们也变成了推广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份子。

在文化峰会上,林国辉在与到场专家的交流中观察到,很多国外的学者和博物馆管理者此次来到香港后,也看到这座城市与他们过去想象的并不一样——在很多人的心里,香港是一个金融贸易城市,但当他们看到香港在三月份不同地点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展览活动,以及市民的积极参与后,也感受到艺术在香港的重要地位,这也让来自全球的人们进一步在香港理解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

小红书博主“老赵看艺术”这次也是来港观展的大军之一。他在小红书上向他的粉丝介绍到,对大众来说,走进Art Basel是关注当代艺术的一次开始,一定穿一双舒服的鞋子——因为这是一场暴走之旅,让自己舒服才能好好的体验艺术。带着“空杯心态”来看展,不要给自己设限,谦逊地看待每一个空间和作品,不一定非要在这个环境中立刻读懂某件作品,而是放松地来享受全球顶级画廊的艺术氛围,感受他们想要向观众呈现的表达方式和语境。除此之外,在他看来,M+博物馆是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的必打卡之地。馆藏丰富,每一个陈列主题都会让观众发觉原来当代艺术的表达性那么强,讨论的问题也离我们如此接近。

▲ M+博物馆

确实,M+博物馆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文旅目的地。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旅游业正在迅速增长,在城市中建设重要文化资本的想法正在实现。如今,M+已跻身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前20名,排在第15位。可以说,只花了短短两年的时间,M+即进入了全球博物馆参观人数最多的行列,这也意味着香港是文化胜地。

华安雅也坦诚地表示,曾经仔细思考过M+应该代表着什么样的声音。“现在的M+已经非常成熟了。它是一个全球性的视觉文化机构,是本地区的第一个此类机构,因此对世界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我们在设计、建筑、活动影像和艺术等领域所做的工作定义了M+。之前在亚洲地区还没有过类似的机构。正因为如此,M+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们的“目的地”。我们拥有非凡的收藏系列,人们要想看到所有的这些收藏、这些展览、这些艺术家,就必须来到M+。”

M+策展人武漠也在接受专访时说到,保护保持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不断的丰富展览的内容和交流方式的多元性,一直都是M+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所在。“其实包括我们内部的团队也是非常多元的。我们整个M+的团队有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同事,所以我们之间的日常的内部交流,日常工作等等,每个人都是保持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也有很多原生的思维在互相的碰撞。作为一个策展人来说,都会不可避免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一些思维方式,或者是工作方式以及做事情的方式等等。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价值观都能够很忠实地传达给观众,也希望观众能够认同我们的这种价值。”

这种在地性和全球性的共存与融合,不仅是香港一直以来的城市特质,也是其在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重启其耀眼荣光的重要手段。

今年Art Central强势回归中环海滨。作为香港艺术周的其中一项重点盛事,第9届Art Central于2024年3月28日至31日期间,再次呈献来自亚洲和全球最具创意的艺术作品和节目,以及卓越的艺术家和讲者,亮点包括全新推出的画廊专区、拥有迄今为止最多独立参展单位,以及超过三分之一的参展画廊首次于Art Central亮相。这也是展会自2015年推出以来规模最大和最多元化的的一届,是全球年度艺术日历不可错过的重要一站。

▲ Art Central展览现场(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作为香港本土重要的画廊之一,3812画廊联合创始人许剑龙在香港、澳门、伦敦和更多区域都进行着艺术文化事业的拓展与传播。此次,3812画廊也在重归的Art Central中亮相。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湾区作为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正被国家积极打造为经济贸易和文化的重要中心。这一政策为艺术和文化领域带来了丰富的机遇,挑战业内人士如何把握这个大方向,并有效开拓发展渠道。大湾区不仅承载着共同的岭南文化底蕴,还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贸易区,特别是香港,以其独特的国际视角和金融中心的角色,成为了艺术文化推广的重要平台。各重点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城市,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地理背景来发挥各自的作用。

作为唯一一家参加Art Central的法国画廊,此次A2Z画廊展出了Li Donglu(李东陆)、Shiori Eda(枝史织)、Le Thuy(黎翠)、Takashi Hara(原隆)、DanHôo(方孝当)、Jono Toh(乔纳森杜)这六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画廊创始人李子薇表示,画廊已经在巴黎经营了15年,主要合作的都是国际性艺术家。同时,源于自身的中国背景,所以对于亚洲的文化也更加容易理解。在5年后重回香港,她最大的感受便是香港的文化机构越来越多,包括美术馆、博物馆、展览、艺术基金会和画廊越来越多,这更加彰显出香港浓厚的艺术氛围。

02

ART MARCH

艺术@维港2024

从艺术到公众

不同于艺术博览会中那些分布在白色展位之间的艺术品,或是白盒子的美术馆中高山仰止的艺术大家,由五个艺术项目组成的“艺术@维港2024”更凸显大型艺术装置所具有的“公共性”(publicness)的一面,即公共艺术。这些置身港湾场所中的艺术项目,始终处于一个多元而动态的城市环境中,与这片土地的历史地理、文化流动与公众参与进行了有效的对话。

▲“teamLab:光涟”展览现场(图源:teamLab官网)

公共艺术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目的性和包容性的创作,“艺术@维港2024”在对于作品的选择过程中,也考量其与所在环境的适配性。当观众漫步在海湾公园,或者在商场中穿梭的时候,会被这些公共艺术项目所形成的“奇观”所吸引、驻足,凝视这些艺术项目所试图映射的当下的文化思想,让“遇见”成为开启理解与沟通的瞬间。

▲“teamLab:光涟”展览现场(图源:teamLab官网)

此次“艺术@维港2024”从3月25日持续至6月2日,由康文署艺术推广办事处及科学推广组联合策划的“teamLab:光涟”及“艺术有理”展览,于添马公园及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展出。这个艺术项目由国际艺术团队和香港艺术团队共同完成,还包含了本土艺术家郭达麟(Dylan)的艺术装置作品《薛丁格床》。

▲郭达麟《薛丁格床》(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 LAAB Architects《维港盃》(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由于音译原因,薛丁格其实就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他的猫藉由他的思想而为人所知;而《薛丁格床》以有趣的方式呈现了这个让人两难的困境,鼓励大众思考物理概念。这个作品由九组像床的立方框架组成,为大众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猫在其中三张床上醒著玩耍,在另外三张床上睡觉停留,并在剩下的三张空床周围游走。但猫能同时处于醒著和睡著的状态吗?

▲阿丽莎·柯维德(Alicja Kwade)《世界的秩序(图腾)》(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被创办人郑志刚称为“K11成立至今最引以为傲的项目”,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文化零售目的地——K11 MUSEA,在海滨长廊展出了目前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阿丽莎·柯维德(Alicja Kwade)的雕塑《世界的秩序(图腾)》。

过去几年中,柯维德在公共领域创作了大量与不同地点的建筑和自然现象相呼应的装置作品:她曾受委托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作一件由两座钢材和巨大球形岩石制成的雕塑装置(2019),安装在曼哈顿的天际线之上;她在巴黎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创作的装置作品《Au Cours Des Mondes》(2022)中,在混凝土楼梯上固定的天然石球和一组天然石球之间展开了对话。这两件作品都探讨了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潜在的权力机制以及我们与相关知识的关系。

▲ 《流动光影》艺术展现场(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信和集团与本地艺术组织HKWALLS合作呈献《流动光影》艺术展,在尖沙咀中心和帝国中心的信和光影艺术幕墙展示五组来自德国、法国、捷克及香港艺术家的动态影像创作。展览突破了创造力的界限,融合艺术、科技和文化,并以各种颜色、动态视觉效果和创新数码艺术,于维港海旁创造独一无二的沉浸式视觉享受,将尖东海旁成为街头艺术画布,为维港更添魅力。

作为一个非盈利的艺术团体,HKwalls旨在让本地和海外艺术家透过街头艺术及文化,在香港和国际间展示自己的才能。该团体支持创意、原创性和表达自由,并致力以高质素的公共艺术连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社区及组织,建立友好关关系。每年三月,HKwalls都会举办年度街头艺术节,全年亦有持续进行的艺术计划,协助艺术家的事业发展和透过艺术创作来关注社会问题。

▲“梵高·乐印”现场(图源:李广楠)

28日,领贤慈善基金与梵高文化遗产基金会携手合作筹划,以及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的项目计划资助的“梵高·乐印”于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行。受梵高画作及维港启发,在逾百年历史的尖沙咀钟楼前方,展出由西班牙新媒体艺术工作室VISURA Studio及其艺术家Vritis共同创作的巨型户外LED艺术装置《回圈》,这场视觉盛宴配以四位领贤慈善基金成员联合制作原创音乐《不见不散》,由本地音乐艺术家高世章作曲、著名音乐人赵增熹监制,更由中国钢琴家牛牛与小提琴家王亮联合演奏。

03

ART MARCH

西九西九!

共创多彩文化景观

▲艺术装置《抱泡瞬间》展出现场(图源:于奇赫)

坐落维港海旁的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在这几天,过往行人都会和堆在在海滨草坪上的“巨大肥皂泡”合影,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舒适的表情。澳洲艺术团队Atelier Sisu把转瞬即逝的肥皂泡泡凝制作为大型艺术装置《抱泡瞬间》,曾在悉尼、新加坡等四十多个地区展出。《抱泡瞬间》与对岸的“teamLab:光涟”遥相呼应,为首届西九家FUN艺术节增添了梦幻的气息。

作为西九文化区首个落成的表演艺术场地,戏曲中心致力于向全球推广戏曲艺术,为戏曲演出和相关文化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及配套。首届西九家FUN艺术节的家庭工作服以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粤剧(Cantonese Opera)为内容,邀请参与者跟随专业粤剧演员梁非同学习穿起水袖学做手、执起马鞭模拟骑马情境,以及跟随剧花旦琼花女会、资深粤剧演员兼化妆师梁绮莲感受颜色对比强烈、眉目分明的粤剧妆容是如何令角色性格鲜明并传递演员表情变化的。

▲家庭工作坊——粤剧化妆(图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此外,国际及本地艺术家会带来崭新剧场表演,包括激发儿童想像力的沉浸式剧场《闪闪星》和诉说本地少数群体真实故事的《小泰国守护者》。在海外大受欢迎的互动体验节目也会首度来到香港,包括让观众可以推着BB车与小宝贝一起参与演出的《BB车一族》、让人尽情跳舞的《十分派对》、配搭剧场灯光及声音效果建构的室内儿童游乐体验《自游玩》。

▲ 《闪闪星》演出现场(图源:Patch Theatre)

曾于澳洲、美国和加拿大上演,首次来到香港的沉浸式儿童剧《闪闪星》(ZOOOM)讲述了一个孩子独自在卧室里,无法入睡,好奇地想要理解,在一颗失落的星星的指引下开始了一段蜕变的旅程的故事。《闪闪星》的故事灵感来自经典英文童书《哈罗德与紫色蜡笔》(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这本书的作者相信艺术可打开无边的想像宇宙,通过艺术可以启发孩子明白身边事物和世界。演出包含色彩缤纷的原创光影投射和动听音乐,让观众投入故事,观众被要求在表演中带来一些黑暗的东西以换取光明。

▲ 《小泰国守护者》演出现场(图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197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吸引了许多泰华家庭来此寻找机遇,他们选择住在九龙城;到了90年代,政府对中环进行的旧区重建,迫使更多原本在中环开铺的泰国移民搬迁至九龙城。因此,在衙前围道一带多条街道组成的“小泰国”,中泰文化相融相通。Arts Impact创研计划2023的得奖者之一苏子情,通过走访九龙城区内的泰裔居民,搜集真实故事,提取编导《小泰国守护者》的灵感,更邀请泰裔新一代,包括故事主角原型的后代参演。观众通过三幕互动剧场,了解一个家族经营泰国餐馆四十多年岁月背后的情感变迁。

▲ 《BB车一族》节目现场(图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BB是“Baby”的缩写,意为“宝贝”,《BB车一族》把家长用BB车带幼儿上街的日常举动,变成了一场结合演出和体验的特别节目。在西九海滨草坪上,阳光夹杂海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碎碎念或私密絮语,会随耳机传予参加者,引领大家以全新的方式体察公共空间。《BB车一族》(英文原名Pram People)于2022年在墨尔本首演,西九文化区与澳洲原创团队Polyglot Theatre联手制作了香港版本,亦是首个澳洲以外的版本。团队深入香港社区,提取本地人的生活经验、切身感受和故事,组成了全新双语节目内容。

▲ 《十分派对》节目现场(图源:Joseph O'Farrell)

草坪上放着外表平平无奇的大货柜,里面其实另有乾坤,一群本地青少年打碟、打灯来炒热气氛,把它变成充满活力的派对场地。参与者可在这个空间中投入音乐节拍当中放松自我,在短短10分钟内尽情享受艺术节所带来的舞动时刻。《十分派对》的概念来自澳洲艺术家Joseph O'Farrell (JOF),并曾经在澳洲和英国实践且大受欢迎。这次的香港版本由蒲窝青少年中心招募的青年初试啼声担当DJ,也体现出香港对于外来文化的一种适应与改造。

04

ART MARCH

艺聚香港

中外文化的交汇平台

▲西九龙文化区(WKCD)(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香港艺术三月这一全球艺术盛事,无疑促进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来自不同国家的参展者和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播着自己的文化,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观点。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不仅增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作品的跨国流动和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让人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共通的美学追求和人文情怀。

▲西九家FUN艺术节:茶馆家庭专场(图源: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香港艺术月还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年轻艺术家和小众艺术流派能够得到展示和认可,为他们开拓了通往国际舞台的道路。这不仅有助于艺术新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使得艺术的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说,香港这座中外文化交汇的都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成为了全球艺术交流的焦点。香港艺术月的举办,就像是一座搭建在中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产生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火花。

▲ M+博物馆(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西九文化区两间博物馆M+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及管理局辖下的表演艺术处,也在此期间与全球各地超过20间顶尖文化艺术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促成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及长远合作,彰显西九文化区作为亚洲文化艺术枢纽日益重要的地位。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可以说,香港艺术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桥梁。它通过集结全球的艺术力量,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推动了全球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的传播者,每个作品都有机会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共同绘制出一幅多姿多彩的世界艺术地图。(转载自“凤凰艺术”)

2024香港艺术月:除了艺术巴塞尔,这些活动也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