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贾科梅利 《我没有手抚摸我的脸》1961至1963年摄、约1971年印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Mario Giacomelli Archives
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M+宣布,将于 2024年 3月 16日(星期六)起在 M+地下大堂展厅展出首个以摄影为主题的特别展览“黑白──摄影叙事”。本展览由 M+与法国五月艺术节合办,并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共同策划及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独家赞助。
展览是 M+首个致力于探索摄影媒介的展览,亦是 2024年法国五月艺术节之开幕节目,将展出逾 250幅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珍贵照片,以及30多幅来自 M+馆藏的作品,审视黑白摄影这个历久弥新的艺术媒介,按时序展示摄影师如何透过黑白摄影捕捉对比、细腻变化和光影。
勒内·布里 《中国北京昆明湖》 1964 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René Burri/Magnum Photos
“黑白──摄影叙事”以 1915到 2019年的摄影作品为主题,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摄影藏品首次大规模在亚洲公开展出。这个专题展览将展出超过 170位国际知名摄影师的作品,当中包括曼·雷、戴安娜·阿尔比丝、马里奥·贾科梅利、罗伯特·法兰克、威廉·克莱因、森山大道、瓦莱丽·贝林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另外,展览亦展出30多幅出自著名亚洲摄影师和艺术家之手的 M+馆藏作品,包括张照堂、何藩、郎静山、刘香成、纳里尼·马拉尼、石元泰博和邱良,追溯他们的创作如何影响这种深富表现力的艺术媒介。
展览分为三个主题部分,从不同视角让观众理解超过一个世纪的黑白影像制作。“对比”捕捉日常生活中具有强烈反差的瞬间,这些反差加强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光影”展示摄影师如何以光作画,勾勒出影像的细腻质感、氛围、图案和结构;“色景”凸显了灰色调的细微差别如何令单色摄影产生无穷变奏。
何藩 《迷离世界》1959 年 M+,香港 © 何藩
第一部分“对比”
在这部分,摄影师运用摄影器材,将周遭景物化为一个充满对比的世界。他们精心布置构图,捕捉日常生活中展现强烈反差的瞬间。其黑中见白、白中见黑的演绎手法,加强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此部分再细分为两个章节“白纸”和“黑画”,进一步探索光与暗。
塞西尔·比顿 《巴黎世家长裙》 1967 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Cecil Beaton Archive © Condé Nast
伊莫金·坎宁安 《两朵马蹄兰》1925 年摄、约 1970 年印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2024 Imogen Cunningham Trust
第二部分“光影”
光是摄影的必要条件。此部分探索黑白摄影是如何善于呈现光影的细腻变化,除了展示构成影像的图案,还营造出质感、气氛和深度。
亚历山大·罗钦可 《带着徕卡相机的女孩》 1934 年摄、约 1950 年印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Aleksandr Rodchenko
这些作品回归摄影( photography )的英文字源 ──该字由希腊文的两个词语“phos”和“graphe”组成,意谓“以光书写或绘画”。此部分再细分为两个章节“黑夜”和“黑魔法”,聚焦于闪光灯和无相机摄影等技术的发明,如何将摄影媒介推向创意新领域,为影像制作指引新方向。
森山大道 《日本剧场写真帖——演员的肖像》 1968 年摄、1970 至 1980 年印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Daido Moriyama Photo Foundation
第三部分“色景”
在黑白两极的光谱之间,是一连串灰调,以及无数细腻的色调变化。展览最后的部分呈现一系列灰阶色谱的连续影像。“色景”凸显黑白相片的表面肌理和材质,以及其无穷变奏──这正是现今世代中历久弥新的美学。
吉尔伯特·法斯特纳肯斯 《夜曲——避难所》 1982 年摄、1983 年印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Gilbert Fastenaekens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谈到:“单色摄影的形式和色调具有捕捉现实和揭示超现实抽象的力量。面对商业领域和社交媒体中彩色和数码摄影的过度饱和,黑白摄影仍能够以其富有震撼力和诗意的对比引人入胜。‘黑白──摄影叙事’展出的作品怀旧而奔放、内敛且前卫,反映了对世界的美丽演绎,并凸显出贯穿于世界各地黑白摄影大师作品的艺术实验。”(本文图片由M+提供)
黎兆芳 《黑与白》1950 年代至 1960 年代 M+,香港 © 版权所有
邱良 《俪人行(告士打道)》 1961 年 M+,香港 © 摄影画报有限公司
张海儿 《有摄影师左手的夜景,广州,一九八七年》1987 年 M+,香港 © 张海儿
佛洛.加杜诺 《光之篮》 1989 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 © Flor Garduñ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