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东风艺术学园:自治艺术社区的生成”艺术项目开放

“东风艺术学园:自治艺术社区的生成”艺术项目开放

时间: 2023-11-30 15:06:45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展览海报

东风艺术学园:自治艺术社区的生成

DongFeng Art Academy: The Generation of Autonomous Art Community

策划人:林梓Linzi

出品人:文梓涵 WenZihan

共创艺术家:艾阔、曹文青、成格尔、崔宇、陈禹嘉、范寛、葛雅静、郭亚冠、黄元琦、霍雨诗、迦译/阎硕、凌冰、雷徕、雷鸣、刘谷宁、刘健、刘尚然、刘远航、刘正勇、米童、秦观伟、佘璐芸、史宇、双喜、司马源、孙盟、万真宇、王帅/王鹏、吴小欢、王玥、王禹彤、王屿星、王与若/任子葳、吴天际、熊樱菲/许阳、岳洱、叶浩宇、玉YUG、张佳星、张子辰、张宗希、郑莉莉、郑确、邹洪元、朱新宇、曾钰凌、Bella Chen、Emma Zhang、Grades 9, 10, DP1, and DP2 Emerging Artists and Their Art Teacher at Beijing Youth World Academy。

筹备了近两个月的“东风艺术学园:自治艺术社区的生成”展览于上2023年11月2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将为期一个月,持续至12月25日。这是一个由艺术家们自治生成的非盈利艺术项目,近50位艺术家和学生汇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创作,使用废弃空间内的材料进行工作。在实际过程中,社区居民董师傅、张师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小新姐都扮演着重要协调角色,在一众人的努力下,展览得以呈现给大家。

Mr. Scott Ramon,世青国际学校美术老师正在布展

开幕当天,ERA VISION成功举办了一场小大艺术家论坛,邀请到了参展艺术家吴天际、郑确、司马源以及世青国际学校美术老师Scott Ramon和ERA VISION在地创作学生Amanda霍雨诗、Athena子辰一同参与。在论坛上,各位艺术家分享了他们各自的作品和艺术教育经历,让观众深入了解像“废弃校园”这样的非盈利空间的独特性,以及它如何成为为艺术发生和创作提供独特平台,也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导览参观充满了兴趣。

大小艺术家论坛现场图片

位于北京东风的“国际学校”曾是北京众多国际学校中备受期待的一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二十多间教室,一个图书馆,几百平米的健身房,三个网球场和一个足球场。然而,然而,由于规划调整,校园搬迁至新校区,学校的建设陷入停滞,整个校园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土,空间的价值也跌入了深渊,并且闲置废弃了两年有余。在资本的世界里,闲置是一种罪,因为资本世界的存在需要流通,而万物都流通了就不会出现空旷与闲置。所以当闲置的地产出现的时候,说明资本世界的流通出现了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就需要答案。艺术就是我们在这里给出的答案,名曰东风艺术学园。

双喜,《I am not doing sht today》,2023,丙烯绘画,尺寸可变

在20世纪初,艺术家提出了“自治”的概念。从此之后,艺术性活动如何组织,艺术家如何参与到社区的建造,艺术家以何种方式组织社群,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题。在不断原子化、专业化的社会中,如何通过围绕艺术的活动来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当代艺术急需解决的问题,亦是在资本市场之外寻求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关系美学,网络美学,女性与少数族群艺术的兴起,以及上一届卡塞尔文献展,都证明了艺术自治社区的价值。

曹文青,《小模仿体The Little Mimoid》,2023

在东风艺术学园中,我们将焦点从废弃转为艺术社区的生成和价值的再定义上。我们鼓励社区成员通过在地性创作,建立起对空间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人与人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我们鼓励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学园的运营和管理,活动的安排以及社区资源的分配。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不需要费用的,基本没有预算,并且自由且开放的展览——让艺术家成为空间的主人。于是经过了两个月的工作,在艺术家的协商、妥协以及共同工作中生成了这个展览。但它已经不仅是一个展览,而是一种关系的载体,一个临时性的自治艺术社区。

雷鸣,《基于谷歌卫星图绘制的北京二环地图A map of the second ring road of Beijing based on Google satellite images》,2023,喷墨打印,210*180mm

在这个项目中,在地性,自治性以及共创性从筹划之始就被设定为项目的核心。我们将项目的主题设定为与这个废弃教学楼密切相关的属性,并且鼓励艺术家通过前来考察空间,体验空间,发现空间中的废料等进行在地性创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协调艺术家之间对局部空间和氛围的把握,以及与保安和物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由艺术家,策划人,出品人以及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自主地完成。换言之,这个项目并非生成于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生成于一个自治的社群关系之中。

郑确,《热线》,2023,行为、装置,砸开的墙根、红毯,1.3×35m

我相信东风艺术学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重新思考和塑造价值。我们以自治的方式介入到闲置的校园之中,看看艺术家的工作能否为这个废墟提供价值。我们将这些空间转变为一个临时的艺术社区,用以呈现和感知一种特殊的关系。文梓涵和他的ERAVISION团队同时在这个校园里运营着一个艺术培训机构,这个机构的团队以及一些学生也参与到了展览的各个层面的工作中来——“东风艺术学园”生成于一个既在地理上与城市保持着距离,同时又紧密镶嵌在多种社会关系之中的空间里。随着项目的生成,这个教学楼的空间属性将发生变化,所有这些行动最终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展览开放和结束后,这个空间未来的功能和属性。

郭亚冠,《郭旧冠2023-瀑布》,2023,泡沫软管、丙烯、建筑杂物

从2023年10月16日至11月10日,艺术家可以预约考察位于东风的北京国际学校的空间,并在11月20日前提交他们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会进入到一个由艺术家,策划人,出品人以及工作团队组成的微信群里,并在这个群里进行必要的协调与构图。项目的开放日定位2023年于11月25日。届时所有的在地创作都将完成必要的布置,进入第二阶段,并对公众开放。开放将持续至12月30日。在此之后,东风艺术学园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出品人与策划人会将项目作为一个案例向产权方呈现,并争取将东风艺术学园朝向一个自治艺术社群继续转变。

二、部分作品介绍

曾钰凌,《你知道你终将到达那里,你已经出发》,2023,废弃材料

艺术家曾钰凌的提案计划旨在通过创造装置艺术作品,将废弃学校的废料与情感联系起来,探讨物品在使用和不使用之间的意义和价值的变化,及其在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转换。这个项目受到了老去家人,以及对生命死亡影响的启发。我将通过收集废弃物料并运用它们来传达这一主题。 

成格尔,《Makeshift》,2023,影像,摄影

以废墟、杂物为载体的播放影像《Makeshift》, 作品名字中文是“临时”的意思,艺术家第一次到这个学校现场参观时产生了用废墟作为影像载体的想法,因为影像内容是在海边沙滩上制造了300多张面孔。退潮时开始制作,涨潮前完成。这些面孔是艺术家身边的亲人、朋友。它们随着潮水上涨将被抹去。和这次展览一样都是临时的空间、临时的废墟与杂物。

范寛,《废弃艺术学校》- 别名《重现之时》,2023

艺术家在这个废弃的学校用一间屋子还原了一间学生宿舍,这可能是一个模糊的宿舍,有艺术家过往那个年代的、有当下社会的符号记忆,艺术家说:“也许是我记忆中一种乌托邦似的校舍,我可以在里面生活居住的日常,参观的人也可以申请在里面体验感受一天、几天或者半天都可(在保证安全的状况下),呈现完展览结束以后把宿舍里的部分物件及我制作相关衍生品(废弃国际艺术学校T恤现场售卖)售卖部分费用捐赠于支援贫困儿童等活动与组织机构,给满是伤痕社会添加一点点温度,也许是给自己吧。”

迦译/阎硕,《未来只在一瞬间》,2023,胶带

艺术家用建筑⾛廊中做出的纯⾦⾊的“未来”两个汉字,只能在观展动线中的某个特定⻆度完整呈现。跟随观众的视⻆变化,具象的“未来”,会变成墙上抽象的⾦⾊⼏何线条。“未来”只能在特定的瞬间被看见。

佘璐芸,《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2023,丙烯、尼龙膜 60cm*35cm*140cm

艺术家说:“当孩⼦们往向天井,他们很清楚学校会像⼀个梯⼦⼀样将他们发射到其他局域。”

司马源,《琥珀》,2023,彩色蜡笔

本作品再现了艺术家四岁时,艺术家的父亲发明的一个游戏:在夏夜的马路边,在路灯下摆出奇怪的姿势,然后用彩色粉笔将我的影子轮廓描绘出来,形成诡异的形状。画完之后再变换位置和姿势,继续画。最后马路上就留下了一连串奇形怪状的彩色图形。在这次展览中,摆姿势的人和绘画的人变成了偶然经过的观众。当他们路过一个深蓝色椭圆形的“结界”时,会得到关于这个游戏的指示。然后艺术家用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粉笔互相给对方画影子轮廓了。当图案画满“结界”的时候,作品完成。艺术家想知道,被时间隔离同时又包裹的我们(当下的我们/过去的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对事件的临摹重逢。但也许真正的记忆就存在于仿真与失真之间。

Amanda霍雨诗,《Freedom Liberty Chairs 出圈》,2023,废弃课桌椅

这些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课桌椅, 见证学生们在这个废弃的校园里曾经学习生活过具有特殊的意义。椅子是学校的一种符号,可以代表多含义: 陪伴、功能、课堂•....其中,Amanda认为这些椅子代表了一种自由意志。当人们坐在椅子上时,人们被迫在椅子上形成固定的形态,以保持他们的平衡和姿势。这代表着自由意志从坐在椅子上的个人身上被拿走了。这一点和学校的性质有一些像。当孩子们来到学校后,孩子们被学校教育,被教授固定的知识,被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为社会做有意义事情的价值观。这些不一定是孩子自愿选择的,是学校教育成为被社会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接受教育,也是一种接受束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椅子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在它以原料形态,被运送到工厂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这些原料只能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果这些椅子脱离了原来的设计用途,得到自由,可以决定为自己做点什么那么椅子会做什么呢?椅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Amanda对全年龄段、性别、不同工作和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进行了调查。针对“有一天,当椅子希望放飞自我,改造自己,它会希望把自己改造成什么样?"这个问题,收集了79份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设计18把自由的椅子。

孙盟,《伊甸园》,2023,假鸟、大网

王屿星,《未来之窗:星星,太阳,和月亮,Window Of The Future:Stars,Sun,And Moon》,2023,尺寸可变、综合材料:“渐变的废弃学校图像” 喷墨打印、哑光纸、光面相纸、透明胶带、“维纳斯的贝壳” LED灯、废弃铁丝、亚克力双面透镜

陈禹嘉,《吸氧》,2023

王帅/王鹏,向量标记,2023,影像、废弃材料    

展现场图

展览持续日期

2023.11.25-2023.12.25

(请提前微信预约参观,扫码文字底部二维码)

地点(导航输入)

世青东风青少年研学基地

关于我们

ERA VISION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初、高中生提供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艺术学习体验,帮助孩子打开艺术创造的大门。我们汲取欧美艺术教育的精髓,针对亚洲学生的独特需求,为12-18岁学生设计了一套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我们提供基础美育、暑期艺术大师课、周末艺术大师课、1V1定制化课程、艺术留学规划、申请服务以及鲁班计划(工作室及设备培训)项目。

ERA VISION通过艺术课程,为初、高中学生提供世界级别的艺术教学资源。所有暑期课程均由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在职导师授课,促进欧美老师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打破艺术教育中的信息差。

此外,我们策划小小导览员和青少年艺术展等一系列周边艺术活动,注重艺术教育中的体验和实践。我们专注于国际化启发式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辨、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艺术感知、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



“东风艺术学园:自治艺术社区的生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