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5)第三幕:祭祀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5)第三幕:祭祀

时间: 2023-03-03 10:22:16 | 来源: 艺术中国

撰文_柳扬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我们一直被他者“注视”着;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注视与被注视,人都是在他人眼中,建构自己和建构他人。尽管背后的哲学/宗教意涵不同,但是这种感到自己一直被他者注视的观念,三千年前的西周就有了,《诗经》《周颂·敬之》中说:“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就是在警告我们,上天日日在监察着众生,因此我们一定要恭敬行事,奉行美德。

上帝高高在上,祖先神则常伴其左右,所以活着的人除了谨慎行事,还必须常以青铜祭器,供奉神灵。除了宗庙,周代人崇天敬祖的场所还有坛,在平地上封土台,用以祭祀神灵(成都羊子山就发掘出这种露天祭坛,三层土台,方形加四面的斜坡,形同“亞”字)。

上帝和祖先神高居上天,凡人如何与他们沟通?方法之一叫“禋”,大约是把玉帛、犧牲放在柴堆上,焚烧以祭祀天及先祖,陕西扶风庄白村一号铜器窖藏出土的西周中期史墙盘铭文就提到这种祭仪。另一方法叫“燎”,本馆名器郭伯簋铭文就叙述做器者跟随周王前往讨伐方国,得胜归来,在首都宗周,献俘告庙,燎祭祖先。这两种祭仪的特点都是焚烧生烟,烟气上升苍天,以此与神沟通。

第三幕呈现的,就是想象中这么一个祭祀的场景。展厅的中间是一个“亞”字形土筑祭坛。这种“亞”字形结构在商周是一个常见又神秘的形状,它是王墓外廓和椁室的典型轮廓,可能反映当时宗庙的形状;它甚至还有可能是殷商人心目中的土地形状。所以展厅中的这个祭坛虽然出于想象,但也有据可依。

展厅中间的“亞”字形土筑祭坛及壁画

祭坛上摆满了青铜祭器,围绕着中间一个长方形凸起,内藏的电影放映机将蓝天白云的影像投射到祭坛上方一个椭圆型的白幕上。祭坛中间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直抵天庭。

“亞”字形祭坛、天幕、壁画及展柜

“亞”字形祭坛、天幕及壁画

展厅四角各有一个展柜,里面陈列一件青铜鼎;台座为梯形,做成祭坛一样的土筑外表。

偌大的展厅四壁装饰了色彩斑斓的壁画,依然是重叠起伏,但是那里出现了人的形象,挑战动物神灵统治的野性世界。

如何制作上达苍天的那一缕烟,颇费周折。在展厅里弄出真烟,消防队马上会来敲门。用机器制作假烟雾也不可行,它一冒头,展厅里的空调系统马上会将它吹得无影无踪。不过,这要能难住叶锦添先生,那他在江湖上的美誉,就是浪得虚名了。解决的方案极简单又好看:他在祭坛沿中轴线一侧悬挂了一方倒梯形薄纱幕,灯光师AJ将特别的灯光打到幕上,烟雾就出来了。

悬挂倒梯形薄纱幕

沿着那缕青烟,观者的眼睛徐徐移至椭圆的天幕,那里流云舒卷自如,蓝天如洗,看似平静抒情,但在西周人看来,它就像上天的眼睛,无时不在,监视着芸芸众生的一言一行。

测试倒梯形薄纱幕及青烟效果

展览题目:《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Eternal Offerings: Chinese Ritual Bronzes

展览时间:2023年3月4日—5月21日

策展人:柳扬 

展览设计:叶锦添 

展览地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本次大展策展人、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博士将以笔记的方式陆续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该展的构思起源、策展理念和布展过程,艺术中国近期以连载的方式独家陆续发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5)第三幕: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