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壬寅岁末,艺坛群星黯然殒逝,让我们用缅怀抵抗悲伤

壬寅岁末,艺坛群星黯然殒逝,让我们用缅怀抵抗悲伤

时间: 2023-01-03 14:56:55 | 来源: 艺术中国

当我们沉浸在告别2022年,迎接2023年的跨年喜悦之中,一个个悲伤的消息却接踵而至……侯一民、钟涵、郑闻慧、李化吉、潘鸿海、陈汉民、吴冠英……这些在中国艺术界影响巨大,德艺双馨、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们一个个离我们远去,让人不胜唏嘘感叹。大师远去,但他们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所做出的贡献永远铭刻在史册,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他们的思考与实践将永远成为指引我们探索的宝藏。此时此刻,让我们缅怀他们,点亮内心之光,前行便是最好的纪念——

侯一民(1930-2023.1.1)

侯一民

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新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首任会长,“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共党员。侯一民先生于2023年1月1日18时49分在昌平泰康燕园逝世,享年92岁。

侯一民先生工作照

1951年,侯一民在朝鲜战地写生

1957年,朱德参观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员作品展,左一为侯一民

在《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油画前合影,左起:李仁才、侯一民、王光美、邓澍、秦贺华、万岗、丁井文

侯一民于1942年在北京四存中学读书,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小溪学习中国画。1946年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艾中信、李瑞年、吴作人、徐悲鸿。他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运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参与组织了抗暴、反南迁迎接北平解放的工作。1950年冬,侯一民作为人民日报特邀记者赴抗美援朝前线进行创作,其后一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工作。1954至1957年,侯一民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回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除创作革命历史画外,还参与了第三、第四套人民币设计工作。

第三、第四套人民币人物形象素描手稿

人民币票样

1976年以后,侯一民倡议并筹建壁画专业,从事壁画创作及壁画工艺研究,任壁画系主任。1984年至1987年,侯一民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第一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完成并领导了多项全国壁画工程。老先生晚年创作不辍,1990年离休后曾任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艺术总顾问,参与该工程的设计与建设。2004年侯一民筹建“中国壁画学会”并当选会长,组织全国壁画大展。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油画1959-1961年

《六亿神州尽舜尧》侯一民、邓澍 1964年

侯一民 《血肉长城》陶瓷壁雕 1983-198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羿射日》青铜雕塑侯一民 1989年深圳华侨城

侯一民中国画作品



钟涵(1929-2023.1.2)

钟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员。钟涵先生于2023年1月2日14时26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钟涵先生在创作中

1963年,油研班同学毕业合影,前排左二为钟涵,后排右三为李化吉

1986年9月30日,钟涵先生参加留学生座谈会

钟涵1946年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艾中信、李斛、韦启美、董希文、靳之林、吴作人、梁玉龙、王式廓等先生。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后一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进修,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根特大学交流。1993年被推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艺术院外籍院士。

2018年5月28日,钟涵先生受邀参加中央美院百年校庆校友欢聚日

2018年9月7日,教师节大会,范迪安院长为钟涵先生颁发“中央美术学院杰出教授”奖

作为中国油画界的第三代艺术家,钟涵的艺术生涯紧密地与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他的艺术视野较为开阔,多以革命历史为创作题材,表现黄河和以黄河为背景的历史事件。1960年代他创作的《延河边上》已显现追求抒发个性,以情感人的艺术倾向。

钟涵 窑前日色 25×31.5cm油画 1962年

钟涵 延安早晨 25×31.5cm油画 1962年

钟涵 延河边上190cm×380cm布面油画 1963年

钟涵 延河边上(重绘)180cm×360cm 布面油画 1999年 重绘本

钟涵 山雨欲来 115cm×106cm 布面油画 1982年中国美术馆藏

作为知名油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钟涵于2018年被评为首批央美杰出教授。其曾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包括油画《延河边上》《东渡黄河》《河上炊烟》《密云》《雨天的画室来鸽》《碑林》《暖冬》《江水与石头的书(白鹤梁)》等,出版《廊下巡礼》《画室来鸽》等。

钟涵 东渡黄河 165×380m油画 1976-1978年

钟涵 碑林 150cm×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1997年至2003年


郑闻慧(1930.6.1—2022.12.29)

郑闻慧

著名社会活动家、画家、炎黄艺术馆原理事长、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黄胄先生的夫人郑闻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郑闻慧先生1930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生于陕西城固。1949年就读于兰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师从吕斯百、黄胄等先生。曾任西安市女子中学及兰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55年随丈夫黄胄先生到北京,后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期间参与筹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1年开始为中医研究院主编的大型书籍《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出版)画中草药标本,1978至1986年在黄胄先生指导下主要从事中国花鸟画的创作。郑闻慧先生是黄胄先生一生的知己、爱人,她长期协助黄胄先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交流和各种社会活动,照顾黄胄先生生活。20世纪八十年代,她先后协助黄胄先生创建中国画研究院(即现在的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工艺美术馆;1986年开始,协助黄胄先生共同创办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综合艺术馆——炎黄艺术馆,并在黄胄先生去世后继续主持炎黄艺术馆的日常工作,曾任炎黄艺术馆理事长、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三十多年来,她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炎黄艺术馆的建设发展之中,在她的带领下,炎黄艺术馆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艺术机构,在保护中国传统美术、推动文艺传播交流、发掘青年美术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郑闻慧先生著有《郑闻慧花鸟作品选》《炎黄痴子——回忆我的丈夫黄胄》,主编有《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黄胄研究文集》《黄胄作品集(五卷)》《Master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Huang Zhou(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黄胄)》等,为黄胄艺术的推广和黄胄艺术作品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郑闻慧参与绘制的大型书籍《全国中草药汇编》插图(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出版)

郑闻慧《金鱼》

郑闻慧《菊》

郑闻慧《水仙图》

郑闻慧画、黄胄题《菊蟹图》1978


李化吉(1931.2—2022.12.29)

李化吉

中国著名油画、壁画家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壁画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化吉先生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不幸病世,享年91岁。

李化吉先生几十年来创作出首都机场壁画《白蛇传》、国家图书馆壁画《源远流长》、北京舞蹈学院壁画《旋律》、奥运场馆壁画《圣火·雅典——北京》、西单地铁壁画《老北京》、《老字号》、磁器口地铁壁画《红楼梦》、前门地铁壁画《红绸歌舞》等艺术水平极高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当代壁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化吉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壁画有深入的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他多年来辛勤教学,桃李满天下,对于中国壁画学会的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李化吉先生的壁画作品在中国当代壁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去世是中国当代壁画事业的重大损失。

《文成公主》,油画,中国美术馆收藏,1963年

(建议横屏观看)

《白蛇传》,李化吉、权正环,麻布丙烯,中国首都机场贵宾厅, 7.60mx2.10m,1979年 

《华夏之舞》,权正环、李化吉、张虹,陶板高温釉,北京中国剧院,10mx3.50m,1984年

(环境图)

《狩猎图》,李化吉、汪滋德,织毯,哈尔滨天鹅饭店大厅,38mx8.6m,1983年

(环境图)


陈汉民(1931.12—2022.12.29)

陈汉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陈汉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陈汉民先生1931年12月生于上海,195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学习;1953年,随实用美术系师生迁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染织科毕业;1957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商业美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任装潢美术系主任,1985年任装潢设计系主任,连任学院第1、2、3届党委委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术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包装装潢》杂志主编等职务。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包装事业杰出成就奖,荣获中国平面设计事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北京市包装改进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等众多荣誉。他多次组织各类设计专业活动和学术交流,曾主编《中国设计年鉴》等,为我国艺术设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汉民先生在50余年从教生涯中,恪守职责,勤勉工作,桃李满天下,是后辈为学为人的楷模,为中国艺术设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陈汉民先生曾多次参与国家重要活动的形象设计指导与设计工作,曾担任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彩车设计评审会主任,一生成果丰富,成就卓然,影响至深。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标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已成为设计的经典。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专业情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设计大家。陈汉民先生爱党敬业、对祖国一片赤诚,始终将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认为艺术设计应该“从骨子里渗出民族精神”。陈汉民教授的去世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界、艺术设计界的重大损失!

速写,基础教学绘画作品,1977

国家标准符号标志图形设计

中国工商银行标志设计 1989

1997香港回归专用标志设计 1997

招贴设计 1974

招贴设计 2008

徽章设计作品


潘鸿海(1942.3—2023.1.3)

潘鸿海

著名画家、浙江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杰出校友潘鸿海先生,于1月3日凌晨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1岁。

潘鸿海,1942年3月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供职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富春江画报》负责人。曾任浙江画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生前为浙江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杭州油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潘鸿海于母校毕业后,开始在《工农兵画报》(后改名为《富春江画报》)工作,从记者、编辑到编辑室主任、副总编,他于繁忙的行政和编务工作中绘制了大量的独幅作品和连环画作品。他热爱绘画,也钟情江南,画家梦和故乡情一直藏在心底。

1986年,潘鸿海调入浙江画院任常务副院长,成为专业画家,后来又任浙江画院院长。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此后的潘鸿海紧握手中的画笔,用真情执着于江南水乡的创作,他曾说:“要画东方的油画、中国的油画,画最熟悉的水乡风情,因为艺术需要的是真情,只有真情才能产生艺术。”他用油画的方式努力探索“江南”的母题,在光影和色彩中始终流露着迷人的浪漫情思,创作出了具有民族审美情感的油画精品,真正地从艺术上融入于生他养他的江南。

潘鸿海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校友,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位代表性画家。潘鸿海先生为人热心开朗,豁达豪放,作画则细腻婉约,华美明艳。他笔下的清馨水乡、锦绣江南,在中国油画界别开生面,他唯美典丽的画风,呈现出对这个世界的挚爱与赞美。潘先生魂归道山,他的音容笑貌犹在我们心中,他所创格的“一片江南”永存世间。

潘鸿海作品

潘鸿海作品

潘鸿海作品


吴冠英(1955.12—2022.12.20

吴冠英

吴冠英,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祖籍广东省中山市。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留校任教至今,退休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冠英先生1982年留校后,曾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装饰》杂志美术编辑,助教,后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1994年更名为装潢艺术设计系),开始从事动画设计创作及动画课程建设工作,曾任系副主任,设计分部副主任;1998年开始在本科教学中开设动画设计系列课程,1999年开始承担动画设计硕士培养工作。2005年参与建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曾任党支部书记和系副主任,开设动画设计专业,主持并从事动画课程的教学,培养动画设计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吴冠英先生曾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吴冠英先生的教学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与“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荣获清华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

吴冠英先生作为学术带头人,组织创建了有清华美院特色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其中《动画设计》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动画专业硕士点,并进而成为全国少数动画艺术理论研究博士招生专业之一。2010年主持举办了“2010北京艺术动画教育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成为行业内对于动画教育关注与研讨的重要会议,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了解与借鉴动画专业发展先进国家院校教学经验的重要平台;同时发掘了美术学院优秀的动画创作历史资源,扩大了动画专业在国内外动画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吴冠英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四十年,是中国风格动画与漫画艺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吴冠英先生主张动画艺术创作的关键是思维,它涉及到动画的剧作、艺术语言的本体特征与审美价值,同时也直接影响其呈现方式:动画的形象、材料、风格、形态、表演等。因而,无论动画艺术创作或动画艺术教育,其核心就是动画思维——这是打开动画艺术之门的钥匙。吴冠英先生的动画与漫画创作实践,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作为创新的根基,用时尚的设计语言去表达传统的文化内涵,为中国风格的动画与漫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风格。吴冠英先生“以平常心,观平常事,画平常物”,正是对生活、对艺术的持久关注和热爱,使得这份“平常”在笔尖传递出动人之美,并凝聚成为春风化雨的力量,为中国风格的动画与漫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吴冠英先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创作组主要成员,是五娃方案的最初提出者,同时还完成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的设计。他的连环画作品主要有《带阁楼的房子》、《邦斯舅舅》、《灰姑娘》、《古都》等;插图作品主要有《一生》、《丰乳肥臀》、《废都》等;他担任了《孙悟空-小猴子的故事》、《学问猫教汉字》等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同时,他以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为切入点的作品主要有2011辛卯年生肖(兔年)邮票设计,2013癸巳年生肖(蛇年)邮票设计,2015乙未年生肖(羊年)邮票设计,2015~2019年《拜年》邮票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金银纪念币设计,2023癸卯年(兔年)生肖纪念币设计等。

吴冠英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扶持动漫产业部际联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府“鹏城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

他曾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荣誉奖,2007年度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首届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漫画杰出贡献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2019年度)新闻漫画一等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创作组主要成员,五娃方案最初提出者)

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币金币设计

连环画《古都》之一

连环画《灰姑娘》之一


严定宪(1936—2022.12.26)

严定宪

据上海美影消息,著名动画艺术家、《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一级导演严定宪先生,因病于2022年12月26日凌晨4时24分去世,享年86岁。

严定宪,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业,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设计、导演、厂长。曾任中国影协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曾担任《骄傲的将军》《墙上的画》《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上下集)等影片的动画设计。1964年后任导演,1984年至1989年任厂长。先后导演动画片《我们爱农村》、《放学以后》、《小号手》(与王树忱合作)、《哪吒闹海》(与王树忱、阿达合作)、《人参果》(与李克弱合作编剧)、《金猴降妖》(与特伟、林文肖合作)、《舒克和贝塔》(一集至六集与林文肖合作)、《鹿女》等30余部。在他任厂长期间,1988年代表美影厂承办了上海第一届中国国际动画电影节,为中外电影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动画片是严定宪的理想和信念,他在一部又一部的影片中不断创新突破,从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到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从影院片到系列片,都有他伏案绘画的身影。他创造的动画形象个性鲜明,他导演的动画片风格多样,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为中国美术片、为“中国动画学派”、为中国民族动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严定宪对着镜子揣摩美猴王的表情、口型

《骄傲的将军》

《小蝌蚪找妈妈》

《哪吒闹海》

《大闹天宫》

孙悟空的形象设计



汤小铭(1939.8—2022.12.24

汤小铭

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油画家汤小铭12月24日清晨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83岁。

汤小铭,1939年8月生于广西桂林市,籍贯广西灵川,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进入广东画院任专职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曾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研究员。

汤小铭从艺近60年,开创“主题性油画肖像创作”路径,使那些大时代充盈着质感的人物肖像,于朴实中闪现光华,是与时代血肉相连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代表作品有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让智慧发光》《满腔热忱》《孙中山先生》,连环画《鲁迅在广州》《无产阶级的歌》《复仇》(后两部与陈衍宁合作)等。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获第二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创作一等奖、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全国科普展三等奖、全国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等。2022年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汤小铭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整体进程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多年来的艺术探索,带着敏感的时代主题性屹立于20世纪精神现场,为中国艺术发展历史谱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让我们共同缅怀艺术家汤小铭先生!

1971年在广州鲁迅纪念馆创作油画《永不休战》留影

永不休战 汤小铭 布面油画 108cm×140cm 1972年 广东美术馆藏

满腔热忱 汤小铭 88cm×112cm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让智慧发光 汤小铭 86cm×124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孙中山先生 汤小铭164cmx149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钱来忠(1942—2022.12.29)

钱来忠

四川省文联常务原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名誉主席,四川美术馆原馆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原院长钱来忠于12月29日8时50分逝世,享年80岁。

钱来忠1942年生于四川富顺县,196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钱来忠从事文化艺术事业50余年,先后任凉山彝族自治州艺术馆馆长,四川省文化馆馆长,中共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院长等职务,同时任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创办了艺术理论刊物《现代艺术》杂志,担任社长兼总编辑。

50余年来,钱来忠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学艺术事业特别是美术事业上,为四川文艺事业培育出了大量优秀人才,扶持推出了一批批颇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对四川省的文学艺术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自身在中国画、书法、版画、楹联等领域也有极高的造诣。(文章综合来源: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壁画学会官方微信号,澎湃新闻、中国美术报、艺绽、南方plus等)

白龙江上 钱来忠 46cm×67cm

江岸 钱来忠 46cm×78cm

清山明镜里 钱来忠 46cm×67cm

通向康藏高原之路 钱来忠 41cm×67cm

云雾山中 钱来忠 68cm×68cm

岁末年初,艺坛群星黯然殒逝,让我们用缅怀抵抗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