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治愈的裂痕:Crackle系列艺术作品在艺森空间展出

治愈的裂痕:Crackle系列艺术作品在艺森空间展出

时间: 2022-11-02 12:01:39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如何通过一个平面来表现生命中的各种情感(affects)?朱丽晴的Crackle系列仿佛在回应着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理论中关于从创伤(trauma)而来的各种情绪,在其中既带有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各种身体动态和情感的表达,又如同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般对各种综合材料进行探索。可以说,艺术家不断尝试对当代意义下艺术的材料性和形态进行实验,同时不忘表现其自身个人主体性的无意识情感。

作品中所呈现的裂痕,来自于艺术家对各种材料之间的实验性综合。受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影响,艺术家不拘泥于传统绘画所用的材料,其旨在达到“绘画之为绘画如何可能?”的概念问题。在综合材料的作用下,裂痕让画布的肌理不再仅仅在“纯粹平面”上产生共振,反而产生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所谓地形学(topography)概念上的各种褶子(folds)。在这样一种运作下,作品处于一种介乎绘画与非绘画形式之间的形态,启发观看者思考当代意义下的绘画定义。可以说,Crackle系列所表现的一方面是材料性的实验性,另一方面是艺术形态的当代性。

朱丽晴,盐湖,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除了在艺术材料和形态上的探索外,画作亦表达了艺术家自身生命的各种情感,包含了个体对于个人成长,社会文化的纠缠、矛盾、理解及和解。画作的笔触、色彩和肌理无一不在涌现艺术家的无意识情感。这些情感似乎都源于画作中的裂缝,如同精神分析学中所理解般,各种无意识动力都来自于一个原初场景(primal scene)、一个创伤的裂口。然而,艺术家仿佛又不让我们停留在个人的主体性层面,裂缝所呈现的空洞感透露了这些创伤的普世性和集体性。

朱丽晴,珊瑚,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朱丽晴作品于艺森空间展览现场

起初创作Crackle时,艺术家正远渡重洋前往纽约赴学,在遭遇重重文化冲击及个人成长瓶颈后,受到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启发,将画作上的裂痕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破碎的呈现,那也是她与破碎共存的体现,和不完美的握手言和。这也让年轻的艺术家意识到人和社会在成长、扩张的过程中偶有缝隙,Crackle的显现,在艺术家看来,不止是问题的激发,也是新生的开始。作品中抽象的构图让创伤不能被叙事所再现,而只能让其被无意识所阅读。每一件Crackle系列作品,不一的龟裂肌理,不同的色彩搭配,艺术家的心情都跃然纸上,作品作出了不同的呈现。

朱丽晴,岸边,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朱丽晴作品于艺森空间展览现场

目前,朱丽晴Crackle的作品,用色和意境渐趋宁静,包含了她对于自然与人,休息与生活探讨后的心境。画作中的裂痕并非艺术家内心创伤的痕迹,而是其身体情感和世界的连接。

朱丽晴,深海,2022,布面丙烯,150 x 150cm

朱丽晴作品于艺森空间展览现场

因此,观众能从Crackle系列的作品中窥见艺术的当代性的各方面,包括对材料性和艺术形式的探讨,以及在材料的综合运用下对各种无意识情感的表现。裂缝不单单象征着一种主体生命的创伤,而且也表达一种普世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位年轻却一直坚持创作多年的新锐艺术家,朱丽晴将青年一代对于自我认知、自我疗愈、自我与社会的思考与其作品联系,并希望与观众搭建桥梁,将一种看似“不完美”的“美”治愈人心。

朱丽晴创作中



治愈的裂痕:Crackle系列艺术作品在艺森空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