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大中庭,©大英博物馆
文/季亦
社会上关于女性的议题一直备受瞩目,虽然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其实从未停止,可是当我们提到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会想到什么?
力量这个词可能并不会是我们首先想到的描述女性形象的词语,但其实不然,在不同文化传统的艺术作品中,女性力量一直存在,并被人们尊敬、崇拜、恐惧……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5月19日,一场跨文化展览《女性的力量:从诸神到恶魔》在大英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一场空前的展览,其独特性在于它的时空维度和对女性形象的关注。该展览展出的作品跨越5000余年的历史,讨论不同文化是如何展示女性力量的,这也许能为今天的我们对女性和性别的认知提供启示。
《陶制戈耳工》,意大利,彩绘陶土,高29cm,公元前500年 ©大英博物馆
美杜莎是一个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是蛇发女妖戈耳工三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传说,所有看到美杜莎的眼睛的人会马上石化。这让人们对这位女神的形象充满了恐惧,美杜莎的形象也被赋予驱邪的功效。《女性的力量》展览中展出的陶制戈耳工约于公元前500年制成,她怒目圆睁、吐着舌头獠牙外露、卷曲的蛇发向各个方向肆意地延伸。即使曾经的彩绘大部分已经退去,残留的红色和黑色颜料也依旧可以引发人们对这尊蛇发女妖昔日光芒的想象。这座陶像曾经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位于一座神庙或房屋的顶部,用她狰狞的面目震慑并驱逐邪恶力量的来临。
《神女石雕》,墨西哥,安山岩,74cm×45cm×42cm,约1400-1521年 ©大英博物馆
在约两千年后的南美洲,阿兹特克人对女性力量有着不同的理解。Cihuteteo译为“神女”,代表了在生育中死去的女人们的灵魂。在阿兹特克文明中,神女有着和战死沙场的男人们同样高的地位。一方面神女是受阿兹特克人尊敬的女性形象,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对她有所畏惧,担心她们会降临人间偷走别人的小孩。神女表现了阿兹特克文明对女性力量的敬畏之心,有趣的是,神女形象本身被认为有保护小孩的功效,可以驱赶想偷走孩子们的女性魂魄。展出的这件石刻Cihuateotl举着拳头、瞪着眼睛、身着长裙,她似乎在向外界展示她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震慑着危险和邪恶。阿兹特克文化中的神女展现了女性形象的复杂含义,在她们的勇气被崇拜的同时,女性力量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也被顾忌。
《瓷质观音》,中国,白瓷,41cm×20cm×11.5cm,18世纪 ©大英博物馆
观音是佛教中一位被大众所熟知的菩萨,代表着怜悯和同情。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但其实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时观音有着男性形象,据说在宋朝时观音逐渐以女性形象出现。观音由男到女的形象转变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之一,除了性别的转变,观音菩萨在中国还被赋予了其他的意义,比如众所周知的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观音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超越性别的存在,其不同的化身可在不同的情况下帮助人们。《女性的力量》展览中展出的18世纪的观音菩萨为德化窑,面部柔和慈悲,神态平静自然,十八只外伸的胳膊展示了她帮助人们渡过各种难关的能力。
被用作展览图录封面的图片: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莉莉丝》,黄铜及玻璃,1994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照片由伊拉·斯科佩思(Hyla Skopitz)拍摄
《女性的力量》展览图册上出现的是当代艺术家奇奇·史密斯1994年的作品《莉莉丝》。莉莉丝用蓝色的双眼注视着观众,她的力量是颠覆性的。莉莉丝在犹太教中被认为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人,她和亚当被同时从一样的泥土中创造。她希望能拥有和亚当平等的地位,而不是成为他的附属,于是她逃离了伊甸园。奇奇·史密斯雕塑的莉莉丝并不像之前提到的女性形象一样,她四肢着地、并被倒挂在墙上,仿佛克服了地心引力。不同于人们熟悉的裸体女性雕塑,这样的姿势没有让莉莉丝的身体完全暴露在观众的审视之下,那双蓝眼睛反而把目光投射在观看她的观众身上。奇奇·史密斯的作品挑战着观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虽然这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可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平等的追求和她所具有的反抗的力量却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莉莉丝》,黄铜及玻璃,81.3cm×68.6cm×44.5cm,1994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女性的力量:从诸神到恶魔》展览聚焦历史上和现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不同文化、信仰中女性存在的意义。世界各地的文化对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相同的是这些女性形象一直被敬仰,她们的力量被敬畏。女性的形象绝不是单一的,也不是能被定义的。力量只是女性特质中的一种,而这种力量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