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美术馆外景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外景 ©松美术馆
3月18日,松美术馆官方宣布:北京松泽艺术中心总裁、收藏家丁泽华正式出任松美术馆馆长,全面负责未来松美术馆的运营与管理。
丁泽华先生对艺术有着极其浓厚的热情,个人收藏涉猎20世纪以来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时刻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视角与前瞻性,力图建立中国民营美术馆现当代艺术的展示序列。松美术馆将以丁泽华先生的个人收藏为基础,通过深层次的研究,形成具有垂直性思考的展陈,增强松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全方位优化及维护民营美术馆的良性生态,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
松美术馆馆长丁泽华 ©松美术馆
199棵姿态各异的松树和极简主义白色建筑相互映衬,让每个进入松美术馆的观者精神愉悦而安宁。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们与丁泽华馆长进行了一次“松间对话”。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这位年轻馆长所表现出来的坦诚和睿智令我们印象深刻。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的交织与碰撞无疑是当下时代的命题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座民营美术馆的新掌门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与美术馆事业的认知,显示出一种主动的构建者姿态。
作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民营美术馆之一,松美术馆将以一个怎样的新面貌出现?在这名美术馆馆长“新势力”的思考中,我们又能获得怎样的新洞见?请看艺术中国对话松美术馆馆长丁泽华——
松美术馆外景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外景 ©松美术馆
关于收藏:沿艺术史脉络,记录90年代中国
艺术中国:您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始于何时?收藏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丁泽华:我个人是从2015年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当然受到了家庭影响,但首先还是出于兴趣爱好。我收藏的主要方向是“后89时期”,也就是1990年代的绘画,还是沿着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脉络,特别是对社会有重要影响和在美术史上占据重要节点的作品。一件作品的重要在于它对社会进行了一个整体记录或提出了重要的问题。
艺术中国:可以透露一下您收藏作品的艺术家名单吗?收藏途径主要是哪些?
丁泽华:像尚扬、刘炜、刘小东、张晓刚、王兴伟、谢南星等艺术家的作品都有收藏。主要是通过拍卖会,1990年代这批绘画已超出了画廊代理的时间阶段。但未来肯定会收藏一些不同媒介的新兴艺术,陆续跟画廊之间展开合作。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尚扬 《95大风景-1》 175×202cm 布面油彩、丙烯 1995
艺术中国:您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了当代,而不是古代作品呢?
丁泽华:我认为当代更符合我们的生活环境,我本人对当代艺术的感触也会更深一些;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古代艺术作品收藏的维度更高,当代艺术在这方面就会好很多。
艺术中国:您怎么看收藏的作品与1990年代中国之间的关系?
丁泽华:这些作品都非常反映当时的社会一个整体的精神状态,虽然它们都是以个人主观角度出发进行艺术表现,但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像90年代的绘画,很大一部分以嘲讽或者批判的状态为主,是因为当时社会正好是改革开放之后,是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最高潮的阶段,时代背景催生了这批绘画。
艺术中国:青年艺术家身上有哪些特质比较吸引您?
丁泽华:青年是艺术家最有活力的一个阶段,是思想和绘画语言迸发力最强的一段时间,所以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或许不是那么成熟,但它非常有生命力。同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青年艺术家生存还是比较困难的。艺术是一件非常耗钱的事情,特别是雕塑和装置作品,这对一般学生或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来说负担很重。这也是我当初想做这些事情的初衷,而且只有他们起来以后,中国当代艺术这条线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9号》 149×189cm 布面油画 1997
艺术中国:对国外艺术品是否会关注?
丁泽华:坦白说,对国外艺术品暂时不会太关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对于我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从国际视角来看,我们国内顶级艺术家的价值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挖掘。我们不要跟着国外跑,要做自己的事情,把中国当代艺术往外推,这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艺术中国:在您看来,当代艺术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丁泽华: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以个人经验来说,我觉得当代艺术相较于其它媒介对于思想的传达会更加直观和强烈。对大众的作用,还是需要通过实践去探索和思考。
我觉得中国已经来到这个时期,大家在解决了吃穿住行之后,愿意花钱去欣赏艺术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未来松美术馆也会举办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上会在各方面有所尝试,进行不同的跨界,让当代艺术更好地去跟大众连接。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
关于松美术馆:一个开放的平台,进行多方面深度连接
艺术中国:在众多以中国当代艺术为方向的美术馆中,松美术馆的特色是什么?
丁泽华:我们会更聚焦。像您所说,现在很多美术馆有些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但它可能还有其他方向,比如说围绕国际上大的IP,或者是比较迎合受众欢迎的内容。我们会更明确,专注于自己收藏的方向,也就是整个“后89时期”的艺术。我们会一直沿着这条线索往下走,持续地研究,不断扩充它的概念。
艺术中国:除此之外,松美术馆的定位会有什么样的转变?
丁泽华:过去大家来看馆的多一些,这也是自然的现象,因为这个环境就摆在这里。可能这也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一直以来艺术处于人们一个很高的心理地位上。我们希望让松美术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跟不同的主体进行一个深入连接,比如说企业、学校、普通大众,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去深入了解艺术的内容,而不是关注于馆本身。
松美术馆外部环境 ©松美术馆
艺术中国:您为何特别强调“连接”?
丁泽华:“连接”是指如何跟多方面进行一个深度连接。我总是说要对标国外,因为国外的确发展的比我们好。首先是美术馆之间,像国外的美术馆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在各方面可以互通有无、共同做一些事情。国内的美术馆、画廊或艺术空间联系还是散一些,我们现在也在跟香港一起发力,希望能对中国当代艺术更好地助力;在大众层面,我们也希望建立一个深度连接,能引导大家能更更深入地去关注、思考、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在企业方面,像国外艺术跟企业的连接是很多的,但国内几乎没有多少价在做这种事情,对艺术的关注度也不高。其实艺术这件事情是需要各方面支持的,我们希望从各方面实现一个连接。
艺术中国:的确,您之前也策划过多场艺术家在企业的驻地计划。
丁泽华:对,其实很多国外的企业都搞收藏,也搞一些助学金活动,去丰富周边社会,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他们来说,这是挺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我们自己的企业之外,未来我们会多和一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跨界可能会多一些。
艺术中国:对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将如何体现在松美术馆的发展上?
丁泽华:松美术馆东区未来主要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新兴艺术等主要出现在东区,西区学术性的梳理与研究会更多。对于青年艺术家,我们肯定会扶持,以后对青年艺术家会逐渐关注多一些。我们现在有个“轻松计划”,这是松美术馆对青年艺术家提供的一个平台。
松美术馆外部环境 ©松美术馆
艺术中国:在公共教育方面,松美术馆会继续推进吗?
丁泽华:这方面是一定的。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和周边的不同阶段的学校等进行联合。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和慈善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希望以松美术馆的力量,帮助这些贫困子弟和留守儿童走进艺术,用艺术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这也是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体现。我的家庭也有一直在参与慈善事业,有一家5A级的慈善基金会。我们是希望通过对他们的帮助与扶持,使他们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与人生。
艺术中国:作为一名年轻的馆长,您会为松美术馆带来一些年轻化的风格吗?
丁泽华:我觉得年轻化一定是要做的。因为整体社会在往前走,年轻人在慢慢成长,所以要做年轻人的东西,年轻人是紧跟着社会的。
艺术中国:您觉得一个好的美术馆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丁泽华:好的美术馆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展览体系。场馆定位包括展览定位需要非常明确。展览内容自然是最重要的,只有将自身脉络梳理清晰,将我们自己的“线”明确了,以后的展览计划才能更好的推进,展览整体呈现的内容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文/访谈 许柏成,文中图片由松美术馆提供)
松美术馆新展预告
展览海报
展览主题:节奏与迭奏
策展人:汪民安
艺术家:陈丹青、曹斐、储云、丁乙、冯国栋、费俊、方力钧、顾德新、顾小平、胡力维、刘港顺、李山、刘炜、刘小东、毛旭辉、毛焰、娜布其、彭薇、秦琦、秦思源、仇晓飞、隋建国、尚扬、孙一钿、谭平、吴笛笛、王国锋、王广义、王家增、王拓、王兴伟、王音、徐冰、谢南星、喻红、杨茂源、姚清妹、袁运生、周春芽、张恩利、曾梵志、庄辉、张培力、张晓刚、展望(按姓氏拼音排序)
展期:2022.4.9 - 2022.7.24
地址:顺义区格拉斯路松美术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隋建国 《手迹一个瞬间》 230×140×193cm 光敏树脂打印与钢结构 2021 图片由隋建国基金会提供
由汪民安教授担纲策划的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将于2022年4月9日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新任馆长丁泽华承接美术馆后举办的首场大展。展览将以群展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40余位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的近50件作品,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等。展览以“节奏和迭奏”为主题,让这些跨代际的作品进行时间和情感的连接和变奏,也使这些作品和美术馆的空间场域发生连接和互动,正是通过连接,松美术馆也展现出绵延不绝的强度和活力。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王音 《未名-我走在路上》 180×140cm 布面油画 1993
此次展览“迭奏”的概念出自德勒兹与加塔利合著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其本义指向一种重复迭奏的曲式,在《千高原》中,“迭奏曲”经过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浇灌而生长成一个哲学概念,其并非是一段节拍谨然、连续奏响的声音,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着界域化和解域化的运动配置。因而,迭奏曲始终处于开放的居间状态,那些处于生成之中的、临界的、混沌的“间距”赋予迭奏曲以恒久的运动。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曹斐 《派生》 5'38" 单频高清影像 16:9 彩色 有声 2017 作品由谷歌艺术及文化项目委任;图片由艺术家 维他命艺术空间及Sprüth Magers提供
“迭奏”的概念同时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没有中心的混沌黑洞;在这个黑洞中固定一个不稳定的点构建一种平静的空间形态使得黑洞成为一个安身之所;在这个安身之所的黑洞上凿开一个通道逃离它去探索未知的无限宇宙------这就包含着三种力:第一种是混沌之力,第二种是大地之力,第三种是宇宙之力。“三者相互对抗,汇聚于迭奏曲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迭奏曲就是混沌、界域和解域的对抗,这些同时性的对抗摧毁了任何的秩序:“所有那些可以被把握为迷宫的事物事实上都是一首迭奏曲。”相比迭奏这样的力的叠加对抗,节奏则是一种协调、过渡和连接: 它是异质性空间的协调,是环境和环境之间的过渡,是临界面瞬间的连接。如果说迭奏构成一整个动态的关闭-打开-再关闭-再打开的迷宫的话,节奏就是迷宫内部既是现实的但又是隐匿的低声通道。
松美术馆新展“节奏与迭奏”参展作品:孙一钿 《没有温度的火》183×183cm 布面丙烯 2016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节奏与迭奏”展览致力于探讨迷宫的界域和解域过程,致力于探讨混沌、秩序和开放的动态关联。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