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以花为媒——一位景观设计师的全球公共艺术计划

以花为媒——一位景观设计师的全球公共艺术计划

时间: 2022-02-25 09:52:09 | 来源: 艺术中国

无界景观工作室负责人,景观设计师谢晓英(左三)与埃塞俄比亚工人合影

导言

种花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但却有一位景观设计师神奇的将它变成了一件媒介,引发了一条北京古老街道中的居民们的亲密交流,举办活动,甚至将相隔万里不同国家种族的人联系在一起友好互动。

2021年9月28日,这一天秋高气爽,北京杨梅竹斜街26号采瓷坊室内、杨梅竹斜街15号室内热闹非凡,无界景观创始人谢晓英和这里的居民举办了一场两地都市花草堂启动仪式及居民日常种植展,小小的房间挤满了人,杨梅竹斜街的邻里街坊、大爷大妈细心的培育着一簇簇花草,交流心得,同时透过大屏幕实时观看着埃塞俄比亚人在首都谢格尔公园的花草种植及咖啡仪式。两个相距万里国家的老百姓通过荧屏感受着彼此的异域世界,相互瞭望,相互问候,既神奇又亲切。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公园现场连线

埃塞俄比亚播种仪式

两国居民跨越时空,共同举办花草种植活动在谢晓英看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2年,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接了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项目。这里作为北京首都少有的具有生机的老胡同文化饱受着城市化发展的负面波及,早已破败不堪,胡同中的居民混杂,彼此矛盾不断。

对于街区改造传统景区规划做法简单粗暴,可以完全不考虑当地人感受,能够迅速营造出崭新的老街区崭新的视觉效果,但是如果在尊重和保护老街区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机化改造,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成为一条活态化、富有生命力的老街区就不是容易的事了。因为当地居民的接受和参与程度是公共设计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和配合对于各路精英设计师来说都是一道难题,居民往往对于任何街道改造项目都保持着冷漠甚至抵触的态度。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播种仪式,谢晓英和居民一起种花

谢晓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求学期间,她远赴荷兰学习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一名标准的海归景观设计师。但她的身上没有丝毫高冷洋范儿,她衣着朴素,亲和友善,非常善于与人沟通。在杨梅竹斜街规划期间,她经常走街串户,就像一位热情温暖的邻家大姐和当地居民攀谈交流,胡同的大爷大妈从开始的冷漠变得逐渐热情,向她敞开心扉,她也慢慢发现了花草是胡同中本地人和外来租户、保安、商家等各方居民共同的爱好。

谢晓英(右)和杨梅竹斜街居民交流

2015年,无界景观工作室开始对杨梅竹斜街66-76号院夹道进行社区营造,尝试以建立“胡同花草堂”为中介,为常住或暂居于此的5户居民建立有效的邻里交往模式,使居民能够通过养花、种菜等自然中介形式相互交流,进而创造社区共享价值,让暂住的租户也能通过种植经验的分享找到归属感。

杨梅竹斜街有机更新项目成绩斐然。以此实践项目为内容的大型综合艺术装置“安住-平民花园”参加了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当时,谢晓英也将杨梅竹斜街的居民和威尼斯双年展中的观众进行了连线直播。在受到各方关注后,杨梅竹斜街的居民们更自觉的形成了胡同的花草交流文化,连续三年举办了自己的花草种植展。

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

夜晚的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

2019年4月,谢晓英园林工作室又承接了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这里核心组成部分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是具有庄严的国家政治属性以及埃塞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中心广场。谢晓英带领团队和当地人一起,经过短短几个月时间的奋战就将原来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地建成了白天遍地花海,夜晚灯火璀璨的公园广场,目前一期景观设计已竣工,建成效果非常好,受到埃塞政府和民众的赞扬与喜爱。

谢晓英在项目实施中,将杨梅竹斜街的花草堂经验带到了这里,开启了在非洲的以花草种植为媒介的公共艺术活动,她向当地居民传授花草种植技术,带领当地居民在长达千米的挡土墙上种植花草,埃塞的居民热情参与互动,目前这座“花墙”已经初具规模。谢晓英回国后,又牵线两地居民,成功举办了中国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谢格尔公园都市花草堂启动仪式及居民日常种植展。后续她还将在埃塞展开更多的公共艺术活动。

近日,艺术中国记者对谢晓英做了专访。

改造前后对比:由中国城建院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担景观设计任务的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项目

将“都市花草堂”引入埃塞俄比亚

艺术中国:您在非洲的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是怎样的一个计划?

谢晓英: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的绿色发展计划最核心的是48公顷的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还有一个12公里长的河道。河道是季节性的,雨季排水,旱季无水,这里污水比较多,最初计划是排污净化处理。中间的花园广场,中国称为友谊广场,埃塞俄比亚人称为谢格尔公园,这个名字来自古希伯来语——“幸福美丽的地方“。我们的重点是做这个公园广场。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友谊广场也属于首都“大绿心”中的核心区域,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参与互动体验,能够激活城市活力的城市中央公园。他希望友谊广场充分发挥首都中心广场宣传文化、集会、休闲的功能。

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

艺术中国:在很多中国人固有印象中,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贫瘠干旱的非洲国家,您刚去埃塞俄比亚有怎样的感受?

谢晓英: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唯一没有被西方殖民的国家,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非盟所在地。这里的水资源充沛,是东非水塔,气候舒适,平均气温15-25℃。他们有自己古老的文字,传统上信仰东正教。目前最大问题就是多族群的纷争,所以埃塞俄比亚的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提出了绿色发展,繁荣经济,民族融合的理念。

谢晓英在整理苗木

2019年6月,我第一次去埃塞俄比亚,正值雨季,那里的雨下完后天空马上放晴,碧空、彩虹非常漂亮。我们项目的场地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周边有很多贫民窟。但我们非常有信心,不久后这里将呈现出一座美丽的公园!当地人对中国人比较友善,很有亲和力。埃塞俄比亚总理很有智慧,我们的设计方案非常契合他的绿色发展理念,他本人也非常尊重设计师。我感觉推进项目比在中国更为顺利。我们的一期项目实施只用了10个月。2019年10月开工,2020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

谢晓英与埃塞俄比亚工人一起讨论施工方案

艺术中国:埃塞俄比亚当地人对这一项目有什么反映?

谢晓英:当地人非常支持。我们雇佣了一些当地工人,相比中国工人做事的规矩刻板,当地工人虽然有些散漫,但都很乐天地工作,我也会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他们的领悟能力相当高,我带领当地工人做事,他们能自发地去创作,做出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我开始带他们去做生态排水沟,叠水花台的时候,我会演示给他们如何就地取材,将场地挖出的废弃石头和当地的野花野草重新组合,堆叠出高低错落的叠水瀑布、岩石花园、花墙花溪的美丽景观,同时保证排水、防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当地工人心领神会,可以就现场情况自由发挥,他们还把自己设计的心愿图案置入景观中。这是我感觉特别欣慰的,他们是在享受劳动中的快乐,并因为参与项目获得了成就感和归属感。

谢晓英在叠水花溪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公园中木椅比较少,我就把平整场地时挖出的自然石的平整面做成椅子。在场的工人挨个去体验,纷纷夸赞中国智慧。我们没有在项目中摆放亭子、塔等中国符号,但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和山水观全部传递出来了。

谢晓英向埃塞俄比亚工人演示花草种植要领

在场工人体验石椅

艺术中国:现在公共建设项目中普遍考虑“在地性”,您在项目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谢晓英:我们的设计方案和的材料使用都是体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低碳的环保理念,在实施项目中都尽量小心地保留了场地内的植物。设计师在设计人工湖的时候,就把那里的树移到了旁边堤岸上栽植,把杂乱无章的灌木丛重新修整成景。我们尽量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除了广场的白色花岗岩是从中国运输过去的,现场平整土地翻出的石头和废弃建筑的砖石材料都应用在项目中做挡土墙、叠水瀑布和排水沟。

谢晓英与埃塞俄比亚工人合影

会计专业的工人(左)正在制作叠水花溪

艺术中国:埃塞俄比亚的项目中的当地工人,有谁让您印象深刻?

谢晓英:有一个流浪汉在我们工地内非法搭建了一个窝棚,平整土地时他的窝棚被铲掉了。他就找我们的分包商理论,分包商了解了情况,没想到小伙子是大学会计专业,英语能力出众,但还没有找到工作,分包商就雇佣了他,他有了收入后,就很顺利地租到了城里的房子,公园里的生态排水沟就是他带着几位工人建成的。第二次我碰到一个娃娃脸的小伙子,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我沟通竖向图(一种工程制图),他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大学毕业就失业了,但他想留在大城市中找工作,为了活着就只能沿街乞讨。分包商的夫人偶然在街上遇到他,了解了情况,给了他这份工作。一期工程结束了,娃娃脸小伙子还写了份感谢信,并希望继续为项目工作。一些当地工人还在努力地学中文,他们尝试着和中国人交流。我觉得这些也是项目的收益,就是让底层的老百姓能够互相了解,建立友好的连接。这就是“民心相通”,也是最有意义的。

亚的斯亚贝巴棚户区里的花草与蔬菜

艺术中国:您主导的花草堂项目在北京杨梅竹斜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您在非洲的项目中是否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花草堂?

谢晓英亚的斯亚贝巴这个地方的气候相当于云南昆明,特别适合种植花草。所以我想到以花草成为当地多民族愉快交流的媒介,又能以园艺来美化他们的城市,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我的想法得到了当地一位朋友的支持,他还拓展了这个计划,在当地棚户区的居民中去推广种菜,当地棚户区里的居民很少吃蔬菜沙拉,因为蔬菜是要购买的。当地人的日常饮食是一种发酵煎饼,叫英吉拉(埃塞俄比亚薄饼),饮食中非常缺乏蔬菜,不利于健康。他就教当地人用废弃的塑料瓶填上土做成蔬菜培育容器,我们提供了一些菜籽,这样就教当地人在棚户区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了立体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一部分当地人生活问题。

2020年1月1日,埃塞俄比亚阿比总理在谢格尔公园的工地参加“播种明天”仪式亲自为“花墙”播花种

挡土墙

石笼花墙

艺术中国:我很感兴趣的是非洲的“花草堂”效果是怎样的?

谢晓英:我们在谢格尔公园策划了“都市花草堂”项目,它是一个持续的计划。我们在施工中做了上千米的有防护功能的挡土墙,有些地方的挡土墙外部用金属石笼罩住,里面填充了废弃的石材和砖瓦,缝隙填满泥土,园艺工人、当地居民和未来的游客在这里种植花草。2020年1月1日,我们策划了“播种明天”活动,作为“都市花草堂”计划的启动仪式,活动名称引用了印度谚语“今天的种子就是明天的花”(All the flowers of all the tomorrows are in the seeds of today.)。埃塞俄比亚阿比总理亲临现场,在挡土墙的石缝中播种花草,作为这个计划的启动。之后我希望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去完善,最终这个千米长的挡土墙会变成一座美丽的“岩石花园”。我不会规定种什么花,能生长就行,当地人可以发挥创造力,植物会越长越丰富。这是我们和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大型公共艺术计划。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仪式

艺术中国:在去年的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和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都市花草堂”连线活动中,埃塞俄比亚人的美妙的咖啡仪式令人印象深刻,咖啡文化在当地是怎样的情况?

谢晓英:埃塞俄比亚是咖啡原产地,咖啡的品质好价格便宜。无论贫穷富贵,家家都会有一套用来制作咖啡的器具。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煮咖啡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先在地上铺上特殊的绿草,在锅中炒咖啡豆,再把炒熟的咖啡豆倒入臼中,用铁棒把咖啡豆舂碎,再倒入陶壶里,加入豆蔻和肉桂等香料,过程中满室留香。埃塞尔比亚首都市中心好多角落都会有做咖啡仪式的露天小摊位,这是他们最具特色的城市街景文化,我们把咖啡仪式引入到谢格尔公园的艺术花园中,希望这种独特的露天咖啡仪式花园遍布亚的斯亚贝巴的每条街巷,为这座城市增加独特的魅力。

公共艺术项目要让居民有自尊、自信和归属感

艺术中国:您是一名景观设计师,是什么原因让您对公共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谢晓英:我一直对城市的广场和公园感兴趣。我曾经住在北京和平里一幢单元楼里,楼半层在地下,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露天平台,大人小孩都会在这里乘凉聊天讲故事,那个场景给我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承载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候的发小到现在关系都很好。现在大家买房都买公摊面积小的,我却是相反,因为我觉得公寓里的公共空间很有必要,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人的公共意识,上下楼、出门聊聊天,人之人之间的隔阂成本就会低很多。所以我用公共空间把人们带到一起和谐相处,最后积攒的社会关系资本,十年二十年下来,就会很不同。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高叔和赵姨参与播种仪式

艺术中国:众所周知,公共艺术项目的可持续性是一个普遍难题,您如何实施后续计划?

谢晓英:我策划的公共艺术项目是一种持续性的活动,比如去年秋天的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和亚的斯亚贝巴谢格尔公园的“都市花草堂”连接。比如我们在16、17、18年在杨梅竹斜街连续做了三年的居民种植展,之后虽然停办了两年,但我今年发现这条街上有更多的居民和商户已经自发地在门前种植花草,同时还自发地组织很多文化活动,这条街越来越美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俯瞰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

埃塞俄比亚工人与未婚妻在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拍摄婚纱照

我会在谢格尔公园和埃塞的其他城市与乡村持续地策划公共艺术活动,策划各种创意活动,让“花草堂”理念在当地持续地发酵。我还希望公园充满活力,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里有民族产品推介会、咖啡仪式、模特表演等等。这里还有一个艺术花园,堪称园中园,建了咖啡厅、快餐厅、卫生间等完善的休闲旅游配套设施。我在露天花园场地的建设过程中已经预设好了水电音响等各种基础设施,有的地方还安装了喷泉和声音雕塑,为在这里举办丰富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谢晓英在施工现场

艺术中国:现在大家都在谈公共艺术,很多艺术家、人类学、社会学者投入到公共艺术项目中,在您看来什么算好的公共艺术?

谢晓英:公共艺术不仅是设计师或艺术家自己的事,它是能真正实现各种人群共同参与、共同创作的活动。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一起把一个空间装扮美丽,而且大家还能互相影响,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形成更广泛的传播和更深远的影响。所以说谢格尔公园项目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园概念,它承载了一个开放的、能自发繁衍的公共艺术计划,

人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启发创意,推动“善意”的能量在城市公共空间内生长、流动,从而引导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为人们建立自豪感和归属感积聚力量。

杨梅竹斜街前后期改造对比

艺术中国:中国有很多公共艺术项目,但很多都落入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尴尬境地,而您的杨梅竹斜街有机更新计划取得了胡同居民的高度认可,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谢晓英:在2012、2013、2014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这条街上来了很多打扮光鲜时尚的设计师,他们摆拍各种造型各种打卡。但街道居民就在旁边冷漠围观,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记得有位老大爷在9月底的秋凉时节故意光膀子遛弯,显得特别违和。

杨梅竹斜街历年设计周居民展

因为当地居民觉得这些活动和他们无关,招来的大批设计师和游客也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来此参展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只是为了展示自己,他们互为表演者和观众,老百姓成为了旁观者和背景墙,这是最大的问题。而且,我们在后续观察中发现文化活动举办后,出于装饰目的而种植的观赏性花卉被居民换成自家的小葱,本地居民更喜欢在花池中栽种自养的花卉和蔬菜,花草是这里居民的连接媒介,我们采用引导的方式让更多居民慢慢爱上种植花草,并为他们连续做了三年的花草展览,居民们参与这些活动,成为了这条街的主人,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在2017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有一位参加种植展的老邻居,展览还没开始,见有游客和媒体来拍摄她家门前的参展作品,难掩兴奋与自豪,一小时换了三身漂亮衣服。所以说一定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在此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从而获得自尊、自信和归属感。

艺术中国:公共艺术项目往往要协调当地政府、资方、居民多方的关系,如果在一个项目中遇到了很大阻力,您会怎么做?

谢晓英:我一般不会去谈项目,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生命就这么短,我不能为一个事无限的消耗,我在北京想做但无法落地的很多事情,后来在非洲项目中就实现了。

谢晓英在友谊广场(谢格尔公园)

艺术中国:最早大家知道您是源于杨梅竹斜街的有机更新计划、之后您又做了援埃塞的绿色发展项目,目前又增添了更多地区,您有一个全球的计划吗?

谢晓英:我一直希望将公共空间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和谐相处的媒介,以专业的手段引导社会关系良性发展,缓解人的生存压力,激发民众活力和场地生产力。我们在杨梅竹斜街的实践是促进街坊邻里之间的相互理解,既保留胡同的文化意境又促进街区活力,目前我们在埃塞俄比亚谢格尔公园的实践是促进多民族和谐相处、社会繁荣,两地的“花草堂”活动将“一带一路”两端的人们连接在一起,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民心相通。去年我在UIA(世界建协大会)的演讲在巴西影响很大,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建筑师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官员听了我的演讲后说:“它将为我们在巴西不稳定社区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有力的参考。” 未来我们计划在巴西也做这样的项目。

海岛花草堂计划

目前我们正在策划泉州的“海岛花草堂”,那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计划将“海岛花草堂”与非洲、南美洲……的“花草堂”连接起来,促进民心相通,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带动更多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带动文化交融,到如今的文化交流促进世界的绿色与和平发展。

埃塞俄比亚居民在谢格尔公园健身

今年我们有一个名为“抗体”的公共艺术作品入选了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暨公共艺术专题展,3月中旬将在深圳展出。作品内容是:借由融于美丽宜人风景的、随处可见的即时健身系统,引导没有健身意识的人群,舒缓压力,疗愈身心,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健康风险的能力。我希望为促进城市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种创新的、可推广的模式。

(受访人:谢晓英 采访人:刘鹏飞 图片来源:无界景观工作室)

谢晓英

无界景观工作室(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主持设计师

设计理念

我习惯于关注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的联系,关注景观设计对社会关系的良性引导,探寻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的,与同质化相悖的解决方案,探索景观设计统筹多专业协作的最大可能性,在城市与乡村营建整体的、连续的美丽,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从实践出发的有效助力。我希望景观设计师能够成为“活力基因”的守护者,通过“似无为而有为”的专业手段,将风景融入日常生活,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缓解人的生存压力,激发民众活力与场地生产力,提升“安住”者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从业经历

198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1986-1990年在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工作。1990年至1994年先后就学于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园林系、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筑学院景观建筑系、荷兰Berlage Architecture Institute建筑设计Master Class(大师班);学习了区域规划(恢复农业用地的自然生态景观, 结合现代休闲旅游业)、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等课程,形成了跨领域的设计思想。2004年成立无界景观工作室(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任主持设计师。

 


以花为媒——一位景观设计师的全球公共艺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