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吕義丹的《平行空间》:摄影所不能触及的虚构世界

吕義丹的《平行空间》:摄影所不能触及的虚构世界

时间: 2022-02-09 23:19:21 | 来源: 艺术中国
快讯 >

《月食》来自《平行空间》系列

如果一个人身处现代,但又碰巧不是现代人,他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断定他遇到的每一样东西的相关性,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实? 艺术家吕義丹通过单一的镜头提供她对现代复杂社会的理解和对现代社会共识性逻辑的质疑。

《平行空间》系列是吕義丹正值疫情爆发开始创作,从2019到2022她已持续进行了3年。每张作品皆来自于她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这些地方不仅横跨了几大洋多个国家进行拍摄,还具有当地强烈的文化符号属性。虽然她的主题看似是以摄影美学作为表达,来再现她潜意识的梦境的个人的经验主义,但其实作品里涵盖了社会问题,例如梦的隐喻,宗教的教义还有信仰的崩塌和精神的救赎。

《空间基站》,来自《平行空间》系列

《平行空间》的超现实主义对应了一种超越二维空间的能量。这个系列的每幅作品都是由多张作品构成,作品之间不相符的元素彼此回应各自所在的世界,他们在潜意识里交织成为一个新的空间。低饱和度的色调和多层次的画面编排,让观者在品味魔幻诡异色调的之余还有些不安。超现实的表达让正常的视觉透视在这里不再重要:背景和前景的相互映射和主体之间反常规的物理空间逻辑让观者重新思考旧秩序的合理性:比如《空间基站》,废弃星际空间站出现了鸟类和人类的足迹,而在《月食》里枯藤树下的海豹仰望着月食的场景像是一场大自然的祭祀,海豹附近的沙地上居然留下车轱辘留下的痕迹... 平行空间这样重新规划事物之间的联系,告知了生物论下物种非单一性的循环,重新思考了环境, 人和动,植物是如何共生的另一种关系。物理上直观的视觉印象并不会直接带领观者进入作品内容本身的逻辑,前所未有视觉空间的复杂性和情感上持续带来的张力,让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想象力才能透过平面的画面去感受平行空间的结构、秩序、生命、力量。

《平行空间》不再是传统意义摄影对现实世界直接的摄取,而是深入骨髓的透彻的揭示:那些取景器下我们所默认的已知秩序和被粉饰的玄机。正如她在《平行空间》的声明“后疫情时代,我发现自己实际上所处的是一个及其不稳定的世界。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控制,都是源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不准确的理解。而这个世界就是虚构的,或者说这个世界就是个被不断虚构的过程,因为它不能被准确下定义。那些看似理智的,历史的,权威的,逻辑的,主观的,信仰的等都会成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障碍。他们在前疫情时代的偏见性表达,未来将再难以填补人们精神上的空白。简单的事情被颠倒,意识随波飘荡,信仰没有成为可靠的港湾,一切精神都在一个难以被描述的状态下野蛮生长...”她作品里所隐喻的大量对现实的思考通常不会在观看时表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观者在观看之后的某一个时刻会不经意的有灵机一动的触电,而清醒的过程会在长久的日后逐渐浮现, 那些对作品内容的相关性的理解将不可根治的扎根在每个观者的心中。摄影的本质在这里被更新,历史和文化在这一刻交融,空间和时间不再被局限在取景器中,而按下快门的那刻恰恰是重塑而不是结束。

《浮游生物》来自来自《平行空间》系列

“刷着手机,人们几乎愿意相信我们所处的世界还是那同一片天空,那片人们在1999,2009,2019急切注视过的天空,当时我们的注意力还没有被其他东西的色彩所吸引。也许那时候的东西更加让人分神。现在的天也确实是蓝色的。 英语里叫做“blue”,意大利语叫做“blu”法语里用“bleu”。但是中国的蓝,有靛青、碧蓝、蔚蓝等。是的,蓝色分许多深浅层次… 对于每个我们而言都有许多选择...“ --改编自沃尔特.阿比什《未来完美》

Lu Yi-Dan 吕義丹生于河南洛阳,本科和研究生毕业意大利米兰国立美术学院,之后前往美国进修第二个研究生。她的摄影作品经常跨越上百个城市,在多个国家拍摄,并融入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她的照片开启了与观众的跨时间,空间的对话,以东方哲学为基础概念与社会和自然相联系。她标志性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赢得了巴黎国际摄影大赛2银1铜,莫斯科国际摄影大赛的铜奖和其他多个知名国际奖项,早期作品曾被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收藏,并在世界多国展览。(文|刘念恩,图片供稿方提供)



吕義丹的《平行空间》:摄影所不能触及的虚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