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 自画像 1887年 芝加哥艺术学院 Creative Commons Zero(CC0)
2022年2月3日至5月8日,英国伦敦考陶德美术馆举办了历史上第一个以梵高自画像为主题的展览。来自梵高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荷兰国立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梵高画像将汇集考陶德,这是这些它们自梵高画室离散后,时隔百年第一次重逢。
文森特·梵高 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年 底特律艺术学院 布里奇曼图片社(Bridge Images)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梵高创作了大量自画像。因为没有钱雇模特,梵高选择用镜中的自己练习绘画。画中的他有时是戴着领结、穿着马甲和皮衣的绅士,有时则是穿着工作服、戴着草帽的农民。他认为如果自己能表现出自己肖像的复杂色彩,“自然就能画好每一个男人或女人的肖像”。这些自画像是梵高的习作,有时,它们被画在其他作品的反面。在画中,梵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和笔触实验,寻找自己的风格。梵高生平总共创作了超过35幅自画像,其中绝大部分都创作于在巴黎时期(1886-88年)。在这短暂的时期里,他画了伦勃朗40年来创作的自画像数量。正是从这些画中,我们得以知道,他有着红色的头发、绿色的眼睛。
文森特·梵高 自画像 1887年9月-10月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文森特·梵高基金会)
这些肖像画神情、姿态、装扮不一,唯一不变是从不微笑,人们甚至会问:这是同一个人吗?有趣的是,画中的梵高常常戴着帽子,或是叼着烟斗。抽烟斗对梵高来说是一件大事,他曾在信中写道:“那些最美的画,都是人在床上抽着烟斗,在半梦半醒状态中画下的。”
文森特·梵高 自画像 1887年秋 巴黎奥赛博物馆 图片来源:PATRICE | Schmidt/Grand Palais
除了因过度脆弱而不能借展、少数收藏于私人手中的作品之外,梵高超过半数的自画像作品汇聚于此,当然策展人也有意排除了一些重复的作品。从他1886年初到巴黎时带着黑毡帽的自画像,直到凡高生命后期创作于圣雷米普罗旺斯的修道院医院的《有调色盘的自画像》,这是梵高最后的自画像之一,它创作于1889年9月,10个月之后梵高开枪自杀,最终辞世。
文森特·梵高 戴着黑色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1887年 图片来源:文森特·梵高基金会
展览中最早的一幅自画像画于 1886-87年冬天,他身着厚重的外套,头戴深色毡帽,留着显眼的红胡子,蓝白相间的领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一侧脸在阴影中。这幅画如此严谨,或许观众会问这是梵高的风格吗?几个月后,梵高就开始放松了笔触,颜色更为大胆,让画布的底色透出,笔触变得更有节奏。
文森特·梵高 自画像 1887年3月-6月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文森特·梵高基金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梵高笔下的颜料开始旋转,创造出汹涌的视觉节奏。每张画作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运动的,像随着音乐起舞。人们不禁思索:到最后,梵高是在描绘他自己——还是宇宙?伦敦考陶德美术馆最吸引人的藏品之一是梵高的《裹着耳朵的自画像》,画于1889年1月。
文森特·梵高 耳朵缠有绷带的自画像 1889年 伦敦考陶德(Samuel Courtauld Trust)©The Courtauld
1888年12月23日,梵高割去了自己的左耳。他自残的原因成谜,但艺术史学家们猜测,这一疯狂举动是与高更的激烈争吵所致。出院后,他发现高更早已离开阿尔。梵高邀请高更来到这里时,曾在信中描绘旅途中绵延不绝的美丽秋景。原本他们想在这里一起建立一间画室,让志同道合的画家在此创作、交流、互相启迪。这个梦想也终于破碎了。画面中,梵高包扎起来的是右耳,这是因为他画的是镜中的自己。梵高所戴的皮帽,用于抵挡严寒,也用来固定包扎伤口的绷带。
梵高身后有一个画架,上面是一幅尚未完成的习作。墙壁上还挂着一幅日本版画,为日本艺术家Sato Torakiyo所作。日本版画是梵高重要的灵感来源。或许,梵高在用这些元素表达自己作为艺术家要继续创作的坚定决心。这幅日本版画名为《艺妓》,曾为考陶德美术馆所藏,但于1981年被盗。
文森特·梵高 戴灰色毡帽的自画像 1887年春天 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馆
梵高不愿在信中提起割耳事件,但他并不介意画下自己被包扎起来的伤口。在自己的笔下,他显得平静、淡然。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I retain all good hope”。他相信病情会很快好转,而这些自画像,则是他心中治疗疾病的良药。梵高:“人们都说了解自己很难,我很同意。其实,画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文森特·梵高 作为画家的自画像 1888年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文森特·梵高基金会)
该展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是时候结束疯狂天才梵高的神话了,他并非不由自主地在画布上挥霍“原始情感”;相反,每幅自画像都是有意识的艺术探索的复杂产物。他在情绪和压力之下作画,凝视着镜子寻找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一次一次重新开始。
文森特·梵高 自画像 1889年9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策展人凯伦·塞雷斯博士说:“看到这些画像重聚,我很感动。从画中,我们看见梵高在遭受精神疾病折磨时表现出的韧性和勇气。绘画对于他的康复和整个人生有着无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即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梵高依然能创作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好作品。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们还有着强大、动人的力量。”
如此重磅的展览,有生之年恐怕很难再次看到了。待疫情好转,人们应该去亲自参观这个展览,去直面梵高的每一次抉择、痛苦与希望。
(本文内容编译自考陶德美术馆官网、官方微博、英国《卫报》、《每日电讯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