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Michael Nelson jakamara的《Five stories》在伦敦苏富比以40万英镑成交
在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已有4万多年的历史,但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却不过是才几十年的事情,而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的时间更晚,2010年6月“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才开始被文化艺术界所逐步认知。
自1929年,首个关于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展览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国立博物馆展出以来,在近一百年的时间中,土著艺术逐步从民族叙事,上升到国家叙事,再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独特的艺术类型。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收藏》杂志社杨敏总编一直关注澳洲土著艺术领域的发展,设计并参与了多个澳洲土著艺术项目的策划与策展,尤其近几年,常驻纽约之后,在全面接触当代艺术之后,对土著艺术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
国际知名漫画家、作家、收藏家史蒂夫·马丁在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展览上
艺术中国: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在全球的学术界、艺术界方兴未艾,但国内的收藏界对此并不算熟悉,您是如何和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结缘的?
杨敏:说起来,这还真是一个有趣的结合。艺术杂志出版、中外文化交流、公共艺术活动策划是我这些年来的主要工作,但与此同时,我个人对心灵探索以及宇宙高维时空研究也一直没停止。这些全新认识让我对生命、以及生命与宇宙的关系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尽管这种理解尚属肤浅,但对我而言,却开启了一扇特别的视窗,因此,对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式,我总是情有独钟。对于世界上存在的种种神秘力量,我们的经典科学体系常常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随着量子力学等科学发展,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已经变得非常深入,某些看似不可解的问题,慢慢有了合乎逻辑的答案。
有趣的是,科学界小心谨慎地走到今天所揭示的突破性发现,其实,在我们老祖宗的诸多文化遗产里早已做了描述。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很多远古艺术遗迹中,我们能够猜测或者领略到古代人类文明里不乏有高维间智慧交流的遗痕,这不仅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古代人类对艺术精湛绝伦的掌握和表现,也给了我们更多的线索去探寻生命意义所在的答案。这种浓厚的好奇心让我在结识了瑞士澳洲土著艺术品收藏家Olivier 先生时再次被激发。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描述梦境为特点的艺术创作形式,英文中叫Dreamtime,或The Dreaming。土著艺术家们认为通过“梦幻”的力量,以艺术的形式,可以联系先祖,沟通万物。这里面存在着一种朴素的哲学和智慧,以量子力学的观点,在量子的维度上,所有物体其实都存在关联的。我承认,我被澳洲土著艺术的这种朴素的观点与哲学所吸引,越朴素的东西越接近心灵,越原始的东西越可能接近宇宙的真相。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欧美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博物馆与策展人,开始关注到土著艺术。土著艺术不但开始在各大博物馆、著名美术馆登堂入室,而且,也成为佳士得、苏富比等知名拍卖公司的专场拍品。即使在中国,很多对市场敏锐的藏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澳洲土著艺术的魅力。北京和上海各地,这几年都举办过各种主题的澳洲土著艺术的展览。
《Honey Ant Dreaming》 Clifford Possum Tjapaltjarri 128cm x77 cm 1996 年
艺术中国:对于一般艺术爱好者或者藏家而言,澳洲土著艺术还是相对陌生。在您看来,应该如何界定澳大利亚土著艺术?
杨敏: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是世界上现存的,并且仍在持续的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于土著艺术的定义,各类文献一直众说纷纭。澳大利亚官方机构在《针对公立机构收藏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原则》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土著艺术品是指由土著艺术家创作的视觉艺术品或手工艺术品。土著艺术品包括但不限于,为艺术目的所创作的油画、素描、木刻、陶瓷、玻璃、饰品、雕塑、编织物、版画、装置和视频、多媒体和摄影作品;土著艺术品不包括为记录目的而拍摄的视频、多媒体和摄影作品,也不包括为实用目的而创作的手工作品”。
一般而言,土著艺术被分为了“原始艺术”以及“当代土著艺术”。在欧洲殖民之前,澳大利亚土著以自然染料与自然材料(岩画、树皮画等)发展着自己的艺术、传承着自己的文化,通常,这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原始艺术”,而在殖民之后,尤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西部沙漠艺术运动兴起之后,土著人开始学会了用油彩、丙烯等在帆布上作画,这种土著人利用现代媒介、基于传统文化而创作的土著艺术品,被称为“当代土著艺术”。
现在通常所言的“土著艺术”实际上,就是“当代土著艺术”的作品。在土著艺术运动兴起之后,一方面,西方美术史家尽量将其纳入美术史的当代叙事;一方面,大量的土著艺术从“原始艺术”成为了“旅游艺术”,传统土著艺术的图腾、宗教甚至梦幻的属性被减弱甚至解构,很多艺术品更多的是因为商业原因被制作出来。所以,澳大利亚官方在指导土著艺术收藏时,才特意强调了所谓的“为艺术目的而创作”。
《Marrapinti》 Naata Nungarrayi 182cm x 152cm 2008年
《Man's Dreaming》 Long Jack Phillipus Tjakamarra 115cm x65 cm 1999年
艺术中国:澳洲土著艺术特色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种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艺术?
杨敏:澳洲土著艺术从技法上将以点画法为主,以符号化的形式组成了象征性的语汇体系,通过各种复杂的组合和构成,形成了梦境般的叙事结果。“Dreamtime”与“Dreaming”一直是学术界解读澳洲土著艺术的核心。
在题材层面,“梦幻”是澳大利亚土著这个古老民族的民族叙事,梦幻时代就是创世时代,原住民认为,他们的始祖借助神秘的蟒蛇在澳洲大地上蜿蜒而行,纵横交错的足迹,化作了大地、河川、山脉和岩石,在行进途中,他们的始祖创造了世间万物。在土著人的观念里,“梦幻时代”祖先永远存在,并在自然万物中保持了永恒的力量;从精神而言,土著民族相信世间万物的灵性,他们认为山川草木、鱼鸟野兽都具有神秘的灵性,人们通过“梦幻”的力量,可以与然万物达成沟通与理解,可以与创世的始祖保持神秘联系。
很多人认为点线构成的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是抽象的,实际上,传统的土著艺术是典型叙事性的。土著艺术家,用点、线、圈、螺旋等各种元素形成不同的符号,每种不同的符号却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竖线通常代表了男人,n型曲线代表了女人,一个小圈代表了儿童,同心圆则通常代表营地或者岩洞,波浪线代表水纹,箭头则代表了人类的足迹。土著艺术家用这些简单的元素,种种复合、层层叠加,形成复杂的语汇,来记录梦幻时代祖先的神迹或记录土著艺术家与自然万物精神交流而幻化的梦境。当然,在土著艺术家接受了西方的艺术媒介和技法之后,在表达中会有即兴的创作部分,可能有抽象的成分,但总体而言,土著艺术是叙事性的象征性的。
《Man's Dreaming》 Long Jack Phillipus Tjakamarra 147cm x 125cm 1999年
艺术中国:如果说“梦幻”是澳洲土著艺术的核心精神,如何去理解这种“梦境”?
杨敏:任何艺术除了技法层面之后,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内核。所以,真正理解澳大利亚的土著艺术,不能只局限于它们个性强烈的点画符号的视觉意象,而是要深入理解“点画”后面的表达。“梦幻”其实是澳洲原住民的一种世界观,也是它们的一种原始而朴素的思维方式,它们通过“梦幻”力量与过去链接,也通过“梦幻”的方式与自然万物沟通,这其中包括了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是谁?的哲学命题,也维系了他们与土地的关系、与部落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也维系了整个土著民族叙事的价值观。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梦幻”叙事,一方面与巫术有关,他们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解释个自然现象,甚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力量来解决诸如疾病、灾难等困局;另一方面,梦幻其实与神话相关,原住民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与先祖的联系,并在一个部落内建立共同的价值信仰。从实际的土著艺术来看,也确实如此,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有多个部落,每个部落之间的艺术,无论在技法上,还是在符号的象征意义上,有时会有着明显不同的表达。
《Bush Melon Aweleye》Mnnie Pwerle 177cm x130 cm 2002年
艺术中国:您能否介绍下,澳大利亚当代土著艺术的概况?
杨敏:学术界一般认为,始于1971年,在北领地爱丽丝泉西北的Papunya(帕潘亚)的绘画运动是澳大利亚当代土著艺术的开端。在澳大利亚白人老师和艺术工作者的协助下,土著艺术家开始用帆布和丙烯作画,将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上呈现出来。1972年立了成立帕潘亚-图拉联合会(Papunya Tula collective),1973年成立了土著艺术协会(Aboriginal Arts Board)。1981年,“澳大利亚的土著 ”( Aboriginal Australia)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展出被认为是当时最全面的土著艺术展览,随后在西澳美术馆、昆士兰美术馆都进行了展览。在70年代西部沙漠土著艺术运动之后,80年代举办的一系列展览,极大的推动了土著艺术的发展。随后,发源于papunya的艺术运动,迅速蔓延到北领地的Yuendumu,Lajamanu,乌托邦和Haasts Bluff等地。到90年代,艺术活动已经传播到整个澳大利亚北部的许多社区,尤其在1990年和1997年,包括罗孚·托马斯(Rover Thomas)与特雷弗·尼科尔斯 (Trevor Nickolls)在内的土著艺术家代表澳大利亚两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土著艺术开始进入了世界艺术界的视野。1993第一个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巡回展在德国、美国、英国展开。
至此,澳大利亚土著艺术从部落叙事、民族叙事上升到国家叙事,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文化和艺术的象征。到2010年为止,仅北部和中部就有近百个土著艺术中心,其成员多达5000多人。
《Tjulili》 Tjawina Porter Nampitjinpa 182cm x 152cm 2004
艺术中国:我们注意到,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一线拍卖公司,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上拍澳洲土著艺术的作品,并拍出了几百万澳元的好成绩。你如何看待未来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收藏潜力与市场趋势?
杨敏:近年来,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受欢迎程度确实空前高涨,这不仅局限在澳大利亚本地,甚至这样的趋势正在席卷全球的当代艺术品收藏市场。早在2007年,在澳大利亚苏富比在墨尔本举行的拍卖会上,已故著名土著画家贾帕加利1977年创作的《沃鲁古龙》拍出240万澳元,创澳土著艺术作品拍卖价最高纪录。据报道,过去十几年里,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品市场行情每年上涨40%到50%,当然商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土著艺术的发展,也带来赝品以及“商品制造”的困扰。
我对澳洲土著艺术的定位是“被遗落的明珠”,我个人非常喜欢也非常看好澳洲土著艺术这种简单、朴素而又充满想象力和充满能量的作品,我也相信,它们一定会回归到它们本应该有的价值和位置。澳洲当代土著艺术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出现,并引起全球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强烈兴趣,并不是偶然的。首先,从自身来看,澳洲土著艺术本身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具有普世的价值;其次,从外部来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在原有的逻辑上已经后继乏力,西方美术界许多艺术家、策展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更大的领域。土著艺术的发现,无疑给了西方美术界一个新的思考与启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受非洲土著艺术的影响,谁又能知道澳洲土著艺术不能发展成一个新的艺术运动呢?第三,从内部来看,经过两个多世纪的争斗,1967年,所剩无几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开始正式享有公民投票权,第一次正式成为整这个国家的公民,而在1986年澳大利亚又通过了“Australia 法案”,澳大利亚正式结束了对英国的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的结束,需要澳大利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定义并建立自己独特文化与历史的身份认同;而与土著人和和解,以及土著人公民泉的确立,使得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和艺术成为这个国家最好的文化认同。因此,澳洲土著艺术从部落叙事,到民族叙事,再到国家叙事,就成为了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澳洲土著艺术不会仅仅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运动,而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新认识。(采访、文字/付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Ngaripungu》 Kayi Kayi Nampitjinpa 61cm x 51cm 2004年
艺术中国:作为一位国际艺术策展人或者说国际艺术交流推动者,我们知道您也参与策划了不少关于澳洲土著艺术的项目。您想对国内的藏家说什么?
杨敏: 艺术其实是一种人类的价值共识,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鉴赏家的责任是读懂这种共识,收藏家的义务是传承并挖掘这些价值。我想对国内的藏家说,对于当代艺术,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没有懂与不懂,每个人都是艺术的鉴赏家,因为在作品面前你的心就会给出你最真实的答案,而不是你的眼睛和耳朵。
当然,我也欣喜地看到,随着近几年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藏家的视野已经打开,他们的关注点和收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艺术领域。其实,游历欧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你会发现,越是强大的民族和国家,越是关注异域的文化和艺术,越是注意收藏全人类的艺术品。我相信中国新锐藏家一定会有这种格局。
此外作为国际间展览的策展人,我也在思考如何能够让更多观众能够从一种尚属小众的艺术形式中领略其博大精深的高维信息,所以在接下来的一点时间,我会邀请意大利数字艺术策展人Sebastiano先生与我一起,将澳洲土著艺术与多媒体浸入交互式技术结合,将一个真实又虚幻的梦境世界展示在观众面前,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将澳洲土著艺术+梦境主题的沉浸式技术+NFT结合在一起的一次突破新尝试,还原澳洲土著艺术如梦如幻的神秘场景,让观者融入其中,体验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相信会非常有趣,同时我们也希望招募,对此类行艺术有共鸣的,同时有数字艺术创作才华的艺术家加入我们,共同完成NFT版土著艺术品的再创作工作。
《Marrapinti》 Dinny Ward Tjapannangka 91cm×61c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