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为了母亲的微笑”第四届幸福工程跡录展在京举行

“为了母亲的微笑”第四届幸福工程跡录展在京举行

时间: 2021-11-08 09:44:41 | 来源: 艺术中国
艺讯 >

展览现场

11月6日至12月15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大千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艺术在田野——‘为了母亲的微笑’第四届幸福工程跡录展”在大千当代艺术中心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1995年“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发起成立,以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帮助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2021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幸福工程“改变农村贫困母亲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最初使命已基本完成。幸福工程项目宗旨变更为“帮助困境母亲,建设幸福家庭”。在公益扶助26年后,幸福工程发起一个全新的“移动艺术学校”计划。

展览现场:“移动艺术学校”发布词

“移动艺术学校”计划由寒山美术馆馆长布达担任项目发起人,大千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申晨担任项目总监。“移动艺术学校”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非营利乡村艺术教育项目,希望由此建立一个极具包容的艺术社群,深入中国的乡土大地,通过公益融汇艺术,探寻公益品牌与公众对话的多元形式,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关系与默契。在艺术赋能的推广过程中,本计划期以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持续关注,并扎根在地土壤,使项目逐渐形成自我生长的良性机制,为项目地带来更多实质上的收益。本计划拟每年举办乡村艺术教育同仁论坛,交流、分享乡村美育实践经验,整合艺术行业资源,支持和共建新项目,并根据所在地需要,扩展以艺术教育为乡村建设基点的原初边界,在医疗、教育、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继续深耕。

展览现场:“幸福工程”历程回顾

本次展览作为“移动艺术学校”的启动展,回溯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过去26年的公益实践,同时提出了幸福工程在脱贫攻坚胜利后的“移动艺术学校”计划。

展览现场:“幸福工程历程回顾

展览的第一部分,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项目26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文献、影像等形式回顾了幸福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工作者的付出和贡献,讲述了3位受助母亲重庆城口的覃纯菊、云南丘北的顾彩莲、青海玉树的巴青才仁的生活变迁。她们的物质脱贫是幸福工程在贫困地区对“贫困母亲”群体帮扶成效的缩影。截至2020年底,“幸福工程”已在全国29个省的958个项目点开展过项目救助,累计投入资金20.79亿元,帮扶困境母亲35.62万人,惠及人口151.29万人。

展览现场:“幸福工程”历程回顾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历经25年的救助贫困母亲脱贫事业亦宣告成功。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幸福工程”新的篇章随之展开。

展览现场:“纳塔河上的太阳花”项目

第二部分,展览发布了幸福工程发起的“移动艺术学校”计划,同时融合呈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诸多项目实践。本次展览介绍了帮助四川甘孜的“纳塔河上的太阳花”、调研贵州苗寨古歌的“乡音计划”、传递民族文化之美的“飞越彩虹合唱团”、凉山彝族支教项目“阿依土豆”、发现传统纹样之美的“纹藏”。其中“乡音计划”为“移动艺术学校”自主发起,“纳塔河上的太阳花”将成为“移动艺术学校”第一个支持共建项目。

展览现场:“纳塔河上的太阳花”项目

“纳塔河上的太阳花”自2014年在四川甘孜开展文化课以及美术、诗歌、音乐、舞蹈、植物蓝晒等艺趣教学。2020年建成太阳野花图书馆,旨在为当地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乡音计划”旨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田野调查、记录、保护、研究和再造。计划邀请音乐人、声音艺术家朱方琼担任艺术总监,结合各方资源和技术优势,力图从人群和社区生活的角度展现音乐的原生状态,传达音乐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览现场:“乡音计划”项目

“飞越彩虹合唱团”自2007年起,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进入校园,以组建民族童声合唱团的方式传承民族原生态音乐、民族经典歌舞,创造机会让合唱团走出大山,展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阳光、多彩和独特性。“阿依土豆”从2012年开始,在星星帮扶基金会的支持下,通过招募志愿者,前往凉山边远山区村小开展支教服务。“纹藏”从2018年起建设以纹样为标本的中华民族文化视觉基因工程,致力于挖掘、复原、再造中国纹样,建立中国纹样数据库。

“纹藏”项目

本次展览希望为新生的“移动艺术学校”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公益同行者,也邀请大众和我们一起思考公益,思考社会价值创造基于每个人的意义。

展览海报

“为了母亲的微笑”第四届幸福工程跡录展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