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参观者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考古发掘现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00年前,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中,深埋地下的大批彩陶和石器等文物破土而出,剖开了一段距今5000至7000年的中国史前文化,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发轫。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时这样强调,也再一次让仰韶文化和考古学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
近两年来,全球疫情不断反复,“出国游”不再成为国人的首选。国内一些兼备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点和城市重新回到许多人的视线。“非遗旅游”、“考古旅游”持续升温。然而,对于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普通大众来说,想要亲近考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不懂”“太深奥”是多数人观看考古遗址之后的感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认为,“考古旅游和一般的观光旅游不太一样,考古旅游有门槛,旅游者需要有一些学识基础,比如当游客去安阳或者二里头游览,有考古相关知识的人去游览和一般的游客去游览是完全不一样的,遗址的城墙立在那儿,不懂的人看到的就只是一个土疙瘩。”
参观者在拍摄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浮雕墙(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那么,究竟“什么是考古,考古能为人类带来什么?”在徐天进看来,追忆是人类的本能。考古是重新唤醒、恢复人类记忆的学问。考古学是通过捡拾过去遗留的碎片,重新拼合历史画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梳理了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学领域的部分重大发现,并结合所在遗址挖掘出的典型代表文物,向读者们简要介绍这些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与文化特征。我们不妨循着考古工作者们踏过的足迹,展开一场个人的文明探索之旅!
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安特生(左二)在仰韶村首次发掘时的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三门峡市委宣传部提供)
考古发掘时间:1921年
1921年10月,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带领袁复礼等中国学者到仰韶村,正式开始发掘,历时36天,开挖17处发掘点,发现了一种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史前文化,并将之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前后、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核心文化。
出土文物:磨制石器与彩陶
代表文物:彩陶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人面鱼纹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将中国社会发展史从文献记载的夏商时期,向前推了至少2000年。现在认定的仰韶文化是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史前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仰韶文化的发现,推动了此后一系列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等,硕果累累。
推荐打卡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殷墟
【中国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被证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
殷墟(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增刊)
考古发掘时间:1928年,1929年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1928年,在傅斯年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据了解,殷墟前后历经15次发掘,并完全由中国学者自己主持完成,因而殷墟又称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
出土文物:有字甲骨、青铜器
代表文物:著名的后母戊鼎
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图片源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随着商王朝的存在被考古学证实,中国学术界得以展开有关文记载中的“夏王朝”的探索。此外,殷墟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等构成。
推荐打卡地: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河姆渡遗址(图片源自:宁波发布,方其军 摄)
考古发现时间:1973年
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达4米,由相互迭压、又有内在联系的四个文化层组成。文化断代为距今7000年,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
出土文物:黑陶、木器、大批量人工栽培水稻遗物,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等。
代表文物:木胎朱漆碗、黑陶猪纹钵、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目前被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其有野猪特性的阴刻花纹,说明在河姆渡时期就有饲养猪的历史。浙江省博物馆藏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是我国首批永久禁止出境的国宝文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河姆渡遗址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推荐打卡地: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利用河姆渡遗址考古现场建立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由博物馆主馆区、遗址发掘区复原现场、干栏式建筑古村落展示区、遗址古生态园区、古渡口标志景观区、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等组成)
莫高窟藏经洞
【古代欧亚大陆文明精华,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敦煌莫高窟(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 张晓亮供)
考古发现时间:1900年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近一个世纪以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出土文物: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
代表文物: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敦煌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藏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把敦煌看作“吾国学术之伤心史”。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推荐打卡地:甘肃敦煌莫高窟
良渚古城遗址
【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考古发现时间:1936年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出土文物: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石器、象牙器、嵌玉漆器、陶器等。
代表文物:“玉琮王”
个体最大的玉琮“玉琮王”。浙江省博物馆藏
推荐打卡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三星堆遗址
【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源自网络)
考古发掘时间:1929年至今
上世纪20世纪末,四川广汉农民燕道诚的一个普通的耕地举动,意外开启了三星堆古蜀文明大发现的序幕。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前后延续2000年,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出土文物:青铜器、玉器、金器等。
代表文物: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
(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源自网络)
今年3月,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也揭开神秘面纱。时隔5个多月,6座“祭祀坑”的考古发掘有了重要进展。在已经发掘结束的4号坑,基本清理结束的3号坑和暴露出埋葬文物的7号、8号坑,发现了体型巨大的青铜祭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撞脸”奥特曼的青铜人像等文物。新发现文物数量之丰、制作之精、造型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推荐打卡地:四川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西汉海昏侯墓
【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图片来源:中国日报,徐国亮摄影)
考古发掘时间:2011年3月
海昏侯墓是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图片来源:中国日报,徐国亮摄影)
出土文物: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五铢钱10余吨近4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青铜镜等。
代表文物: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
青铜雁鱼灯(图片源自网络)
推荐打卡地: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丁村遗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备受关注】
考古发现时间:1953年
丁村民宅(图片来源:山西省旅游局)
1953年,在挖沙工程中,丁村遗址被发现。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丁村遗址的50余处旧石器和化石地点,选取了其中的九龙洞遗址、过水洞遗址和老虎坡遗址3处遗址进行发掘 ,在九龙洞遗址发现了丁村遗址群原地埋藏的石器打制现场;在过水洞遗址发现了30万年前的人类用火遗迹;在老虎坡遗址发现了1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
出土文物:石制品、古人类化石及动物化石标本
代表文物:丁村人牙齿化石
推荐打卡地:山西临汾丁村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
马王堆汉墓
【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出土文物极具历史、医学、文化和艺术价值】
考古发掘时间: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
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Seres)的记载;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代表文物:千年女尸、素纱单衣
素纱单衣。辛追墓出土。重49克。汉代人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信期绣”药枕。辛追墓出土。卧室用品。两端枕顶用起毛锦,上下两面用“信期绣”绢,两侧面用茱萸纹锦。枕内填塞香料药佩兰。据考证,佩兰药枕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
推荐打卡地:湖南省博物馆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考古发现时间:1974年
秦始皇自13岁继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各地征发了十万多人继续修建,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
出土文物: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兵器
代表文物:跪射武士俑、秦陵铜车马
秦铠甲武士俑、跪射俑(图片源自网络)
秦陵铜车马(图片源自网络)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和极为深厚的历史、军事及文化价值。
推荐打卡地: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丽山园)
(台馨遥/综合汇编,以上考古发现的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