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渐缓趋于稳定,文化艺术领域逐步复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也在诸多期盼之中于2020年10月17日恢复开放。在开馆首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20: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如约而至,并于上午10:00开幕。
本届提名展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担任策展人,展出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和原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二位教授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深入探索和艺术成就,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的学术代表,更是中国当代艺术转换和创新发展时代课题的视觉呈现。
吕品昌 中国写意no.44-鉴宝者 铸铜及古陶瓷 2012年
艺术中国在现场专访了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
艺术中国:在央美美术馆的一楼和二楼各有一件非常醒目的装置作品《鉴宝者》,这件作品在您的整个创作体系中是一种怎样的含义呢?
吕品昌:一进门的这件作品名字叫《中国写意——鉴宝者》,这个系列实际上是我把我的个人形象放入到整个历史的进程当中去思考文化的问题。你看到很多的残瓷碎片、遗迹,都是我几十年来对景德镇在基建时出土的一些历代的陶瓷残缺碎片的收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脚下的文化积淀、优良的文化传统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和思考的。在二楼的作品《鉴宝者》反映的是作为一个鉴宝人对传统以及对当代的认知。雕塑后边的瓶瓶罐罐是几十年来每次到访景德镇留下的一些随意的、感觉性的绘画思考,前面的作品是收藏的不同年代的青花瓷器以及雕塑等,中间放置了三个雕塑。我想表达是作为一个当代人,如何看待和认知我们的传统。取名叫“鉴宝者”,就是提醒大家如何来欣赏和鉴别真伪、去伪存真。
《中国写意·鉴宝者》展览现场
对于传统的认识,我们需要犀利的眼光去观察、去对待。四个鉴宝人,脚踩着大地。在景德镇我们有上千年的文明,地下的资源全是历朝历代留下的文明痕迹。这些痕迹其实是中国陶瓷的骄傲。因为中国是陶瓷的国度,有陶瓷母邦的美誉,在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陶瓷文化传承,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所以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永远是一个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吕品昌 捆绑的形体no.13 黑色大理石、汉白玉 150x16x16cm 2017年
艺术中国:这个展览所呈现的您的创作形态之丰富让人震撼,但我们发现无论这个作品形式如何变化,将传统进行当代转化是您作品的一个核心,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路?
吕品昌:实际上很多雕塑家都有两个方面,因为他们所早期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严谨的写实主义雕塑体系的训练。我也一样,在当代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很多艺术家都会介入到公共空间,尤其是一些主题性的公共艺术雕塑的创作。同时每个艺术家他都有自己个人的一种面貌,你刚才说我的很多的作品目前都有一种面貌,就是当代语境里的一种文化转型,其实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在思考,在当下如何去从传统文化里面发展出我们当代文化的一种表达,进行一种语言的转换,包括写实技术、抽象技术等等,都是需要用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新的方式去表达的。
吕品昌 《太空计划》展览现场 材质:金属、陶、不锈钢 创作于2004年至2020年
艺术中国:同时您的创作还进行了高科技的跨界,您的思维如何在这种不同形式之间这种跨越?
吕品昌:其实雕塑与科技的结合也不是新鲜的事了。像我的“太空计划”这一系列作品,实际上跟科技这个概念结合得非常紧密,它的形态、造型语言都跟未来科技有一种象征性的相连,VR技术的运用实际上是让人能够通过一种现代科技的模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太空。我这些作品并不是完全写实的去复制一个太空飞行器,它想表达的是我们人类对未来宇宙空间的一种遐想和探索,对未来人类生存空间的一种担忧和解决方式。
吕品昌 复制no.1-骥 铸铝430x170x290cm 2017年
艺术中国: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将陶瓷从实用性拓展到了纯艺术表现的领域,您后来的很多雕塑作品都是用瓷为原料进行创作,您如何看瓷在雕塑中的表现力?未来您有哪些想法?
吕品昌:我的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基调,就是从中国传统文脉资源里面去寻找,尤其是老子《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力,当一个事物走到一个极致,它就必然会向一个反的方向发展。
吕品昌 捆绑的形体no.3 钢玉瓷 55x45x45cm 2016年
景德镇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传承的地方,尤其是历朝历代皇家窑、御窑等的设立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已经非常的先进。技术的精进让这个体系非常的完整,它关注十分完美,哪怕一点缺陷,都被都要被纳入废品。这种这种机制之下,它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审美的单一,不可能往多元化进行的发展。所以上世纪80至90年代,我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就是残缺肌理理论的研究。在传统的技术规范、技术精进和完美的前提之下,我提倡一种新的审美方式,提倡一种对于一些残缺的作品的一种新的认知,所以形成了后来一个完全新的中国陶瓷面貌,就是现在大家都在做的当代陶艺的一个新格局,是多元的,而不是绝对的、单一的。
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你怎么评价策展人红梅老师为这个展览确立的主题“埴象”?
吕品昌:我觉得她很敏感的发现了我的艺术的特质。“埴”其实是中国传统对泥土的一个最简单的称呼,所以我的工作室就叫漢埴匠,意思就是一个中国的玩泥巴的匠人。红梅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埴,这个“埴”能体现我这30多年来围绕泥土所发生的造型语言的变化。
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您到景德镇陶瓷大学赴任之后,未来将对陶大的发展注入哪些新活力?
吕品昌:9月24号,我已经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担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景德镇陶瓷大学是我的母校,这是一座非常有历史的大学,三天之后(10月20日)将迎来我们110周年的校庆。我和学校有很多的渊源,我们之间也很有情感。我回到学校以后,我们将一起围绕着陶瓷的主干学科、工程机械以及艺术这三大主流学科做特色,为建立一个特色型的一流国际知名大学而努力。(采访/整理 许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