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陈履生:从国家层面建立防疫博物馆,其教育意义持之久远

陈履生:从国家层面建立防疫博物馆,其教育意义持之久远

时间: 2020-03-11 16:38:49 | 来源: 艺术中国

2020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爆发后,举国众志成城,通力合作,共克时艰。214日,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率先呼吁建立“中国防疫博物馆”,这一提议引发了众多关注与支持,同时对现有博物馆收集见证物、收藏记录历史是一个及时的提醒。

近一个月以来,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响应和大众的支持。3月11日,记者连线了陈履生先生,得知了关于“中国防疫博物馆”建议的最新进展,以下根据连线陈履生先生录音整理而成,分标题为编者所加——

陈履生先生

博物馆意识正在加强,得到了社会多方支持

这一个多月以来,陆续有十几家公立博物馆(包括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三峡博物馆等 注:编者加)开始发布公告收集新冠肺炎疫情的见证物,这在17年前的SARS是没有的,这说明我们的博物馆意识正在加强。同时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有一个四、五十人的团队在做战“疫”数字博物馆,他们邀请我担任他们的顾问,提供一些意见。

昨天晚上我得知在凤凰网上有一个投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是支持以博物馆的方式纪念这一重大社会事件和它的教育作用对未来的意义。我们得到了社会很多方面的支持,我最近在草拟一个围绕这一重要事件的见证物的收藏方案,从小小的“出入证”开始,不以事小而不为,全国各地的出入证大概数以万计,能反映出这一时期举国上下共同努力。

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所在区域航拍图  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利用华南海鲜市场原址,保留城市公共记忆

现在开始了防疫博物馆的前期工作,我与南京的一名建筑师合作,已经做出了建筑设计方案。在方案中,我们选址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华南海鲜市场面积比较大,我们听到网上一些意见,把华南海鲜市场拆掉,做一个城市纪念公园,或在这里立一个纪念碑等,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案不妥当,因为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海鲜市场,服务于这座城市及周边,周围还有很多居民楼。当疫情结束,人们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不能没有这样的市场存在。保留市场的城市功用是纪念和缅怀的基本前提。

因此,我的方案里面是保留华南海鲜市场,但由于它原来是一个大棚,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比较差,因此,我们想把它拆掉,重新建一个海鲜市场,但保留它原有的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大家依然能来这里采购海鲜等食品。博物馆利用原来的一栋三层小楼作为主入口。把这栋小楼拆掉,只保留它面向马路的一个立面。完成后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一样,是一个重大事件的标志,当人们从外面经过看到这个立面,还能够想起它原来的样貌,想到华南海鲜市场与新冠肺炎之间的关联,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

在立面的后面将是博物馆的主入口。这个博物馆是下沉式的。一楼保留了独立的海鲜市场原有的功用;博物馆位于海鲜市场的地下。地下一层是展厅,地下二层和三层是停车场,同时解决了海鲜市场没有停车场的问题。博物馆的展厅面积也将近有10000平方米,地下二层将有一部分办公设施。这个方案牵扯不到博物馆用地的问题,因为像武汉这样的城市,建筑用地还是很紧张的,而且这里靠近汉口火车站,各种生活需求很突出。同时在不远处就是武汉市博物馆,形成了一个文化区域。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选址。

这个设计方案的初稿已经出来了,正在细化,我们会尽快公布。同时我选用了颜真卿的字体集字,“中国防疫博物馆”,英文名称也有了,logo正在设计,近期都会相继公布。

颜真卿碑帖集字“中国防疫博物馆”

要从国家层面回顾历史,放眼世界

我们的前期工作是为政府进入到防疫博物馆的具体操作打下一个前期基础。现在也有一些社会机构愿意出面建防疫博物馆,但我们还是希望由国家来主导,因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必须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认识。

防疫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不只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还有17年前的SARS,包括上世纪50年代江西余江消灭血吸虫病,100多年前中国第一位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设计防疫口罩以及东北鼠疫,还有300年前席卷欧洲的鼠疫,还包括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疾病引起的灾难以及中医对防疫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等等。立足当下,回望历史;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这个防疫博物馆的基本宗旨。

博物馆是由收藏来构成的。防疫博物馆有多方面的收藏来构成它的体系,来支撑这一重大社会事件的历史性还原。其中比如一个小小的出入证,仅在北京就有差不多几千种。因此博物馆未来的展陈内容将是非常丰富的,既有中国关于防疫、治疗、科技的发展,包括最先进设备的展示,也可以有全球范围内口罩演变的历史,包括疫情期间,一些重要人物用过的口罩。

北京各小区疫情期间出入证的缩略图

防疫博物馆对未来的教育意义持之久远

未来的防疫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博物馆,它有可能像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一样,附属的科研机构也在其中,这也解决了中国目前的博物馆布局中,缺少一个国家级的医学博物馆的缺憾。在中国博物馆的整体布局中,通过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建构,让中国博物馆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如果通过博物馆加强公共卫生的教育,我们就会知道重大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之后,该怎么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隔离;如何防止普通人被传染等等。

博物馆的价值观在于为国家积淀记忆,收藏历史,教育后人。一个多月以来,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努力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果现在不努力的话,等到疫情解除,有些东西瞬间就会变成垃圾,因此,我提醒了很多人注意保存自己身边的见证物。

我个人对这个博物馆的建立充满了信心,这个博物馆非常特殊,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见到整个事件中可歌可泣的人物,大家共同努力的信心决心,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这个博物馆的建立不只是针对我们当下,而是立足于长远,有关于社会发展和子孙后代的教育问题。它的教育作用,将在未来的收藏、展陈、研究和教育中表现出持之久远的特别意义。(文/许柏成 本文图片除注明来源外均由陈履生先生提供)

陈履生:从国家层面建立防疫博物馆,其教育意义持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