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他们是什么意思?——自画像中的弗洛伊德

他们是什么意思?——自画像中的弗洛伊德

时间: 2019-10-21 16:09:13 | 来源: Artdily

毫无疑问,2011年去世的卢西安·弗洛伊德是当代最富盛名的具象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以犀利,敏锐的笔触直击当代人的肉体和肖像。围绕这位远离当代艺术潮流,离群索居的艺术家的讨论已经很多,但真正深入解读他丰硕艺术成就的展览和讨论可能刚刚开始。

和美术史上其他大师相仿,弗洛伊德的自画像在他的作品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自画像是外界解读艺术家本人的最直接窗口,卢西安·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孙子这一身份,让很多人会有所联想,但卢西安直接否认了所谓心理分析的说法,他的言论表现出一个画家的坦率:创作自画像时,我始终避免画出快乐的神情。如果可能,要对自己苛刻一些。”

2018年底,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自画像展》盘点了弗洛伊德历年的重要自画像作品,这也是画家生前所期盼的一个展览。下面是Artdily的一篇本次展览的介绍文章,让读者从自画像这一视角来体验弗洛伊德的艺术,但正如这篇文章的题目——他们是什么意思?读者对弗洛伊德了解越多,疑惑就会越多,围绕这位艺术家的讨论将持续深入。

工作中的画家,映像  图片:nytimes

1993年,刚过70岁生日的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进行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胆的一个项目:创作一幅他自己的全身像。他一丝不挂地站在伦敦顶楼的画室里作画,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儿度过。“《工作中的画家,映像》(Painter Working,Reflection),”现在被评论家和艺术历史学家认为是他最伟大的自画像。画面中,他穿着未系鞋带的靴子,面对观众,挥舞着他的调色刀,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武士挥舞匕首一样。

“我觉得很不自在,”他在这幅画揭幕前对一位采访者说。“很少有人对做模特不厌烦的。但是我想,那么多人都经历了,我也应该让自己接受同样的待遇。”

这幅画像是同年12月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弗洛伊德画展的一大亮点。它肯定会成为“卢西安·弗洛伊德:自画像展”(Lucian Freud: The self - portrait)的一大亮点,该展览将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举办(10月27日至1月26日),3月1日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开幕。

这次展览汇集了50多幅弗洛伊德的自画像——油画、素描和蚀刻版画——来自公共和私人收藏,其中一些多年未在公共场合露面。它大致按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部分。

该展览最初是由弗洛伊德长期的画室助理(也是经常的肖像主题)戴维·道森(David Dawson)向皇家科学院提出的,道森曾多次与弗洛伊德讨论过举办这样一场展览的想法。这位艺术家于2011年7月去世,最终没有看到展览的呈现,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尝试过举办这样的展览。

皇家艺术学院的安德烈娅·塔尔西亚(Andrea Tarsia)说,这些自画像“从来没有被整合在一起,也没有作为弗洛伊德创作实践的一个独立元素进行评估”。塔尔西亚与道森和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现当代艺术兼职策展人贾斯帕·夏普(Jasper Sharp)共同策划了这次展览。

纵观美术史,艺术家们——也许最著名的是伦勃朗——把自画像视为通往心灵的视觉路径图。它们是一个极端内省的机会,一个反思生命意义、时间流逝和临近死亡的机遇。

尽管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子,但据了解他的人说,他对这一流派却持有不同的态度。自画像主要是他尝试绘画媒介的一种方式。

蓝围巾男人: 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图片:pinterest.com

“卢西安对其他人非常感兴趣,”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说。他很了解这位艺术家,他用了18个月的时间为弗洛伊德做模特,后来在《蓝围巾男人: 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的书中描述了这一经历。

“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理状态中,”盖福德补充道。“艺术家会说,‘我并不是很内省。’”

相反,弗洛伊德的动力是在绘画上不断地“改变和进化,而不是重复自己,”盖福德说。因此,这些自画像“不是对自己的心理分析,而是艺术家观察自己的一个怪异的过程”。在盖福德看来,自画像是弗洛伊德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子集”。

塔尔西亚也认为,弗洛伊德“在谈论自己时相当低调”。他不谈论自己的影响力,也不怎么谈论自己的私生活。”

尽管如此,弗洛伊德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创作自己的肖像画,从年轻时开始,他为自己生命中每一个有意义的节点(如重大生日)画了自画像。

塔西亚说,考虑到他的个性,“这种反复出现的自画像的方式看起来有点令人惊讶。”他的自画像有一点“飘忽不定”的感觉,常陷入到“一种捉迷藏的游戏中”,他补充说。

拿羽毛的男人,图片:curiator.com

第一张自画像产生于1943年,当时弗洛伊德刚刚20多岁。这幅名为《拿羽毛的男人》的作品(也在展览中)完全不同于他晚年厚涂法的油画语言。画中是一个画得很薄、很工整的年轻人,穿着一件深色夹克,手里拿着一根羽毛,像是一支羽毛笔,他的目光避免直视观众。这幅画的构图有点超现实,还有点诡异。

弗洛伊德自画像的特点是使用镜子,而不是照片。因此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使用了“映像”一词。

塔西亚补充说,镜子让他变得很有趣,可以“潜入其他人的肖像”,还可以“并列不同的空间位置”。

展览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1965年的《与两个孩子的自画像》中,身着灰色西装的艺术家的高大身影俯视着观众。艺术家是把镜子放在地板上画的。画布上出现了两个孩子的小脑袋,似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

在植物中聆听,图片:curiator.com

在1967-68年的《在植物中聆听》的自画像中,弗洛伊德的脸和身体从茂密叶丛的缝隙中显露出来。

展览的最后两幅自画像完成于2002年至2003年之间,距离这位艺术家88岁去世还不到10年。在这些作品中,弗洛伊德无疑是在审视时间的流逝及其对衰老面容的影响——但艺术家没有陷入到多愁善感的情绪中。

“卢西恩对衰老的过程非常感兴趣,当然他也会关注衰老的迹象,”盖福德说。本质上,“他更喜欢这些衰老痕迹在视觉表达上的可能性上。”

“绘画才是最重要的,我不想退休。”他曾说:“我想画到死。”实际上,弗洛伊德几乎就是这么做的:直到去世前两周,他才终于放下画笔。

(文章来源:Artdail  文章编译:艺术中国)

相关文章

他们是什么意思?——自画像中的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