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谢天:艺术“真”玩家的背后是什么?

谢天:艺术“真”玩家的背后是什么?

时间:   2019-10-11 14:21:31    |   来源:    艺术中国

游弋于设计和艺术之间

谢天设计的明月楼坐落于西湖山庄与香格里拉酒店之间,青砖映照,绿意盎然。明月楼内,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保持着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人情怀和审美观的现代化理解。与谢天的谈话就在这隐匿于苍天大树覆盖的院落之中。

从杭州西湖国宾馆一号楼到G20峰会主会场,再到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谢天一直以设计师的身份被人所知。是怎样的契机促使这样一位颇有成就的设计师转向艺术创作?谢天将自己的设计生涯分为三个八年。1993年開始的八年是为生存而設計,因此他百分百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设计工作。进入第二个八年,他开始思考更多关乎設計的问题,也开始抽出百分之三十的精力投入艺术创作。大约在2009年前后,他开始进行水墨字体的抽象实验。摸索数年之后,谢天在设计和艺术上的工作时间比例彻底互换。如今谢天的百分之七十时间都已经用于艺术的实验和探索。

无论是设计还是艺术都面临高度的体系化问题。一个是物质的体系,另一个是虚拟体系,二者皆有束缚。很多时候,设计师和艺术家互相羡慕对方拥有自身缺乏的创作权限和自由。而谢天则成功将艺术创作从思考方式演变为他的生活方式,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这两个身份之间,游走在设计与艺术之间。

西子湖畔的艺术玩家

拿“墨屐”这个展览举例,謝天在明月楼里展示了14件作品,既有水墨平面也有雕塑和装置。谢天说起初并没有展览计划,而是在放置作品的过程中临时起意,于是产生了这个展览。他笑称与其说这是一个展览,倒不如说是“自嗨”。比起实验这样一个听起来略显郑重其事的词语,他更愿意称他的艺术创作是在“玩”。谢天从小就喜欢写书法,因为写字的时空能真正找到自我内心世界,而时间飞速且又快乐着。那是一种无诉求、自我滿足的快乐。

这一点或许能从《乐》(2018)这件作品中略窥一二。宴客厅墙壁之上的《乐》(2018)由六个各不相同的“乐”字组成。在这里,书法已不仅仅是关于造型的艺术,更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俗话说字如其人,书法是内在的外化,是心灵深处的幽显。这种焊接传统与现代的颇具钝感钝字体,显得真诚可人,足见书写者的赤子之心。在《一场游戏一场梦》(2017)、《巴黎圣母院》(2019)等平面作品中,他透过形状和颜色等主观方式表现情感强度,营造出对抗构图秩序的冲击力。其创作常常以过程的变化或偶发事件的发生而改变,结果通常无法预测,也因此具有抵抗、无序、超脱于现实等特性,进一步表现他内在的真实。与此同时,以水墨描绘漂流向上升华般的巨大尺幅,使人如入画中,引领艺术家自己和观众一同追溯深邃的抽象艺术历史。

无论是书法还是抽象艺术,越是语境单一或者历史包浆厚重的领域,越是难以突破。谢天沉浸在“玩艺术”的状态之中,不断回溯初衷,时刻保有自反,因此得以维持一种有机且持续的创作状态。

威尼斯“修墙”为归真

这种创作状态也带领谢天走向更多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修墙——客观世界2019》(下文简称为《修墙》)也5月17日正式亮相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自1895年创建以来一直是最重要的艺术盛事之一,这一届的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这看似饱含祝福的措辞之中显露的质疑和不安,使这位不知来历的祝福者显得那么言不由衷。而当我们与本次采访的主人公谢天谈及这个主题时,这位艺术玩家略显严肃地回答道,这个时代并非那么有趣。谢天此次的参展作品《修墙》正是他对这个时代那些不有趣的问题所作的回应。

艺术家谢天

《修墙》以1288根主架竹棒加11200支撑竹棒构成,由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搭建。榫卯是中国家具各个部件连接的主要结构方式,堪称形体构造的“关节”,要使用得宜才可使两个结构的连结严丝合缝。这一面由重竹搭建而成的墙,宽8.4米、高4.8米、深1米。谢天以中国竹简为灵感,用毛笔在上面写上一串串阿拉伯数字,模拟代表个体的身份证号码。艺术家认为阿拉伯数字是当今世上最通用的符号,在许多领域和国界间交流无阻,而身份证号码却用毫无温度和意义的数字指向每一位鲜活的个体。墙上还放置了2800只数字电子屏,以呼吸的节奏和韵律的明暗交替呈现。艺术家说这些电子数字在频闪快的时候就像非法越境者过境时候心跳加速那样急促。

关于“墙”的思考,谢天还说道人类在最早期的游牧时期是没有墙的,直到进入农耕社会以及后来的工业社会,藩篱渐增,即便是到了信息畅通、人口在全球范围流动的数字时代,办公室里那不起眼的隔间,不仅隔离了普通员工与上级,也将员工与员工隔离开来。各式各样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墙,都使人们逐渐远离真实。而“真实”正是谢天在艺术创作中警惕自己并孜孜以求的本质。

可持续在艺术创作的转译与输出

采访中谢天提及了关于设计中使用材料的话题,曾在二年前的央视二套节目中也同样说过,像他所从事的设计项目类型,每年仅石材使用量起码要用掉五万平方米左右。有了可持续性发展观念,自然而然地进一步对设计的外化思考,比如:如何在同样的项目空间,能更好的呈现设计成果,又能节省石材用量,如果说每年能少用石材三万平方米左右,尚若继续设计工作20年,可以为地球节约60万平方米石材。在他设计杭州大华饭店改造方案阶段,谢天用的方法是「有次序对原建筑室内装修的材料进行保护性拆除,继而对拆除下来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再重新加工并组合,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再利用。而另外百分之五十则来自再生材料市场及环保新材料」。这种做法既不会填埋土壤更多建筑垃圾,又尽可能少用地球新资源,实现材料再生利用。

谢天将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转译输出到艺术创作之中。例如《修墙》的创作原料就选用了生长周期较短的竹子。在其他艺术实践中,谢天也同樣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并将可持续性概念、理念融入其作品創作中。谢天还提到他也很关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不科学的拆除与填埋问题。可持续在他的艺术创作中逐渐从生态问题发展为创作及其对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环境关系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与社会问题全球性的新认识联系起来。谢天将自然与人文当作整体来讨论,借助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聚焦讨论人们在面对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换取的城市建设成果时,该如何反省、弥补甚至是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十余年的创作为谢天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他透露道目前也在尝试与油画相关的创作实验,下一场展览也在某一次灵感的撞击中萌了芽。在回答和未来创作相关的问题时,这位勤奋的艺术“玩家”借用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或许这句话是对谢天这一路创作轨迹的最佳诠释。谢天的创作之路也持续向无尽延伸。

谢天(右二)

2019威尼斯双年展57号国家馆开幕嘉宾合影

谢天:艺术“真”玩家的背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