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翕辟成变,刹那生灭——迈克尔·伊德个展《刹那》

翕辟成变,刹那生灭——迈克尔·伊德个展《刹那》

时间: 2019-10-04 10:55:29 | 来源: 艺术中国

《迈克尔·伊德:刹那》场景图,摄影:林沛超 ©迈克尔·伊德,致谢否画廊

《迈克尔·伊德:刹那》场景图,摄影:林沛超 ©迈克尔·伊德,致谢否画廊

文/海良

在日常中仰望神性,自细微中追寻永恒。立于现实之中,追求现实之上的终极理想之状态,一直是古今艺术家的终身目标。例如波提切利在《春》与《维纳斯的诞生》中以细致妩媚的笔触描绘出众神明身处自然之中的形象,体现波氏对于理想之美的想象,令作品散发出幻境的、超越的、非物质的精神气息。对这一超然境界的追求,为许多艺术家所继承和探索,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界也是备受青睐的创作主题。

当代蛋彩画与陶瓷艺术家迈克尔·伊德对于理想自然的向往和深思,体现在他的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他的工作室中充满着生活中四处收集来的小物品,包括色彩丰富的卵石、风干的玫瑰花瓣、人们遗失在狂欢集会中的首饰和闪闪发光的水晶碎块等等。他在工作室的角落为自己搭建了一座东拼西凑的小小神龛——由被遗弃的亚洲神像、闪亮的边角装饰和看上去年代久远的复古手镜组成。伊德的生活哲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他的作品描绘着架空世界中独立于时间的自然循环,死亡与新生一直是交替或同时出现的主题,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蛋彩画与陶瓷雕塑中。

迈克尔·伊徳,松树树苗(小),2019.布面蛋彩画及22k金叶,铝铜叶,43.5 x 34.9 cm ©迈克尔·伊徳,致敬否画廊

“松树树苗”是伊德自2019年开始创作的新系列。画面中,烧焦发黑的残缺松树树干长出了幼小的新苗,已死的生命成为了新生命的温床。年老与年轻的距离、生与死的轮回被凝固在这一交接的瞬间,呈现出强烈的对比。代表死的树干与代表生的树苗,形象同样精细而美丽,更加体现出了自然生命循环的复杂性:如果说新生的生命是大自然的花朵,已死的生命即是开出花朵的土壤。“松树树苗”系列与“哺木”系列一脉相承,主题同样描绘自然界的死亡与新生,具有深刻而隽永的力量。2019年8月,亚马逊雨林发生蔓延数十日的森林大火,令无数生命化作焦土,甚至会给全球气候造成难以弥合的影响。也许,在大火过境之后末日一般的景象中,“松树树苗”所畅想的场景即是自然界自愈的理想状态。

迈克尔·伊徳,玛士撒拉,2019.布面蛋彩画及23k金叶、铝叶、铜叶,152 x 91.4 cm ©迈克尔·伊徳,致敬否画廊

代表长寿者的“玛士撒拉”,其形象来自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山区的一棵树龄超过4800年的狐尾松,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经历了千年岁月,苍劲的树干每年仍然会萌发新芽。不同于传统的蛋彩画技法,“玛士撒拉”与另一系列“生命之树”的画面中都有相当比重的留白部分,这是借鉴自东方绘画艺术的表达技法,放松画面、使其留有遐想的空间及悠远的意境,增加疏密对比的趣味性,并且更加烘托出架空世界的气氛。2014年,伊德第二次获得罗伯特·布莱克本版画工作室奖助金,研究木版画创作。他大量阅读日本屏风画和浮世绘画册,创作出《马尾藻枝》(2014),一件双色套印的日本手工纸上浮雕木版画。版画创作和相关研究也影响到他的蛋彩画创作,他开始借用中国画和日本画的许多图示和技法,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留白风格。

迈克尔·伊德,生命之树倒影,2018.布面蛋彩画及22k金叶,铜铝叶,122 x 91.4 cm ©迈克尔·伊徳,致谢否画廊

而2010年开始创作延续至今的“生命之树”系列作品是“松树树苗”和“哺木”系列的前身。画面中宏大茂盛的树木坚实地伫立在仿佛不存于人世的理想乡中,结出无数金光闪闪的果实,有些坠落在树下的土地上。生命之树是《圣经》中记载伊甸园中生长在河边、果实累累的树,其果实和叶子能够令人在身体和灵性上恢复完美。伊德以“生命之树”为核心意象,参考鲁本斯、丢勒等人的自然风景技法,并在画面上施加22-23k金叶以创造真实的闪耀质感,描绘着他理想中完美而又生机勃勃的乌托邦。这里充满着形象华美的生命,没有时间的流逝,所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一齐冻结于最完美的瞬间。

迈克尔·伊德,季节变换 2,2016.布面蛋彩画,91.4 x 91.4 cm ©迈克尔·伊徳,致谢否画廊

“季节变换”系列仍然有着天堂一般的理想画面,然而主题更为生活化、平易近人。灿烂饱满的画面来自于伊德在秋季对不断变化的树叶进行的观察。占据绝大部分画面的树叶和树枝有着变幻莫测的细致色彩,绿、金、红、棕这些不同的色彩的叶子交织在一起,在静止的画面上完成一生的路程。

《迈克尔·伊德:刹那》场景图,摄影:林沛超 ©迈克尔·伊德,致谢否画廊

在伊德创作的“哺木”系列陶瓷作品中,从过程到结果更是凝固了充满灵感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一系列的雕塑的形象仿佛是从他的蛋彩画中浮现出来、变为现实,而由于陶瓷塑形和烧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每一件又有着独特的色彩、形状和纹理。在位于否画廊的展览现场,花艺设计师叶子以伊德的“哺木”陶瓷为花器,以“自然乌托邦”为主题进行了“生花”流派的花道创作。“生花”插花艺术的风格与伊德的创作思想十分契合,尊重植物的本性和姿态,意在创造宽宏的意境与深邃的内涵,花材用量少、姿态简洁,以花与枝叶的盛开、待放、含苞代表过去、现在、未来。这也是对展览主题“刹那之间,过去即现在即未来”的完美点睛。

伊德的作品一方面充满着对于现实自然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对于理想自然的深邃思考。展览标题“刹那”原本为佛教用语,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生灭不息、循环往复。伊德在作品中不断描绘着生而向死、死促新生的轮回,复现过去、现在、未来之生命状态,这正是佛教所云在每个刹那间不断发生的自然生灭循环。日常生活的每一瞬间都由无数如此的刹那组成,艺术创作正是由混沌之中升华的敏锐感知。在日常中仰望神性,自细微中追寻永恒,艺术精神若能摆脱时空之桎梏,想必更将无限接近于理想境界。

翕辟成变,刹那生灭——迈克尔·伊德个展《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