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赵萌教授,因出差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7月18日在甘肃省酒泉市不幸逝世,享年62岁。
7月22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八位教授——杜大恺、刘巨德、王玉良、张夫也、陈池瑜、王宏剑、苏丹、周爱民,深切追忆了与赵萌教授生前的交往点滴。以下为文字实录,部分内容有所删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著名艺术家赵萌教授
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我为失去这样一个好同事、好同学感到无限的悲痛。其实赵老师和我之间,我们的交往还是相当多的。因为在读大学的时候,他是比我晚一届的学生,当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我是77级,他是78级的。后来留校了,我们两个又在一个系,就是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建的艺术史论系,我们都成为这个系的青年教师。
当时还没有外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所以我们要开这个课。老主任奚静之教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就是要攻外国工艺美术史这个关。那时赵萌老师主要负责大洋洲、非洲还有美洲的工艺美术史研究,我负责欧洲,还有亚洲地区。后来,工艺美术学院便率先开了这门课。所以,可以这样说,赵萌老师也是我们国家外国工艺美术教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赵萌老师对待工作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他不仅对学院的学科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学生也非常好,经常请学生到家里做客,从各个角度关怀学生,所以给学生们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实践上,作为雕塑家他有非常好的作品问世,在艺术理论上也很有建树,像他这样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得如此完好的艺术家、教育家其实并不多见。他的学术视野很开阔,在与雕塑相关的环境艺术,包括城市规划等方面,他都非常擅长,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所以他这样突然的离世,我觉得对我们国家的整个艺术教育界,对我们的艺术界、雕塑界、理论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损失。
赵萌,梦想之舟
杜大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雕塑有很多的社会关怀,或者再放大一点来讲,是人间关怀!在他去世前几年,他一直在探索一个“方舟”的题材,他的方舟是从“诺亚方舟”延伸过来的,他把“救世”的概念借过来,做了很多相关的变体,现在有些作品在很多不同的场合已经落成了。作品的语言选择很独特,从社会关注或者关怀的角度来讲,是很值得我们欣赏的。他先前做了很多年的行政工作,在这之前又做过美术史的工作,但是实际上我觉得他还是一个雕塑家。非常遗憾,在他还年负盛年的时候,可以专心去做自己雕塑创作的时候,突然走了。我觉得对他自己来讲,对学院来讲,甚至再放大一点,像这样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是整个中国雕塑界的损失。我非常遗憾,因为他是在酒泉去世的,所以追悼会也放在了那边,不能和他见最后一面。我祝福他一路走好,希望他的爱人能够节哀,好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赵萌,对立方舟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我跟赵萌教授是比较熟悉的。2001年,我从湖北美术学院调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赵萌教授当时做过艺术史论系的副主任,后来他又担任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党委书记。我当时在艺术史论系做支部书记,所以工作上和他接触比较多。有时候,我们系里举办支部活动或者开生活会,经常会请赵萌老师做一些指导。他对党建工作这一块抓得特别好,对清华美院整体的党建工作和学院的学科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赵萌著作《中国雕塑艺术》
赵萌老师特别关心艺术史论系的学科建设,包括人才队伍和科研工作。虽然他本身是位雕塑家,但他对理论研究也是非常下功夫。赵萌把中国雕塑史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总结了中国雕塑史的语言特点,对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的比较,中国雕塑的特征也做过一些理论研究,并且发表论文,编著教材,为同学们讲课。在创作方面,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雕塑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在奥运场馆建设和景观形象设计上,他是艺术总监。他还担任过中华世纪坛设计方案工作的艺术总监,最早提出了环境雕塑的概念,在中国城市雕塑、公共雕塑、环境雕塑这一块下了很大功夫。他一方面积极倡导中国环境雕塑、城市雕塑的发展,同时自己也创作了一些非常好的精品雕塑。
赵萌教授不但在行政管理方面,在党建工作方面,为清华美院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甘于奉献的专家,同时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中国当代雕塑新的语言、形式的创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赵萌,G60科创走廊主题雕塑
赵萌,梦想之舟
赵萌,生灵方舟
刘巨德(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丶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赵萌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情怀,有思想,有担当的艺术家。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想着他人,把自己总是摆在最后。每次开会听到他的发言,我觉得他的讲话都很有境界,很有高度,也很有格局,影响非常深。他总是宏观地从大处着眼,这在一般艺术家里很少见,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我记得北京市政府在举办奥运会和筹建中华世纪坛的时候,曾请他做艺术总监。这期间,他为政府提出了可以说是高瞻远瞩,而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受到了政府的特别表彰。一般的艺术家很难胜任这样的事情,但是他做得非常好。
他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他的一件代表作,叫“生命的方舟”。这个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忧虑。他用了一个中国文化的观念“空”,把人和船自然地合一,隐喻、象征和再现了他所期望的,古老的方舟那种济世的灵魂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赵萌,生命方舟
赵萌,文明方舟
听说他的这件作品现在已经安放在西北嘉峪关那边的大戈壁滩上了,我想一定非常壮观。赵萌是一个对艺术能够追根溯源的人,他对西域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文明,以及尼罗河的文明,恒河的文明,黄河的文明,玛雅的文明等,都做过很深入的研究。他是一个善于寻找艺术源头,寻源问道的这么一个艺术家,而且对现代艺术也特别关注,分条缕析地,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去解说。他对我们学院传统的文脉更是了如指掌,而且为这个文脉的传承,做了很大的贡献。他是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
从他的艺术思想、格局、境界、能力等各方面,应该说他还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但是很可惜,我们大家都非常心痛。
玄奘取经(合作)
王宏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赵萌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他既在学术上有建树、有造就,另外他在两大重要的国家工程,中华世纪坛和北京奥运会的整体景观形象这一块担任过艺术总监。另外他还做过学院的副院长、党委书记。他小的时候,比如我们上初中的时候,他并不是太爱说话,但是后来到了北京以后,在他承担这些重大项目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口才非常好。另外,他除了专业以外,他的组织能力也很强,为人处事也很强。尤其是专业这一块,他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很宏观的思维模式,因为他学的是金属工艺,和雕塑有关系,他的作品大部分很有设计感。
赵萌,合力方舟
比如说他的“方舟”系列,是从诺亚方舟引申过来的一种“方舟”,他考虑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整个人类的繁衍、毁灭、再生的问题。他的雕塑作品充满设计性,充满哲学性,关注人类的未来命运,包括政治性都具备。后来,他还有一个作品系列是中华文明中关于玄奘西行取经的,他以写实的手法,将佛教题材以纪念碑式的造型进行结合和表达,也有他的独特和高明之处。
王玉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我们认识很早的。1978年,现在说起来是41年前。当时我和刘巨德、杜大恺,我们住在401房间,隔壁402就是赵萌他们班住的地方,就隔了一堵墙。他们是本科生,我们是研究生。所以那时候,他们老跑到我们班来,可能觉得研究生很新奇。
对他的去世我们感到很意外,因为这是他最好的时候,等于说老天爷给了他机会,他有时间能搞创作。因为以前他在学校有那么多职务,在社会上担任那么多职务,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来创作。他确实是做了很多事,但是赵萌这个人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从来都很低调,是很老实,很好的一个人。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合作)
我们先定位他是个好人,是个好的老师,是个好的社会工作者,是个好的雕塑家。人非常之好,从来不会疾言厉色地说话。可能我比他大一点,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从来都是很平和的。而且他当了党委书记,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次他去世,我才知道原来赵萌是党委书记。他对这个也看得很淡,就是关心党的任务。就像我们学校的张仃先生,我们有这种传统,有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从大局考虑,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就干得很好。你看他就是完成任务完成得很好,还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宣扬。
所以说赵萌去世以后,我们都很难过,我也没想到。因为是很好的朋友,他这么一个无怨无悔的人,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是一个好干部、好党员,也是个好的艺术家,我很怀念他。
中华世纪坛
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
赵萌的视野是比较高远的。他关注的问题,包括他对学院的未来发展看得都挺远的,而且有一颗公心,这一点我想我们所有的老师,无论退休的还是在职的,都能感觉到。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从来不考虑自己,他只是想着站在学院的立场上,同时也兼顾老师个人,能把事情很顺利地推进。
另外,因为他本身有一段时间是在奥组委挂职,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因此他在中国整个行政体系下推进事情的时候,有他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对我来讲帮助很大。2012年我做学院副院长的时候,实际是从一个专业教师的身份突然转变到行政工作上,这期间赵萌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
2008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
2008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
典型的就是2015年的世博会。2015年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是我当时主持的项目,也是代表清华大学。当时,这个项目对学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历史上这么完整地从一个建筑到它的形象设计、展览设计一整套做下来(没有过),所以挑战很大,又是在境外。这个过程中,赵萌老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尤其在当时最困难的时期,赵萌老师向大学当时主管文科的校长,陈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对学院、学科发展未来的作用。所以当时大学拨了一笔专项费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后来,在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来自政府、媒体、团队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这项工作接近两年半的时间里,赵萌老师在我背后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方面,赵萌老师本身是从事雕塑工作的,但他也很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比如说他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这门学科的发展就给了很大的帮助。尤其当时我们在南通的合作项目“1895”,它是一个关于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的项目。通过这个平台,他积极支持了工艺美术的很多专业。所以在当时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接二连三地做了很多非常精彩的展览,让工艺美术这门学科里的每个专业都成为当时中国同专业领域里一股非常引人注目的力量。虽然这些专业和他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但他都非常热心地推进这些事情。
所以对于他这么突然地离开我们,我们感到心情非常的沉痛,同时也非常怀念他。无论从人性的角度,还是从工作能力的角度,他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赵萌,北京警察博物馆浮雕
赵萌,同构方舟
周爱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跟赵老师接触的过程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他当时主管美术学科,所以他很关心美术学科一些老师在个人专业上的发展问题,还有一些很实际的个人问题。在我印象当中,他对忻东旺的关心是比较突出的。画画的人,往往专业能力很强,在全国也非常有影响。但是可能清华大学对人才职称晋升的要求与艺术学科不完全一致。赵老师当时主管人事,他很积极地做了一些推动工作。当年忻东旺晋升教授就是赵萌老师积极推荐的,给我印象很深。
当然这个也有缘起,有一年忻东旺在油画院举办他的个人展览,赵萌老师也去参加了。他当时看了这个展览以后,就力推忻东旺老师在学校里办展览,他认为这样有影响的画家,我们不光要树立他的社会形象,也应该在学院里办展览,让学生们也受益。我记得当年为了把忻东旺老师的展览放到学院里举办,还专门开了协调会,因为当时学院美术馆的档期也都排满了。他把部分展览往前面挪几天,往后面挪几天,硬是挤出一个星期的展期,就是为了专门把忻东旺老师的展览引进来。
这些细节我们作为旁观者都看在眼里,也可以看出他对人、对事那样一种用心和用情,很务实地在办一些事情。对学院每一个教师,无论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还是年轻老师,学院的领导者,他在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听到他去世,大家都那么深切地去缅怀他,与他平时做人做事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