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背景资料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12-13 19:41:4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一、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联手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连锁集团,牵头举办的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于2008年11月25日15:30在清华大学正式拉开帷幕。冯远、吴冠中、邓林、来自德国的雕塑家—(伯纳德 雷曼 Bernhard G. Lehmann)、来自英国的影像艺术家—(柏谢尔 玛库教授 Bashir Makhoul)、来自美国的著名纤维艺术家—(琼 舒尔茨 Joan Schulze)等重量级艺术家都亲临现场,与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330多位纤维艺术家共同分享国际纤维艺术界最高盛事的醉人壮丽。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奖项评选,在整个纤维艺术领域乃至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获奖作品已然成为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史上的新的制高点。由中外艺术家、学者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选作品进行了三轮客观、公正的评选,著名艺术教育家80岁高龄的温练昌教授作为评审委员会主席,主持了全部的评审议程。金奖由美国艺术家丽亚•库克的《迷魂娃娃》和中国艺术家张海东、王甍的《融-熔》摘得,银奖产生4名、铜奖9名、优秀奖70名。2008年11月25日晚在峰会俱乐部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专程从美国赶来的2007年格莱美钢琴独奏大奖的获得者张安麟(Angelin Chang)女士,为各国艺术家们带来了震撼视听的享受。

  本届展览中,主办方通过创建艺术圈中的另一种游戏规则,让纤维艺术作品不再仅仅属于画廊和博物馆,而是赋予它更加亲民的的生命内涵,体现艺术超越与回归生活的和谐流转。无论是纤维壁毯艺术、纤维墙体雕塑,还是纤维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又或者是大型纤维艺术的建筑空间定制项目,都将走进公众视野,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当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海巡展于2008年11月28日晚18:00绽放在红星美凯龙环球家居设计博览中心,意味着 “艺术与生活交织”的主题之旅已经启程,分别来自十个国家的著名纤维艺术家们共同见证了这一织梦时刻。

  当晚现场,参观展厅的环节犹如阿里巴巴向世人开启了宝藏库:纤维艺术中最传统也最现代的纤维壁毯艺术作品与别致的家居产品形成创意展区,如此美轮美奂却又如此贴近生活本质。随后,曾辉、车建新先生分别作为主办方代表向来宾致词,这两位来自艺术界和企业界的绅士共同表达了对艺术与生活深度联姻的祝贺;其后,“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看待纤维艺术与家居生活相融合?”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的兴趣话题。加拿大的著名纤维艺术家—路易斯•莱米克斯•比鲁伯女士 Louise Lemieux Bérubé、美国的著名纤维艺术家—琼 舒尔茨 Joan Schulze 和 南希 科兹考夫斯基 Nancy Kozikowski、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的副院长—罗伯特 赫德尔斯顿 Robert Huddleston、 德国著名油画家、雕塑家、纤维艺术家—伯纳德 雷曼 Bernhard G. Lehmann和 挪威著名纤维艺术家—安妮 斯坦波尔 ANNE STABELL等国际重量级艺术家特别结合自身体悟,与现场的嘉宾和媒体朋友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最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琼 舒尔茨女士、车建新先生、罗伯特先生一起点亮了上海巡展的启动装置,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之“艺术与生活的交织”上海巡展被欢快而庄严地纪录在纤维艺术史册之中。

  二、“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创立和发展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秘鲁帕拉卡斯织物,还是公元2世纪中国汉代毛织壁毯,保存至今,它的珍贵程度绝对超出您的想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绘画说空间,雕塑讲量感,纤维艺术则注重空间和量感的综合表现,应该说纤维艺术兼具了绘画和雕塑的表现功能,又突出了平面和立体的形态特征。同时,纤维材料质地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与化学性,又使纤维艺术作品具有御寒、保暖、防潮、吸光、隔音等功能效用,因此它在视觉与触觉、形式与内容等方面不断地给观者以全新的审美体验。正如基维.堪达雷里所说:“现代纤维艺术效果用笔和纸是难以描绘的。”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天工开悟第二回
· [专稿] 中国境界——从古典走入当代
· [专稿] 珊和羽画廊——O度风景
· [专稿] 印尼艺术家M.IRFAN个展
· [专稿] 多伦5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