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当代画廊精品艺术大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5-14 14:10:2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深圳22艺术区” 2008深圳文博会分会场
  中国当代画廊精品艺术大展

  主办:格丰艺术机构
  活动时间:2008年5月15日下午15:30
  活动地点:“深圳22艺术区”一号楼二层格丰当代艺术馆展厅
  主要议程:
  1、嘉宾、收藏家、艺术家、媒体签到
  2、派发相关展览作品资料
  3、参观展会活动及酒会
  4、作品介绍和销售

  一、展览参与单位

  策 展 人:张新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学术主持:冯 斌(美术批评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美术馆馆长)
  展览总监:黄 泷(格丰艺术机构艺术总监)
  主 办:格丰艺术机构
  协 办:中国当代艺术网(www.artc.net.cn)《中外文化交流》《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
  参展画廊:奥赛画廊、三尚艺术中心、威诺里萨当代艺术中心、德加画廊、格丰当代艺术馆、柠檬画廊、蓝色空间、蜜雪儿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画廊、北京你画廊、一画廊、神畅画廊、原子空间、金醒石艺术世界画廊

  二、活动背景资料

  活动目的:

  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艺术脚步的不断前进,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提高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1、举办这次“中国当代画廊艺术精品大展”目的在于注重当代艺术中对中国文化的表现和弘扬,通过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其中的中国文化的积淀,表现中国当代的文化风貌和气质!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度。
  2、本次活动着眼于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贴近人民的生活。让艺术与公众对话,拉进艺术与公众之间距离,让大众走进艺术的世界,从而使得当代艺术的充满活力。
  3、本次活动同时又着眼于抓住当代文化发展的脉搏,从贴近人民生活的视角出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质。从而逐渐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感染力以及我国的软实力。

  文化意义:

  1、本次活动将充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成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搭起一座桥梁,可使西方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中国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同时为画廊提供一个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交易的平台;活跃艺术氛围,促进艺术市场发展,挖掘和培养艺术人才,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提供契机。

  2、此次大展项目由文化部市场司,主管艺术品市场的张新建副司长亲自指导、策划,充分体现文化部市场司对南方艺术市场的大力支持,这对提升深圳形象,扩大深圳城市影响,推动深圳、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艺术市场、文化服务“走出去”起到巨大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3、深圳22艺术区的建立和发展多次得到市文产办,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响应市政府及文产办的支持,特别举办该大展,该展览的举办,继承并延续历届文博会的宗旨。通过打造国际艺术平台,实现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互动,在繁荣深圳市乃至泛朱三角洲文化主体的基础上促进中国文化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当代画廊精品艺术展前言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市场豁然崛起,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过去主要以艺术家和批评家为主体的单一发展链条被打破。中国当代艺术生态链的整体发展得到学术及市场的充分带动,从而催生了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收藏家和画廊等艺术机构共生的艺术生态链。

  随着国际间艺术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艺术脚步的不断前进,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今已涌现不少轰动中外的优秀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积极超越传统和解除习惯束缚,恢复艺术的自觉和独立精神,探索如何以视觉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借助艺术重建中国人文生活的理想和信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提高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画廊仅在10年多的时间里已由1990年代的边缘地位,上升到艺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但相对於国外,中国的艺术市场稍欠成熟,画廊业并没有完全发挥一级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画廊作为艺术交易的一级市场,在艺术生态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画廊培养和发掘艺术家,推出艺术家作品,为收藏家提供系统化的意见。由于多方原因,目前中国画廊还无法参照西方的传统经验来经营画廊,出现了以个人工作室和策划为特色的画廊,但这同样是中国画廊业在不断摸索和进步的表现。

  格丰艺术机构举办这次中国当代画廊精品,着眼于抓住当代文化发展的脉搏,以贴近人民生活的视角,力图呈现当代艺术的成果,并尝试共同探询中国画廊发展过程中的学术实力及市场状态,对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的深层问题进行更具本质的呈现。同时为画廊提供一个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交易的平台,促成不同区域画廊在交流中寻找互映与互补,在各个层面上交接与渗透,进而探究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本土画廊的进一步发展的探讨,加强画廊在艺术品生态链上的作用。为挖掘和培养潜力艺术人才,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提供契机。

格丰艺术机构
2008.4.22

  当代美术零距离——写在中国当代画廊艺术精品大展之前

  张新建(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

  进入波澜壮阔的21世纪,中国当代美术全线飘红、市场火爆,我们应当为之喝彩,也有理由喝彩,但是与飘红、火爆并存的偏颇、隐忧却挥之不去。本次大展绝没有熔五色石补天的奢望,也没有艺海导航的使命,只是力图从学术性和市场性相结合、现实性和趋势性相统一的维度,探索中国当代美术历史走向和发展空间。

  一、 从关注市场价格到追求艺术创新

  21世界的中国当代美术风光无限,艺评家用“井喷”、“飘红”来形容本不为过,但是,在海内外的一片喝彩声中,我们不难发现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是中国当代美术品的市场价格而不是艺术创新。在市场经济社会,关注美术品市场的价格并没有错,更何况中国美术品市场从来就真诚欢迎社会精英参与经营,社会资本投资获利。然而经营并不是炒作,投资也不同于投机,任何一种商品市场炒作气氛过浓,投机概率太高,必然形成短时间的市场价格泡沫化,如果对市场泡沫不予治理,甚至任其发展,泡沫终要破灭,井喷也要平息,市场“崩盘”以后,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沉寂、盘整,甚至一蹶不振,就像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荷兰郁金香神话一样,今天郁金香依然美丽,价格已成霄壤。为了避免重蹈荷兰郁金香泡沫的覆辙,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必要平抑过分炒作,遏制过度投机,消除市场泡沫,实现美术品价格的理性回归和当代美术创作的创新发展。

  按照初级政治经济学教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艺术品的自身价值是市场价格的基础。对于中国当代美术品的评价标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突破了传统评价体系,甚至由于市场过度炒作的热浪而使本不特别清晰的评价标准更加模糊起来,然而透过热浪蒸腾的水汽和烟雾,中国美术理论家、美术史家对中国当代美术仍有大致相同的评价标准——时代精神、现代语言、中国气派、世界潮流,也就是说一件堪称优秀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应当以时代精神关照和触及当代社会的基本问题,以现代语言充满智慧地阐发和表现艺术家的深切体验与理性思考,以独特视角和创新理念的艺术创作融入世界当代艺术潮流。无论理论创新还是艺术创造,优秀的当代美术品应当是表现独特视角、独特体验、独特理念和技法的“这一个”。古往今来的中外美术史证明,最具有独创性、唯一性的美术作品最具有艺术价值和价格成长空间。

  二、 从追捧时下当红到寻求未来发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国当代美术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排斥、沉寂、培育之后,终于在21世纪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中国当代美术的春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当代美术品价值和价格被多年严重低估以后的恢复性或者回归性的飙升,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国际财团大手笔的炒作,社会游资大批量的介入。然而,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是中国美术品的春天,也有风雪雷电、冰雹冻雨。首先,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入场资金不可能永无休止,当美术品价格飙升,甚至冲高登顶以后就会获利了结,全身而退,接盘资金能否长期支撑高价位运行市场态势则很难预料。其次,艺术品市场火爆之后,风云人物引领潮流本无可厚非,但是“枪手”代笔涂鸭、批量生产成名佳作已成业内公开的秘密。公式化、概念化,陈陈相因,粗制滥造,供过于求,势必给艺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忧。因此,冷静分析市场态势,为时下当红美术家和他们的创作注入创新生机和艺术活力的同时,更要探索中国当代美术和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

  无须讳言,红火的艺术品市场上,当代美术家及其美术作品总量不少而精品不多,来势汹涌而后劲不足。为了实现中国当代美术的长期繁荣,持续发展,必须形成鼓励创新、激励探索的社会环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完善美术创作领域杰出人才和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同时,必须强调当今艺术品市场高居价格排行榜的领头羊,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当代美术的唯一标准,中国美术家应当有极大的信心和足够的勇气,创作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当代美术作品,并以独具特色的东方当代美术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乃至 引领世界美术潮流 。

  三、 从小众孤芳自赏到回归寻常百姓

  中国当代美术虽然是艺术品市场热捧得“宠儿”,但是仍未能摆脱生存空间的小众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家继承了西方“前卫”艺术不与中产阶级媚俗文化,不与大众流行文化为伍的精英艺术理念,以反艺术、反传统自居,殊不知早期西方“前卫”艺术的精英理念和疏离大众的思想倾向,已经在1970年以后被后现代主义的“波普”意识所取代,“前卫”的精英艺术理念已经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达成和解,而我国的一些当代美术家仍然不妥协的坚守着西方早期“前卫”艺术精神。

  “前卫”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前卫”艺术也不例外,但是,社会大众至少是热爱艺术的群体,在中国当代美术刚刚亮相的“星星画会”上,就表现出走近当代美术的强烈渴望。面对观众热切的询问,当代美术家给出了“他就是它自己”,“不存在懂不懂”的经典答案。当代美术疏离人民大众是可悲的,人民大众抛弃了令他们不解,令他们反感的当代美术家及其作品则是可怕的,中国当代美术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教训是相当沉痛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政府开明,公众包容,社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当代美术家却突然产生了叛逆与批判失去目标的茫然与迷惘。

  中国当代美术的确到了应当走向民间、回归大众的时候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当代美术品仅有少数企业家的炒作抬升、投资家的高端收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当代美术品最深厚的生存基础和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热爱艺术、追求完美的社会公众。应当说公共装璜领域和中产阶层的收藏空间都有待开发,中产阶层是中国社会经济实力雄厚、追求新潮品位的庞大群体,他们应当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家及其作品的知音或者潜在客户。当然,他们依然渴望与美术家交流对话,在全新的审美层面理解具有“前卫”、新潮、实验性质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中国当代美术家坚持的“前卫”、新潮、实验理念并不妨碍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对话,无论如何对话交流都比对立疏离更有利于中国当代美术的繁荣发展。

  四、 从冲击道德底线到构建社会和谐

  中国当代艺术家从十年浩劫的文化沙漠中走出来,一身饥渴,一腔悲愤。当解放的灵魂与创作灵感相结合、相碰撞的时候,最耀眼的火花就是对政治高压、文化专制的批判和反思,顽强探索着、拓展着应当中国美术的自由天地,他们对文化领域思想解放的积极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由于特定时期中西方艺术信息的阻隔,中国当代美术家继承了西方早期“前卫”艺术家疏离公众、追求怪异的传统,以愤世嫉俗的偏激冲动和玩世不恭的泼皮无赖,追求震惊社会的轰动效应,甚至不惜以色情淫秽,血腥暴力的行为艺术、影像艺术冲击现行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底线。他们的惊世骇俗“杰作”走向了他们的初衷的反面,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强烈反感。其实,当代西方“前卫”艺术对抗的是中产阶级的商品社会及其媚俗文化,而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法律道德底线并未构成直接的、根本的冲突,这是中国当代美术家不能不认真对待并努力调整的重大问题。

  在倡导思想解放,鼓励艺术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当代美术在经历了挫折和沉寂之后,也到了重新定位、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当代美术家既不能被社会放逐,也不能自我放逐,长期处于非主流、非传统、非民族、非时尚的尴尬地位,中国当代美术家的批判精神和叛逆性格应当成为解放思想、艺术创新的动力。摆脱离经叛道的孤傲和惊世骇俗的怪异,不仅不会使他们放弃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而且会从另一个侧面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巨大而独特的作用。

  深圳22艺术区成立只有一年时间,一直坚持“原创、当代、国际”的理念,在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着中国当代美术的春天的故事。这次中国当代画廊艺术精品大展,我们确定了中国当代美术走向主流、回归大众的目标,也许我们的美好愿望连同大展都会落空,甚至失败,但即使失败了,我们也将从深圳杀出一条血路,走向中国当代美术光明的未来。

 

 

《般若心经.彼岸花》
布面油画
180cmX140cm
2007
栗子

《窗》
石版画
62x80cm
1971
保罗·德尔沃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西格·巴塞尔的最新系列作品展
· [专稿] 第四届文博会深圳22艺术区活动
· [专稿] 侧切——何颖宜 翁维作品展
· [专稿] 纽约艺术空间·北京最新展讯
· [专稿] 115楼1904室:梁远苇个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