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敢:如何建构一所新型的美术学院

时间:2018-12-28 10:32:17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2016年岁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成立。正如人们总是对新生儿充满了期许一样,大家也希望新成立的上海美术学院能成为一所与现有美术学院不同的新型美术学院。毫无疑问,这种对新型美术学院的呼唤源自对中国现有学院体制的不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思潮对学院教学产生的巨大冲击。

那么,如何建构一所新型的美术学院呢?换句话说,它新在何处?首先,我们应该看学院的办学宗旨,也就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其实,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大同小异,即使表述不同,其核心无外培养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美术、设计和理论人才,如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美术创作、设计和理论研究人才”,中国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美术创作、设计、理论研究和美术教育的专门人才”,上海美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并能反映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代新型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美术创作、研究和教学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既然办学宗旨难以体现新意,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所不同。最能体现一所学院学术思考的便是专业设置。上海美术学院的院系设置为: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美术设计系、建筑系、美术史论系、数码系、中专部(美院附中)等,与其他美术学院的差别不大。是不是因此就说上海美术学院不能成为一所新型美术学院呢?当然不是。

如何构建一所新型美术学院的关键是弄清什么才是新的标准。今天中国的美术学院在办学模式上的变革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标准模糊、概念混乱的当代艺术,另一个是日益融合跨界的当代设计。

放眼全球的当代艺术,各种与传统艺术语言相去甚远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与这种迅速转换的思潮相比,学院俨然成了因袭与守旧的堡垒,成为很多“前卫”艺术家指责和诟病的对象。来自澳大利亚的著名艺术批评家罗伯特•休斯曾指出美国艺术教学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后期现代主义的艺术教学(特别是美国的艺术教学)越来越屈从于这样一种虚构的理念,即那种所谓学院的价值观——其实质上的意思,是指以描摹活体模特儿和大自然母题为基础,传授技巧,使之训练有素——是不利于‘创造性’的”。这种将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创造性培养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在传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融入对学生观察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引导,完全可以做到既重技能又培养能力,一举两得。中国美术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判断的依据往往来自道听途说的西方流行的潮流和样式,但是缺少对这些表象的深入研究和必要反思。很多美术学院面对当代艺术的冲击匆忙地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一些新专业纷纷成立,如实验艺术、综合材料、新媒体等,而传统的素描和写实主义的教学体系日益受到质疑。但是,休斯指出“这种虚构的理念,使得美国人忽略了一件尴尬的事情,即1890年至1950年间,事实上,创新并延展了现代主义事业的所有艺术家,如绝不逊色于毕加索的贝克曼,以及米罗和德•库宁,还有德加或马蒂斯,都是通过那种教学画室培养出来的”。事实上,中国当代的前卫艺术家们也无不出自各大艺术院校。因此,美术学院应该定位为淬炼更纯粹的适合从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材料(即人才)的熔炉,而不是培养定型的艺术家。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需求不断涌现,设计领域日益跨界和综合,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确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设计学院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信息艺术设计系就与计算机、新闻传播学院联合进行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清华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展的GIX项目中,艺术与设计类的课程也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难看出,开放的视野与综合的知识结构日益成为未来设计教育的关键。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一方面在交叉融合的同时,不能忘记设计的根本何在,设计师究竟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胜任哪些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清楚中国的设计教育要立足解决中国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完全追随西方的设计教育体系而忽略了设计教育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

在思考美术与设计等实践类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研究。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不应回避其中存在的浅薄、浮躁的问题。如果要让中国艺术得以健康发展,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将在其中起到非常积极的引领作用。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研究一方面要借鉴西方的学术成果,更要从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中汲取精华。我们应该注意到,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材料工具上的确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中西方艺术在精神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既能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又能欣赏古往今来的西方艺术。简单粗暴地对东西方艺术做类比,如中国艺术是写意的,西方艺术是写实的等,这其实是对中西方艺术都缺少理解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中外艺术史的深入研究才能为中国未来的艺术教育提供基础和方向。

自16世纪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在意大利创建以来,西方的美术学院在经历过保守与封闭之后,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它们的经验可以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发展借鉴的对象,但绝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发展道路。我在发表于《美术观察》上的一篇文章中认为,中国的美术学院“应该一方面加强对中西方艺术传统的深入研究,知己知彼,唯有如此,中国艺术才能以自己的文化立场来审视、判断和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精华。与此同时,学院也应该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全球艺术世界的变革,鼓励对各种新形式、新媒介的探索。总之,学院应该让传统的更传统,当代的更当代”。也许,这样的美术学院才能称为一所新型的美术学院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