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画家的莎莉花园

时间:2018-08-24 16:30:31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黄莎莉>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胡立辉

黄莎莉,1990年12月出生,巴拿马华裔。2010年至2012年就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学习中国绘画。2012年9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学习。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我不愿用“画家”一词来定义黄莎莉,因为“画家”于更多人是一种职业,而于黄莎莉,画是她的生活,喜怒哀乐皆宣之于画笔之下,重要的是她并不向这些作品索要名和利,只为叙述和记录情感,无关其他。

在喧嚣的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真善美,陶养心性,这些功夫在多数成熟的艺术家那里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探寻艺术最单纯的本质。但对黄莎莉而言,艺术的真实、善良和美丽也即是她眼中的生活。一个阳光柔和的午后,记者在798XYZ画廊第一次见到了黄莎莉和正在展出的她的油画作品,都如同那天的阳光般予人温暖之感。

黄莎莉祖父为岭南派画家,受家学影响,她自幼热爱中国绘画,多次获得国内外少儿绘画奖项。儿童时的黄莎莉就游学于委内瑞拉、古巴等拉美各国,受教于数位拉美艺术家。14岁确认自己在绘画上的天赋,2009年她入读中央美术学院预科班,2010年到2012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学习中国绘画,2013年又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丰富的学习经历,使得黄莎莉获得了广阔的创作视野和自由的创作方式。

她的作品远离了消费主义的视觉景观,而是在生活的角落里同自己的内心相见,传达出的是事物最细腻和轻微的触摸感。绘画的技术性概念和要素,在她的创作观念中存在,却并不被看重,于是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孩在创作中强烈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的表达,成为了支撑其作品的一种独特张力。

任何一种创作观念的选择,都源于艺术家主体的理性自觉,以及对认识层面的一种价值判断。艺术家对艺术风格的选择,除其所受教育,自然也受到个人性格和情感世界的影响。观黄莎莉的作品,色彩和节奏是其作品最为灵动之处。她曾说:“在美洲生活的这些年里,我学会近距离地观察自然,自然好像从窗口进来占据我生活的全部空间,我开始从山峰和树木的色调中得到启示。我喜欢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花瓣颜色丰富美丽,却不能长久存在。有些人看到花颜失色会感到悲伤,但是我不会,因为我可以用画笔为自己和别人保存它的美。我希望展现自己画作颜色独特的原由,以便让观众能够看到日常事物的灵魂。当我看到事物和人物的灵魂之光时,往往能让我激动不已。”的确,其作品中那些大胆而饱满的色彩,唤醒的是对大自然的情感,她对于色彩的敏感让她笔下的花和叶朴素且优美,而色彩的规律却能够在这种敏锐中自然呈现。

曾听一位艺术家朋友说:“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单纯做艺术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谈到这一点,我要说的是黄莎莉作品的节奏。不论自身是何种情绪,她都通过作品真实而坦然地叙述而出。她以作品描述自我,观众便能以作品感知到她,这是一种对于艺术最真实的态度。有这种状态,绘画便不会有负担,笔触和节奏就会是跳跃而有旋律的。形式中的每一个点、线、色、形、韵都展现着内容的情感和价值。这应该就是“奢侈的艺术”所追寻的至真至纯的样态。

2013年7月,黄莎莉在四川安仁举办个展“莎莉的世界”,并将展出所得费用捐献于当地的艺术基金。记者问其今后艺术创作的前景设想,她还是腼腆一笑:“我追求人们能够发现并且欣赏超越事物本身的美。我想,这样能给他人一个对世界和对自身的重新审视的视角,我认为这正是光明前景中美的映射。”她也希望自己所描绘的充满美好的简单而纯净的世界,能让更多的观者收获快乐,并希望自己可以借由绘画帮助更多贫困的人。这是一个24岁女孩内心最美好的愿望。

走近黄莎莉其人其画,让我想到了根据诗人叶芝的同名诗歌《Down Bythe Salley Garden》谱曲而成那首名歌《莎莉花园》,感受到的是一种爱的相遇。艺术的发展成就和人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作为年轻的艺术家,黄莎莉的艺术寻索之路还很长,她的艺术花园里将开出更多更美的花。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