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自述

时间:2016-01-13 16:53:22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传统雕塑的整体感与完整感,就如同生活的恒定性与稳定性一样,让我无所适从,而历史与现时生活的破碎感,片段感,却日益请晰地成为我创作的主题。

传统文化符号的支言片语中折射出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记忆让我痴迷,而以怎样的形式与可能与当代文化对接,则使我兴趣盎然。我试图从个体经验的角度,去感受其中的冲突,联系和意义。

烧焊的过程是让人兴奋的,烧灼、切割、熔化、滴淌、叠加、扭曲,让人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或许,戏曲中的人物是一些关闭在历史中的公共形象,当他们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对我而言往往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荒诞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盯着书中的某个汉字,并长时间地观察它的间架结构,你会发现感觉中熟悉的某个字,突然间变得非常陌生。传统的艺术样式,在当代文化的审视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中所折射出来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记忆,就如同汉字一样,既令人熟悉又让人体验到一种全新的陌生。

或许,破碎的钢或者铜拼凑、焊接而成的造型具有的破碎感和随意性,正契合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的零散记忆,以及那些随着岁月不断变化、调整、添加的历史的、文化的、庸常的因素。

每个人的姿态是有意义的,因为是自我有意无意选择的结果。当我们每个人在被要求拍摄时,总会摆出“自己”的姿态——可能是对自己的某个角度比较自信,抑或者是模仿某个明星的扮相,或做英雄状,或做可爱状,或做潇洒状、或做性感状,就如同戏曲中的“亮相”——每一个个体的姿态都折射出群体的想象和集体的欲望。

戏曲中璀璨的华服和“行头”,总是让我想到躲在它后面的表演者:他和他扮演的角色有着怎样的一种联系?尤其是男扮女或者女扮男的时候。其实,性别的倒错与疑惑,社会角色的扮演与压力,现代人有着同样的困境与焦虑。

电脑游戏中有一类叫做“RPG”游戏,又叫做“角色扮演”游戏,它让玩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去经历一个“大侠”或者一个探险者的人生,在充满刺激与冒险的旅程中,让玩家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我想,对于那些叫做“票友”的人来说,戏剧就是他们的“RPG”游戏。

中国文化象征体系中的那些道德的、伦理的、人格的形象或个案曾经都是我们过去生活的日课,这些形象曾经长时间的活跃在我们的记忆中,如果不是互联网的到来,或许我们还将代代相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