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行云流水”——再读翁凯旋

时间:2016-01-12 20:36:16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前不久在成都的蓝色空间画廊,翁凯旋先生参加了一个命题为“行云流水”的艺术展。他带来了近年的一批新作,着实让他的新老朋友们饱了眼福。诚如该展览的策划人所言:“在翁凯旋,用常人不能感悟之感悟,用常人知晓又不知晓的油彩画笔,极尽所能地揭示‘行云’生命的内在数码律动和外在形态的华丽煽情,让一种叫风景画的东西, 负载了许多读来挥之不去的情愫意韵,混沌不清的物界神界的认知禅悟。”这里提到的“禅悟”,既有宗教、哲学的弹性含义,也有“艺术”在当下背景中的混沌含义。弹性的原因是其属性的漂移不定似有似无;混沌的原因是艺术与禅悟之间的精神交织不弃不离。参禅悟道,是与本土文化的深厚底韵同生共长的独特精神元素。它具有很强的意念放射性,也具有奇异的情态扩张性。由于诸多可变因素加身的特质,古往今来,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者、误入歧途走火入魔者、乐在其中悠然自得者、道行高深大彻大悟者,均比比皆是。越是如此,它的神秘感越深,诱惑力也越强。上述诸多妙处,翁凯旋显然已习练有余,了然于心。

他的“参禅悟道”始于何时?从广义上讲,应从娘胎孕育发端。无形无踪却有义的禅道,没有起始,没有界限,没有准入。有的是无孔不入,无为而为,无因而果。由是,参禅悟道应不即不离地伴随在翁先生的生命成长历程中,成为他生命体中隐在的组成部分。当然,从狭义上讲,主题肯定不离艺术——参艺术之禅,悟艺术之道,是为本题。就艺术本源而言, 概念的模糊性、意向的伸缩性、形态的漂移性,没有例外地让每一位陷入此业者,劳神、伤筋、动骨。也注定了这一行当的艰辛,和参禅悟道的不易。翁先生选择了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先被艺术“搞”而后“搞艺术”的自然规则,和几乎遥遥无期的漫漫历程。

翁凯旋的作品“资源”是常人熟知的自然风景,但却给出了常人所并不熟知的结果。这种“结果”,其实蕴涵了作者太多的智慧劳动。因为从表层看,见过风景,熟悉风景,画过风景的人也许铺天盖地,但能将这些自然原素进行精神、文化、形态、观念整合重构的人,可谓凤毛菱角。他对“风景”的自我改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苏派模式,到表现模式,到半抽象模式,到观念模式——一路走来,东闯西突,跌跌撞撞,艰辛疲累自不在话下。就艺术创作而言,劳身劳心是常态,得善果和未得善果也是常态。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将艺术行业评为社会所有行业中难度之最的原因。这种自我改造,说说易做做难。其中不乏修养、操行、阅读、认知等的磨练,而难中之难者,不是吸收,是扬弃。对翁先生而言,写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种种规则,曾经是思考艺术问题的坐标和尺度,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探索新视界的樊篱。将这些阻碍进步的路障挪开,需要胆识和勇气。这项工作的难度还在于,扬弃的可能不仅仅是某些样板或图式,也有被不少人看重的眼前既得利益。然而,这些“利益”获得的代价是时效的短暂性,和文化的滞后性。对一个聪明人而言,这个“帐”是不难算清的。

在胸有成竹地扬弃的同时,已经志满意得地酝酿构建,同样是翁先生的老到之处。就风景画这一品种而言,我们已经见惯了与对象的同步和同踪性,厌倦了由规则带来的面貌雷同和形态相似。那种被冠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景八股模式,造就了太多的文化弱者,使不少人陷入创作无门的窘境。也曾受此困惑的他,机智地寻到了突破方向,并一举打开了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先,他从语言的简化入手,变繁琐为单纯,变累赘为轻松;其二,整合对象元素,强化主体特色,提升物象符号;其三,巧用设计语言,借鉴设计技术,催生当代面貌;其四,提纯油画语言,摈弃闲杂因素,构建自我图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会产生由传统风景样式之规定性带来的识别困惑,以及由作品趋向的模糊性产生的疏离。然而,当你置身于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时,你不会对翁先生的选择陌生,也不会对这一可能会被判作另类的结果吃惊。因为对为数不多的优秀艺术家而言,“正常”的事留给他人,“不正常”的事留给自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翁先生那里,同样不会例外。就他的超强的生命状态而言,我们理当对他的未来给予十分良好的预期。(文/陈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