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写意精神的表现性艺术:程连仲雕塑艺术的审美取向

时间:2015-02-15 16:52:35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人类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生存所依赖的基本物质因素,如我们在“金”中,产生了青铜艺术,利用火与土,产生了陶文化等。当艺术家选择了某一物质材料作为精神媒介时,这种物质材料就成为了传递艺术家情感信息的对象,因此,也就产生了艺术作品。

雕塑家程连仲先生,是一位旅德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既有西方雕塑空间语言,又具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形式。他的这种表现语言,突出地体现在他以泥片、泥块等材料所塑造出的具有写意方式的雕塑作品中。

说起来,这位具有强烈东方情结的艺术家来到德国时,他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把德国学统重体块结构的造型方式,融入到中国以线写形、以线塑形,追求气韵的造型方式中。他来到了德国的陶艺俱乐部。为了回避俱乐部制陶以重量计交费用,他灵机一动地采用了中国古老的制陶工艺——泥片成型的方法来创作作品。也正是这种为了“省钱”的做法,激活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方情结,成为了他融合中西的机缘。

泥片成型的方法,源自于古老的制陶工艺。先将陶土打制成片状,再根据其干湿不同的柔软程度,进行塑造。这种方法,相对捏塑法、模制法等成型方法,在塑造的体量上受到一定的局限。然而,这种局限的另一面,却有着其他成型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泥片由柔性和粘性所带来的可塑性。这种泥片的物理性质,掌握、变幻于程连仲的手中,便产生了《喜观天象》、《讲道》、《天马》等作品。这些作品富有一种泥性的流畅。在这流畅的视觉感受中,受众体会到的是程先生的美学取向——这就是以拉长的造型,抒发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种精神落实在视觉造型上,就是以线塑形的传统造型手法。

在以线塑形的塑造中,程连仲又恰当地注意吸收西方视觉艺术中注重体积和空间的视觉方法。当这种有体积和空间意识的造型,融化于线的流畅中时,呈现出的是一种有节奏的韵律;当节奏与韵律互溶形成视觉和弦时,便生成了气韵;这气韵贯穿在作品的构造之中,汇聚为一股生生不息的意象;这意象体现出的就是中国艺术精神中的“气韵生动”。

对此,程先生有言:“我面对德国的艺术时,想到的是如何借鉴、如何融合。我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半靠人工、一半靠天成,这种天人合一的结合才是最好的。”的确,泥片在造型控制中会产生一定的偶然性状态,特别是陶泥在火中烧制时,往往会出现出人意料的偶然性效果。程连仲顺应泥性,巧构妙筑,以写意的手法,融汇着西方的空间意识。富有思辨精神严谨的德国,却出现了不求形似的表现主义艺术。德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力求表达人类与自然的真正本质。这种对本质的追问,使德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在表达内在情感方面,甚于描绘事物外在的表面。这种重精神实质而轻外观的艺术主张,恰与中国的写意艺术的精神,有着一定程度的吻合性。程连仲智慧地游离、穿插在这两种文化形态之间,取得了既看不出模仿表现主义的痕迹,又未留写意艺术的外观的表现性雕塑艺术。这是形而上地将中西文化精神融通的艺术实践。这种实践,也反映在他的以泥块和石材等为媒材的艺术创作中。在运用泥块和石材的创作中,程连仲采用中国山水画技法中的皴法。皴法的富有肌理的触觉感,增强了雕塑的表现性,丰富了雕塑的表现语言。

作为架上雕塑,程连仲能于个中独标心格。而对于公共艺术,程先生又能切中人文与环境的要素,且能于其中保持自我的艺术秉性。最近,他创作了具有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户外雕塑《老爸茶》。此作,程先生仍然采用泥片成型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因而,这件公共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与空间、环境相适应的艺术面貌。

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从最初的模仿走到了今天的相对具有个体意识的状态中。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当代,如何呈现自己的面貌,这是一个比较费神,也比较纠结的问题。一方面,来自西方的文化意识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行为、观念;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文化力量也在始终支撑着我们的思想。这种思潮,反映在艺术上便是中西文化在对撞、摩擦、纷争、借鉴、融合中产生的新方式、新形态。在这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程连仲先生的艺术,体现了应对西方艺术的自我意识。他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形式美,且又于形式中渗蕴着融通中西的文化选择。因而,其作品不是单纯对形式的追求,而是通过以线塑形,重视空间体量的富有视觉张力的生动气韵。他的作品,传递出的是具有中国写意精神的表现性艺术。我想,这应该是程先生艺术探索的价值吧!

 

文/ 宋伟光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

著名艺术批评家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