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发展到21世纪,国内的美术界乃至世界艺术界都在重新观察中国艺术的发展路象或者艺术家创作的文化特征。
在20世纪,中国艺术主要受到西方艺术各种流派的影响。刘永刚作为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也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但是一个艺术家如果他在内心或者思想上有着超越自我的局限、同时也超越文化的条件局限的话,他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去探索自己个人语言、个人风格的确立,同时更重要的是,去探索自己作品中中国文化的品格和内涵。所以刘永刚的这个展览是很让我们美术界熟悉他和不熟悉他的人都非常吃惊的。因为他的展览展现了一种非常有文化自主性、文化自觉的一条艺术方向。
我们都知道,作为当代艺术,他的难度在于,既要在风格语言上确立起自己的个性面貌,又一定要在文化的针对性或者说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今天艺术家的思考特别是一种对于文化价值的思考。刘永刚的这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它们是个综合体,能够很好地反映刘永刚这样的探索。
作为展览主干的《站立的文字》既可以说是一组雕塑,也可以说是一种带有观念的当代艺术形式,特别是它适合于作为独立的作品去欣赏,也能够走进公共空间,作为大型的公共艺术来确立。所以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非常新颖的。所以我自己很多次去走进这个展厅,去琢磨永刚的艺术的特征,我也听到美术界和普通观众朋友对这个展览的好评。
我想一个艺术家在当代条件下的创造总是要取用不同的资源,今天的艺术可以说很容易,因为资源很多,但是今天的艺术也非常难,难就难在寻找什么样的资源、进行怎么样的转换和创造,使一种资源变成一种创造的成果,我觉得永刚是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琢磨这个问题。
刘永刚的艺术经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他先是在国内学习,然后去德国做了很多年的艺术交流,所以他对中国和西方两个方面的现代艺术是很了解的。很有意思的是,他越在西方呆的时间长,他就越是怀想自己的本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因为他看的多了,交流的多了,他就发现,作为中国艺术家必须拿出自己的有文化支撑的内容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而不是简单地向别人的风格学一点,在自己的传统里面找一点,做一个简单的嫁接,他不是这样的。所以他的作品从绘画一路走过来,他是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的传统特别是现代派里面的表现主义,还加上抽象的这么一种因素,但是这个因素还不够,所以他就从中国的文字传统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资源,把文字传统和现代的感受、特别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亲近自然、讲求和谐的追求作为艺术表达的目标。所以我看的作品有好几个特征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他利用文字,但是这个文字不是一般可读的文字,而是用文字的符号、形象作为一个前提,在这里他表达的是一个一个主题,他表达的是有主题的文字。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他表达的是有主题的文字。
第二个,他使用的材质是大量的石头,他把文字立起来,和文字的碑联系在一起,或者把纪念碑的形式和文字放在一起,就很大地增强了文字的力量或文字形象的力量。所以我非常欣赏这个展览的题目叫《站立的文字》。
我理解站立的文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字作为一种形象站立起来了,可以放在各种空间里;另外一方面作为中国文化很重要的标识或很重要符号的文字站立起来,这有一种中国文化的信心或信念在坚强地挺立起来。所以我觉得他的这批创作真是给人以很大的感染和震撼,还不仅仅是一些视觉形式的新奇和新鲜。
所以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艺术家如果能够从自己的传统资源中找到能够作为转换的因素,再加上自己对当代艺术任务的认识,他就能够创造出这个时代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好的作品。
我陪同很多国外博物馆的馆长和很多艺术界的朋友,看了美国艺术300年后,再看刘永刚的展览,大家的评价都非常强烈,都觉得这个展览让他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家在走自己的道路。尽管今天是个全球化时代,彼此之间的艺术样式和风格很容易接近,但是刘永刚这个作品是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国内到西方、然后又回归国内穿越文化界限的艺术道路。所以很多朋友在看到刘永刚的展览,又了解他的艺术历程的时候都非常有兴趣,从中看到了中国艺术自己正在走的一条道路,它和世界有关,但它更和自己有关。
(根据在中国美术馆谈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