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之路”与“致葵园”的诗意

时间:2014-07-22 16:59:23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艺术家>

图像的诗意之境和语言的逻辑诗性最易震动人的心灵。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重返国美之路”的大型系列学术展览《“中西调和”与“本土重建”——致葵园.许江作品展》正是运用了图像和理论这两种诗性的力量,将我们导入了主题《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国美之路’与我们的‘当代’?》的沉思。

似乎许江的作品展是重返“国美之路”起点,由近及远,回望和祭奠“国美”精神,接着又以《东西贯中——吴冠中大型艺术回顾展》引领我们走进“葵园”深处,体会“国美之路”探索者的苦难和辉煌;最后他以《林风眠师生联展》的高潮,把人们领到了“国美之路”的源头,回归“国美”人的精神家园,朝拜“国美之路”的无数艺术大家。这三个大型系列展的图像和理论的逻辑诗性,将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路径诗意的呈现了出来。

从杭州“国立艺专”创建开始,“国美”就奠定了高远的艺术教育思想和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路径。“国美”的艺术教育思想融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形成了中西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创新思想和自由的学术氛围,也形成了文化体系和语境“本土重建”的诗意向往。这个思想文脉从“国美”创建到现在都始终没有间断,只是这个路径的复杂和曲折性遮蔽了它的存在。但中国二十世纪以来一代具有使命的学者型艺术大家,基本上都是从这个路径走出来的,并散发到全国以至世界,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国美”无愧现代艺术大师的摇篮,“国美”也是中国百年美术“变革与开放”的思想风向标。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可能有多条线索和不同的学术角度,但主体路径是离不开“国美之路”。从“中西调和”到“重建本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国美之路”,这条路虽然在中国美术变革和开放过程中走了近百年,但还没有走完,“本土重建” ,“国美”的使命任重道远。

回望“国美之路”,反观当下,构建和确认民族当代文化主体语境,创建新时代的精神庙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精神庙宇就是新的诗意家园,就是新的时代民族文化复兴的象征。我们必须梳理自己民族的现代艺术发展文脉,建立当代艺术话语体系和朝拜的精神象征。也许,这是许江面对过去与未来无法剪断的诗意之思,也是“国美”所在所思。

因此,“我们的当代?”是要我们从图像序列回答,“变革与开放”的中国美术的当代主流是什么?。

“当代”就是当下,就是今天,今天对于明天和未来来说,当下又变成了明天的历史和传统。由此说来,当代尽管以它的前卫性和批判性与传统语境和观念划开界线,但是它与传统又永远无法了断。过去和未来都连接着我们的命运,自然的悲戚与恢宏共生的神圣诗性贯穿我们生命主线,我们体验生命诗意的每个阶段微妙的存在,因而我们又始终在当下表现和描述生命诗意的终极境界,并寻找悲戚归宿的永恒诗境。

无疑,当代艺术的主流包含着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和命运的基本走向,以及个体生命和命运的关注,并能开启和传递未来存在的诗意消息。因此用各种语言形式表现和揭示一个民族和个体生命意识以及存在的终极诗意之境,将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内容,绝不是某种舶来文化话语权和艺术语境的复制。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应回到艺术的本源,回到圣神的诗性源头,即对生命终极诗意这个宏大主题的洞见,不断开拓诗意的新境域。艺术家的神圣使命和庄严,就是守候和创建人类诗意的终极精神家园,以“道”的诗意境界来表达人性的情怀。因此,艺术家肩负着传达存在的终极诗意消息的圣神使命。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够用他的情感智慧和敏锐的诗性来表达一个时代的终极诗意,能够把一个时代存在的生命诗意之境呈现出来,他必定是一代艺术大家。由此说来我们的当代艺术不是简单的政治波普和一元的意识形态主题,应该是存在的诗意终极的多元性表达。

中国的经济在世界崛起,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在复兴。因此,对于我们中国走向世界的当代艺术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起自己民族精神自信及文化话语权和当代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我想这也许是这一大型学术展和许江思想深层的指向。从本质上说,都是要回答“我们的当代?”这一问题。许江秉承“国美”血脉和探索精神,承担起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在守望的同时开拓和立定当代。许江的诗意之思无法回避“我们的当代?”但他并不是以艺术理论家的语词逻辑演绎来回答,而是以艺术家敏锐的思想和独特的诗性语意,为中国当代艺术语境和审美价值判断标准的建立传来诗意的消息。

我看许江“致葵园”的系列作品之所以激动,首先是他敏锐地将大地悲戚、庄严、神圣的诗性和一个历史时代存在的终极诗意情境压合在一起,带来的心魂震撼性;其次是他从西方“彼岸”归来时的文化语境和形式回归本土,在自己“此岸”的故土上建立新的精神语义,让人产生的兴奋性。许江的艺术语意的前卫性没有改变,所不同的是他将架上平面装置移出,组成多维空间装置,与二维的平面绘画语意相拥相抱,使荷”与“葵’新的生命诗意之境来回答“能否共生?”让诗与思澄明。许江的艺术形式和语境作为诗性存在之家已不再是技艺的组成部分,而是以近乎“道”的诗性深境。“道”的诗意终极之境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具象、意向、抽象无所不及,它是生命形式创化的根本,永恒的神圣之境。许江在“致葵园”的展览空间中,以史诗性的方式表达了生命诗意的多重内容,即人间万象和自然之道的终极诗意情境,带出了一个时代存在的终极诗性共相。因此,在许江的“葵园”里,我们不仅会感受到存在的终极境域的诗意震撼,而且从内心感到对生命诗性的敬意和对永恒的神圣向往,而且还让人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新的审美价值体系的构建。所谓永恒的向往,即人与生俱来的悲戚存在的诗意之思的澄明,或人的精神的归宿家园的创建。传世的经典艺术作品都必然包含着此境界。有什么能比“道”的终极诗意之境震撼人心?我想不管当代或现代,东方或西方,或者未来也好,对于存在终极诗意的关注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永恒的东西总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诗性紧紧连在一起。许江“致葵园”的诗意为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的建立和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的“本土重建”奠定了重要意义。

我由衷的感叹:“国美之路”,当代艺术创新的多元之路!许江无愧使命,举起了中国当代艺术新的旗帜!

 文:卢新华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