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艺术

时间:2014-07-17 10:20:44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37岁是许多西画大师的命坎,拉斐尔、卡拉瓦乔等在37岁结束了生命。近代油画大师梵高在37岁时用手枪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两枪。他们都是在这个年龄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但37年的时间对国画而言是连起步的门槛都不会跨过的。齐白石57岁开始衰年变法,90岁达到艺术的辉煌,八大山人、黄宾虹等艺术大师如果没有时间的积累就没有他们技艺的完善和艺术的最终成熟,更没有国画大师名分的确立。

有人说西洋绘画是青年人的艺术,其艺术积累较多依据个人经验,画家个体的生命体验在创作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个性的思想情感左右着作品的整体基调。所以西洋绘画展现的更多是青年人的激情,它是以青春为原料的艺术。而中国画展现了更多成人成熟稳健的性情,在中国画里创造性也是第一位的,但中国画的创新是建立在继承前人宝贵艺术经验基础之上的。中国画强调共性或规律性的审美,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个人的生活认识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所以中国画展示了一个人成熟阶段的审美经验。此刻热情已经凝聚,激昂化作了坦荡舒缓的徜徉,个体的艺术经验已经沉淀为美的定律。它的情感是千帆过后的沉稳,是大浪于前的淡定,是阅尽千色后一笔淡墨的润化。

西方美学家认为直觉的审美冲动中包含着泛性的成分,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更为西方艺术注入了理论的支持,各种流派和不同审美层面的人体绘画艺术贯穿着西方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在中国画里,只有精神上的审美进入到了艺的层面,直觉的审美冲动被牢牢界定在艺术之外。由此中国艺术的品格也超越了生活大众和凡人世欲而成为社会上游的精神集萃。

中国画的主流是文人画,文人画多寄情于山水,寄情于梅竹。有人以此为据,认为传统中国画缺失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苦难的反映,是一种远离社会的个人情感。岂不知由于审美阶段的不同,中国艺术关注社会的目光已经笃定沉健。遇世事悲欢,不再惊讶、不再激愤,更无恐惧,不需呐喊。面对人性阴暗,已经习以为常,已经意料之中。对待丑陋逆行它已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不解而愤懑。故中国画在审美上已经超越了聚合发展阶段,走向沉稳积健。它的目光投向绘事千年的流传,看尽世态辗转,万相丛生。欲扫画笔出幽荷,涤荡青泥,暂求一刻平静时,再观南山苇旁,还是花竹美。

乔宜男 2012年11月6日于北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