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羲:绘画的表面——马萧和他近来的画

时间:2014-06-13 17:00:43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十来年前,我和马萧就读同一所大学,却彼此不相识。毕业三年后,我旅居云南,马萧也毕业了,留在北京为考研而苦读英语,借宿我同乡寓所。忽一日,我收到马萧两篇手稿复印件,是王维《秋夜独坐》与李商隐《巴山夜雨》的读后感,其赏析,细致幽微,见前人所未见;其字迹,工整文秀,虽然钢笔所写,却是近似唐人写经。我们通了一回信,等于是拜访,虽未见面却反倒认识了,随后各自专注于眼前事。次年,听说他终于考研成功,如愿以偿拜在丹青先生门下,而后念博士,追随包林教授,在清华美院一路读书深造。此时,马萧又将要毕业,拿出三年画作办展览,题为《三年画事》,要我为之添一小记。

马萧久已心仪丹青先生的文笔与画笔,既入门下,则绘画与写作同时受益,他一心模仿老师笔致,竟至于连题材也亦步亦趋,恋恋于图像,在描绘印刷品里找出路。就我所见,此一期间他最为用功的还是文章,几乎全力以赴,写作能力果然日益见长,其斟酌修辞,锻炼句子,谋篇布局,实在是远胜于画,尽管他此时的绘画水平也大大超过了本科时期。其后,马萧在包林教授门下攻读博士,他的心力从文章转至绘画,题材从印刷品扁平的图像回到空间中实有的物象,师谱上又增添了巴洛克开山宗师卡拉瓦乔、法国十七世纪冷静的拉图尔和十九世纪画小画的名家梅索尼埃。三年来,马萧跟从导师四处写生,又有幸游学欧洲半载,直面大师原典,未料到和梅索尼埃结下缘分,几经辗转竟收藏到梅索里埃原作,得以遥借灵气。

待我回到北京,马萧不是在上学就是在准备考学,大家各顾各的生活,依然很少见面的机会,北京也越来越大,相聚一何难,何况他还经常躲进山里写文章。我总是忽然收到短信,才知他此刻竟又在一处好地方写写画画,或者香山,或者怀柔,或者四川的哪座名山,一去月余,每日保持两三千字的进度,每次进山,享受了山林清幽,又带回一大推文稿,少则数万字,多则十余万字,十余篇美文,我唯有羡慕而已。联想起马萧十年来对作文与绘画的先后侧重,原来不但聪颖,还是个有计划有毅力的人。

古昔,中国有文人画体系,然而文人画宗师之所以画得好,首先是他画得好,其次才是书读得多。读书能使人有文化教养,却未必能使人画得好画,否则,古今多少文人墨客,难道都成为大画家?画家终究还是需要画来证明他的才能,而非文章。大约与马萧认识是因为他的文章的原故,我以前很少想起他是画画的,偶而想起,也被“会写文章的马萧”这个印象淹没。不过,马萧倒从来没忘记自己是一个画家。最近接连见到他的新作,出乎意外,他的画技又大为长进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马萧只是今日一介勤于读书的画家,并非昔日戏墨之士大夫,然而他三年来潜心画事,较之于从前,可谓精进如斯,自有其可观处。在绘画上,他下的是慢功夫,所谓慢功,一是读画多,画得少,二是画得慢,步步推进,力求精致与画意兼而有之。

依古人的说法,绘画与文字都是世界的表面(文是纹,即是纹理,绘画亦是纹理,书画同源)。马萧画画,迷恋表面,绘画的表面——这里所谓“表面”与将要提到“里面”,既无褒义,亦非贬义,更不是时下所谓材料肌理,而是绘画的语调、色泽、笔致、语境、情致。有怎样的表面,就有怎样的“里面”,抑或深度与本质即藏在表面?唯有表面的存在,我们才获得望到里面的可能。马奈贪图表面,一任笔色纠结缠绕,但求个痛快淋漓;毕沙罗的浓郁朴茂与塞尚的恒定结构,亦由乎层层覆盖的表面,而中国文人画之所谓笔墨,就是高深的表面。不可见的思想,全在可见的表面。“表”与“里”本来浑然,一千六百年前,嵇康作《声无哀乐论》,彻底瓦解了表面与里面之间的界限,此时,之所以分别出“表”与“里”,因为众生有差异,事物在运动变化,正可借此观察马萧三年来的画。

绘画始于表面,成于表面。表面决定里面,里面成就表面。习画之道,因人而异,有人从所谓表面入手,由表及里,比如莫奈,那色彩斑斓的表面,给我们带来阳光和幸福感。有人从所谓里面入手,由里及表,比如梵高,使发光发热的里面照亮并燃烧表面。也有人起于表面,止于表面,比如马奈一味耽于笔触涂抹的表面,却解释了现代生活里人的疏离。人各有性情,大师绘画所提供的“表”与“里”,后人能学的其实正是其表面,至于自己的绘画隐藏着怎样的里面,还看各人的性情才学。马萧由表面入手,他长期迷恋丹青先生的笔调,现在,又要把梅索尼埃的表面移植在自己的画布上,表面因层层叠印反而呈为半透明,开始显现出隐在底下的他自己的本来面目与如今的个人目标,力图为21世纪中国的山川与人物追拟19世纪欧洲绘画的文采流风。他近来的画,我对室内小景系列以及《盲人》和《南怀瑾》最有印象:室内小景的安静清冷,是知识分子画家笔底特有的气息,《盲人》是布鲁盖尔主题的故事新编,令人莞尔,《南怀瑾肖像》有一种沉缅于彼岸世界的气氛,总而言之,这些画作和他过去的画境是大为不同了。

三年来,乃至十年来,马萧作画,由表面出发,终于渐近其里,可喜而可贺。

2013年10月北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