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贾方舟
近千年来,传统文人画“以淡为宗”的审美趣味始终抑制着中国画向着色彩的方向推进。“以墨为主,辅以淡彩”,直至今天依是中国画的主流。一代大师林风眠曾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努力,但并未由此而形成一个以色彩为主要语言的强有力的流派。近年以来,致力于这方面探索的中青年画家多起来,大有希望出现一个在视觉上堪于油画媲美的“浓墨重彩”画派:它既能保留东方精神和中国画的基本素质,又能将西方近代以来的色彩成果大面积吸收进来,为中国画走向现代探出一条(当然不是唯一的)新路。
高润喜无疑是这条新路上一位的探索者。在他的作品中,由色彩语言所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取代了传统中国画中温文而雅的笔情墨趣。生命的激情、心态的骚动以及灵魂的焦灼不安在色彩的“碰撞”与笔触的“疾驰”中得到“排解”。较之重彩的云南画派的装饰趣味,高润喜的作品更富于绘画性和表现主义倾向。而这一点在本质上正与中国画是相通的。但在他来看,忠于自己的情感或许比忠于一个画种传统风格更加重要。
高润喜早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78年-82年),就不算“安分守己”。作为一个中国画系的学生却不断地去摆弄木刻、雕塑、油画。他是最早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启蒙”的青年之一。他也曾在纯水墨中走过一段,但他拿出来示人的终于还是对“水墨”的叛逆。就目前看,他走的似过了一些过分远离了东方的情调。但我深信他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他会拿出比这更成熟的作品来。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