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

时间:2012-12-12 13:52:47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境之佳者,人曰如画”,用是否“如画”来体会和把握我的雕塑创作方向,也许是我缺少创造性地精神而投机取巧,也许是出于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山仰止。但无论怎样还是很庆幸自己的选择。中国传统绘画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为我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和表达元素,这也是我认为最直观最简洁的接近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办法之一。

我喜欢初发芙蓉之美,追求自然清新、平淡的意境,总想从以形为主的雕塑中找到一个以神写形的自由状态。我的《国韵——生、旦、净、丑》系列人物的创作就是带着这种想法产生的,虽然是想以神写形的方式表达,但由于是四件组的形式,这就必然要考虑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整体意识。以整体为美是中国艺术创造的原则,这一点与西方古典美学中强调个体美、局部美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这是宋代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山水之川》中提到的关于山的表达方式。这让我终于找到了表达整体意识的关键。“远取其势”把四个人物逐一比作远山去追求其同一势,又将雕塑人物头颈胸三个空间关系全部压缩到一个平面中,最大程度的加强整套作品的整体性和上升感。(事实证明这样做非但没有削弱其表现力,反而使整体的空间感更加强烈)。同时在人物轮廓的处理时则着重于弱化人物的形象感,追求超以象外、虚实相生的效果,犹如雕塑中的残象、国画中的留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

为了能够“近取其质”我首先选择了国画造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线。以线存形,追求笔简形具,因为“画以简贵为上,简之入微,则洗尽尖滓,独存孤迥” 。尝试用绘画的平面形势与三维的雕塑艺术结合出具有中国意蕴的雕塑作品。因为线不仅是中国画的生命线也是我们东方民族意象造形的生命线。尝尽了“十八描”,最后选择“铁线描”,遒劲有力,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由于人物头颈胸被压缩在一个空间中,所以四个人物的形象和衣饰部分几乎全部由骨气充溢的线条在驾驭,形成整体上的“形质相近,气韵生动”。

在用色方面,则遵循随类赋彩、淡乎其味的原则。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芙蓉的境界。我努力在用色方面呈现出一种初发芙蓉自然平淡的美,这样也能使整套作品更为完整统一。

以上草草列举了几个“如画”的例子,显得很是粗浅,但正是因为使用了传统绘画的理论和方法让我的作品对现实的物象有了超越,这种追求从“是”到“似”的观念改变是从对“如画”的体会中得到的。不仅如此,在对传统绘画精神的追求中我逐渐的发现,中国艺术精神背后蕴含着一种中国文化独有的生活方式——艺术化的生活。作为一种审美理想和生活方式,“艺术化的生活”在过去的岁月中使古代文人墨客受益无穷,琴棋书画、同怡情山水一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理论便是这种审美的结果,因此便充满着灵气。以至能超越茫茫时空,至今感动着我们。从这一点看,传统艺术的创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保守的。那么回到雕塑“如画”的主题上。雕塑的创作也可以如画、也可以如诗、如生活、如我们艺术化的生活。这也许就会产生一种属于当代的创新,创新的艺术,创新的生活。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