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画:王方宇的艺术

时间:2012-12-06 10:00:09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王少方

我相信道,那是天道。天道是自然之道,或者是宇宙创化之道。书道,或者笔墨之道,同样如天道。我遵循对天道的理解来发展我的笔墨之道,我尝试通过书法的实践来更深刻地理解天道。

——王方宇

王方宇教授的生活和艺术在经历和成就两方面都是很丰富的。流转于两国,他成为一位被公认为在三个领域中耕耘而大有成就的人: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收藏。他出生并成长于其中的中国传统文人教育,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他后来选择的另一个家——美国——为他提供了机遇。考虑到这些独特的综合条件,王方宇的成就将不  可能被复制。

作为一位真正的文人,要理解王方宇,必须通过他奉献于这三个领域的多棱镜方可得到细察。在其中每一个领域,他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正如他或许已经指出的,  每一个领域对于他在其他两个领域的能力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来源。实际上,由于他始终如一地坚持中国传统文人思想,他创造了一个真正的“良性循环”:他在艺术上的成功助其学术,他的学术又推进了他的收藏,同时,他的收藏又刺激了他在艺术上的创新。还有,终其一生,王方宇都以极大的谦虚精神来约束自己的修为。尽管他因在晚明到清初艺术家八大山人( 1626–1705)的作品收藏方面成为引领性的权威而赢得声名,但他很少在其私人收藏的八大作品中钤上自己的收藏印。再者,尽管他一生在书法上很有成就并在书体上富有创新,但但他很少展示自己的作品。相反,他喜欢在每幅作品上精心选择的地方钤上自己一枚或多枚小印——更多的是来充实作品,而不是为了自我夸耀。 

1913年,王方宇出生在北京一个地位显赫而富有的家庭,他在家中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二。这个大家庭的庭院里充满了标志著成功的物品,其中也包括美术作品。王方宇  在一个知识得到高度重视的文化环境中长大,三岁时即临习书法,以为后来的官场  生涯作未雨之谋。然而由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的混乱,他的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1936年,在北京辅仁大学毕业之后,他便来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 1947年,他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大学中文教授的生涯。开始在康涅狄格的耶鲁大学,然后到新泽西的西东大学。他的事业很快获得成功,并取得稳定的地位。他因在教学领域取得学术成就而获得多次奖励,包括西东大学1969年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中文教师协会1970年授予的教师年度奖。在许多人看来是全职的这一段职业生涯里,王方宇能够探索另外一些兴趣领域,比如开发出第一个中文教学的电脑程序,在那个时期,这是带有开创性的。同时,他还延续在学术研究、绘画、书法等传统文人领域的探索。

中国书法传统

中国人长期尊书法为最高艺术形式。历史上,中国存在着多种文化和多种口语表达的方言。伴随五千年持续的历史发展,一个不变的因素是,凭借单一的书写汉字,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这种共通性符合政府事务和商业活动的需要。汉字提供一个便宜途径,使人们在跨越地理和文化障碍时,能自然而轻易地打开交际之门。从像形符号演化而来,汉字发展成表现意念、事情和行为的形像符号。汉字具有复杂的构成,有超过万字之多的字符,至少有六种书体的形式或风格。在中国社会中,个体的知识水平和书法技能,与他的社会地位是密切相联的。在基础的读写能力之外,社会常常根据他们的识字数量和掌握书体的能力来评判他们的知识层次。

书法艺术在中国地位的突出,深深地扎根在她的历史中。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书写的演变涉及多种媒介,纸和绢是其中最为流行的。镌刻书法的铭文在竹、骨、石(有大的  石碑和小的印刻)、木、铜和玉器等形式的装饰上可以被发现。收藏者高度重视带有书法的器物,部分是因为书法里的故事为器物的历史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因为书法笔画  的优美强化了它的整体呈现。这些特别的价值端赖于书法中笔迹的特征。惟有经过很多年笔法的练习,方能领略其中的美感。当然,要说“练习导致完美”这句话并非完全恰当;而“完美的练习导致完美”,才可能是一句合适的话语。

对于王方宇来说,他熟练掌握六种书体(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正书和行书),在中国传统科举制度中,这是一种能谋得很高位置的成就。一次,他问沈慧——他的共同生活超过四十年的夫人:“你为什么同意和我结婚?”夫人回答说:“你的字写得好呀,我父亲也是这么看的。 ”

墨舞

王方宇发现了掌握过去传统的精神约束的实践方式。在他的常规教育与传统训练之外,灵感的种子被播下,生成了他新颖而独特的书法形式。这里所说的新,并非所谓  新创。书法要立足于传统知识之上,同时“使之现代化” ——在某种程度上是扭传统与  自我为一体这过程中,他创造了一种革新书体,他称之为“墨舞”。

墨舞,结合了他的学术才能和艺术情韵。以他“五条自然原则”(协调、变化、平衡、力感和运动)为基础,并从他对17世纪画家八大山人作品的收藏和研究中汲取灵感,王  方宇释放出一种内在的创造动能,创造了这展出目录中所包含的作品。就像过去几个世纪的传统中国书法一样,高明的鉴赏者能在能量、运动、笔速诸方面想像艺术家的  作品创造。这些作品清晰展现出王方宇作为艺术家兼擅多能的才性。

让我们以王方宇两件作品——展品第5号“上山”和第23号“醉舞-I”——的比较为例来看这一点。

“醉舞–I”展现出快速的笔运功夫,通过迅疾的笔势创造出“飞白”效果,并使之渗入  左边的整个“醉舞”二字中,又反转来落于右下最后一笔。观者很容易发现在富有表  现力的、天真烂漫的笔迹中所体现出的艺术家的热情。

相反, “上山”,则显示出强度和控制力。粗犷浓湿的大胆运笔,显示出对笔、墨和形   式的完全控制。王教授在这里运用拙笔明白无误地显示出他的纵肆和放逸。然而,这  两幅作品都表达了将强烈生命表达和纯粹创造精神相融为一体的精神,唤起一种运动  感。实际上,在王方宇的一生中,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其书法的表演性特征:一是从创  作书法作品的行为本身,二是从他在两个分离的舞蹈回旋中所展现的灵感来看。

八大山人与王方宇:跨时间的精神对话

王方宇教授最富盛名的是作为特立独行的佛门画家八大山人的研究权威。八大是明皇  室遗胄,与王方宇相似,在他很小的年岁就显示出过人的智性。1644年明朝灭亡,八大 的生活进入一个混乱的状态,自此到他后来出山的近五十年时间中,他创造了大量书 画作品,今天有他数量众多的作品存世。

王方宇在八大山人的生活和艺术方面有创造性的研究,有多种研究成果出版,最后  出版的是有关八大深度研究的重要著作《荷园主人》(1990)。王教授也是一位收藏  家。所有收藏家都会受到时间、财力以及专门知识的限制。尽管作为一位大学教授囊  中羞涩,王教授还是将他的菲薄收入投到八大山人作品的收集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  的八大山人作品的私人收藏,一些收藏现存于华盛顿史密森尼尔博物院下属的佛利  尔美术馆。

良性循环的维持

王方宇教授说:“活在兴趣之时。 ”这是一句符合中国古训的话,也是一句涵义丰富的  话。尽管享受着娇宠少年的优渥生活,他的求知欲却激励他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并为官  场生涯和社会地位做准备,直到这一切被中国政治的变局打断。在经历其祖国之后政  府的衰落和不稳定的状况之后,经过反复考虑,他移居美国——一个愿意为辛苦劳动  的人提供无限机会的国度。他去国来美时一无所有,惟有知性和内在精神的驱动力;

他最终在三个领域——学者、收藏家和艺术家——赢得广泛的赞誉,在他的交往圈中,  他始终保持着罕有的谦逊品格。

王方宇所处时代的历史环境对他是一场灾难,又似是予他提供助益的友人。中国社会  的政治混乱,为他获得更高品质的中国书画收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从中国接受并  带到美国的传统文人教育,赋予他学识水平和专家的眼光,从而聚集起流传在中国之  外的八大山人作品的最大收藏。对八大山人的深入研究和崇敬之心,赋予王方宇的艺  术以灵感。

在《心画:王方宇的艺术》展出的作品中,王教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世界,他以自己的  个体体验来介绍传统中国书法。传统的微妙吸引高明的观者发现仍然在燃烧着的意  义世界中的意义。

《心画》是为时代而作的真正艺术。

Intoxicated Dancing I (Zuiwu醉舞 – I, cat. 23)

Go Up the Mountain 上山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立轴 墨笔 纸本 52 . x 26 . in (132.7 x 67.3 cm), 1981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