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自己 思考人生--我的北方情怀

时间:2010-10-28 11:39:00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占山>相关文章>

   “艺术家是不是他自己的最好的解释者”,这在宗白华先生翻译的《西方美术名著选译》中阐述得很清楚。其实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艺术家有艺术家的事,理论家有理论家的事,这就相当于养殖和屠宰是一个道理。养殖场只负责怎样把牛要好,至于包装上市,那是屠宰厂的事!“越俎代庖”那是自寻烦恼的事!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是值得记录的,也是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也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艺术家。

记得很多年前,我看过两本书,都是自传体形式的,一本是描写梵高的《渴望生活》,另一本是记述高更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是两个对艺术、对人生理解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以梵高的一只耳朵为代价,结束了两人的友谊。他们之间结束了争吵,但留给后人的争论还在继续着。

其实二人从来没有站在同一角度看待过同样的问题。一个是以生命自身为基点,以燃烧自身为代价,用心灵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一棵草、一株树,他都会倾注全部的激情。而另一个完全是站在生命之外的一个高高的金字塔顶,不停地追问着苍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伴随着这些疑问,他的灵魂早已畅游在久远的天河之水了。

梵高在给他弟弟写的信中,这样给艺术下过定义,“对艺术,我还不知道有更好的像下面的定义。这定义是:艺术,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这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这现实、这真理,却具备着一层艺术家在那里表达出来的意义,即使他画的是瓦片、矿石、冰块或一个桥拱……那宝贵的呈到光明来的珍珠,即人的心灵。(摘自《西方美术名著选译》)高更在自己的手札里描述“再回到那幅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我在我死之前把我的全部精力放了进去,(高更此时准备自杀),不加任何的修改地画着,一个那样纯净的幻像,以致不完满的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来。……”(摘自《西方美术名著选译》)

虽然两个人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梵高是燃烧完最后一滴血来阐明自己对艺术、生命、自然的热爱,以自身为祭品,改变人们对待“神圣”以一贯之的祭奠方式。高更则是完全把生命当作一个载体,以飞蛾扑火的方法完成他“凤凰涅盘”式的“光明之路”。

我自己有可能算不上我自己作品的最好的解释者,但这些年来创作每幅作品的辛酸苦辣,大概也只有我最清楚。二十年来,我不知疲倦地画着田园、农人和大地,不单单是那份不变的乡村情怀,还有着一份属于城市的社会关注。我是站在画家的角度去判断和思考这些问题,尽我一份对社会、对生命的责任。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大都生活在单一模式之下,单调的生活方式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怀有回归大地、回归自然的梦想。(节日长假的出行计划、周末的郊游……)这使我想起我上学时看过的一本由阿尔及利亚的作家加谬写的名叫《西西弗的神话》的书,书中讲:“荷马史诗中有这样关于西西弗的描写:西西弗重堕地狱。他在地狱里对那些肆意践踏人类之爱的行径十分愤慨,他获得了普洛托(罗马神话中的冥王)的允诺,重返人间,以惩罚他的妻子。但当他又一次看到这大地的面貌,重新领略流水、阳光的抚爱、重新触摸那火热的石头、宽阔的大海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阴森的地狱中去了。冥王的召令、气愤和警告都无济于事,……面对起伏的山峦、奔腾的大海和大地的微笑,他又生活了多年。……”诸神重又把他投入到地狱,处罚他不停地把一块石头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诸神认为在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而这位“荒谬”的英雄,却始终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微笑着面对这一切,因为他“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

现实生活中,“经济至上”给人们造成的单一生活模式,已无异于这位“荒谬英雄”所得到的“巨石惩罚”。希望我能用蘸满纯色的画笔,所画出的“撒满阳光的画作”唤醒那些身心疲惫的人群,给更多的人一个回望大地的空间。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诗意的民族,面对着祖国的秀色山川,只要你胸怀锦绣,都会因多娇的江山而诗意盎然,口中念念而有词,哪里分什么“意志”与“闲情”。有苏轼酒足之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有干隆爷饭饱后“夕阳芳草见游猪”的闲暇……许多年来,我怀着对祖国山河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的激情,几乎走遍了中国,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生养我的北中国这块土地,不论是行驶在太行的盘山路上,还是坐在辽沉战役主战场的山丘上……我都在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她,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她。每一次走进田野、攀上山岗,对我都意味着发自内心的感动。就让这每一份感动都化作一片片灿烂的颜色,泼撒在画中,泼撒在我深爱着的北方大地上。这让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在此感谢叶黎成先生及太太多年的厚爱,感谢张敏裕小姐的知遇之情,感谢柯老、艾轩先生、宋晓霞女士、焕青兄、子康兄及所有支持和信任我的朋友们!

                                                                                         占山2004年于绿雅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