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在这部书里的不少文章就是当年在博物馆里看展时我所聆听的教示。遇安师的讲话总是极有感染力,一旦落墨,更是从无丝毫苟且,笔力雄健,辞旨精朗,风致静深,是一贯的风格,却又以它的渊博与厚实,耐得反复温习。
***
这里的很多篇章都不是新作,但依然开卷如新,不仅研究方法没有过时,讨论的问题又何曾过时,比如写于二十年前的《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一文,对于今天热衷把“茶道”一词强加于中国茶文化的人们来说,实在要认真读几遍才好。《玉具剑与璏式佩剑法》、《刺鹅锥》、《水禽衔魚釭灯》都早已成为经典,广为学界采用。《中国梵钟》则是同类题目的奠基之作,至今显示着它厚重的分量。《固原北魏漆棺画》是“读图”的范本,于是我们知道,文献与图像的互证,终揭明的不仅仅是一事一物的性质与名称,而是它的背后吾人所力求把握的历史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从事古名物研究)扬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