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装饰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4-05-28 15:17:06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读书>

这场特别为中法建交50年策划筹备的展览汇集了宫廷或礼仪使用的面料、服装、为欧洲市场或皇室贵族打造的瓷器、手绘掐丝珐琅、青铜、美玉、奇石、琉璃、烤漆摆件以及老式海报和玩具等众多珍品。

此外还有出自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图书馆的著作、版画和摄影。整个展览被布设于两个楼层的 12间展厅内。展品依照主题而非时间顺序进行摆放,因为装饰艺术博物馆收纳这些工艺品的目的并不是重现中国艺术历史发展。事实上,法国和英国的装饰艺术博物馆是第一批关注这类藏品的艺术机构;早在这两国专门创建亚洲艺术博物馆之前,它们便在履行其他使命的同时注意到了这些工艺精粹。

元代景德镇瓷器,14世纪,釉下青花,直径45厘米。拉乌勒·杜塞涅尔(Raoul Duseigneur)1894年购藏,藏号7985,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Jean Tholance

1864年,法国工业应用艺术中央联会在世界博览会方兴未艾之际成立;1882年,该机构更名为装饰艺术中央联会(UCAD),也就是今天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前身。博物馆旨在激发艺术家与工艺匠师们的灵感,以“延续法国实用与美感相结合的文化和创作”。该机构早在1869年便对东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在巴黎工业宫举办了源自私人收藏的东方艺术品短期展览。来自中国乃至整个中东及远东的工艺品凭借其在外观、装饰、材料处理或制作技术上的与众不同成为法国及欧洲工艺品之外的一道别样风景,带给创造者们新的灵感源泉。

展览的前四间展厅呈现的便是这段装饰风格新意盎然的背景,展品包括艺术作品、出版书籍以及中国自1878 年起正式成为参加国的世博会资料。这部分内容是对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收藏家们的献礼;从儒勒·马西埃(Jules Maciet)、亚力山德里娜·格朗让(Alexandrine Grandjean)、保罗·帕尼耶(Paul Pannier)、夏尔·罗沙尔(Charles Rochard)到雨格·克拉夫特(Hugues Krafft)和大卫·大卫-威尔(David David-Weill),一个个名字与机构的发展紧密相连。

清朝长袍,19世纪,丝绸金银丝刺绣,长114厘米。雨格·克拉夫特1933 年捐赠,藏号28839,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 Jean Tholance

收藏中的精品珍萃多来自马里内(M. Malinet)、萨穆尔·宾(Siegfried Bing)、弗罗利娜·郎维尔(Florine Langweil)、罗朗·埃利奥(Laurent Héliot)等古董商。养蚕在中国已有4000 余年的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夏祖先曾严格保守着制丝的秘密,而丝织品也一度被作为货币使用。到了清朝(1644-1912),技术进步使丝织品产量激增,以服装为首的丝织产品开始逐渐进入权贵阶层之外的普通人家。

满清统治者确立政权后,在推行旗服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汉人传统。这种双重特征在衣衫与盔甲方面表现明显:剪裁取自满服,面料的图案与花色则延续着前代立下的汉人服制。清代对公服的规定极其严格,不同官品与宫廷各类职务均有对应的服饰;按功用可分为朝服和吉服两种。十二章、明黄和五爪龙纹为皇帝御服专属。十二章在雍正年间(1723-1736)制作的缂丝绒绣吉服上可以见到,以三色金线绣在烟褐底色上。文武九品官级以饰于官袍前后襟的补子区分,并有顶戴、朝靴、腰带和朝珠等作为补充。朝野之外,清朝上层男子的常服多为长袍马褂,女性则以袄配长裙或长裤。中国在15世纪以前是世界上唯一制造陶瓷的国家。明朝(1368-1644)期间,中国陶瓷产量大增,尤其是克拉克瓷等用于出口的瓷器。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与远东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茶叶、香料和陶瓷均成为中国和欧洲各家东印度公司的财富来源。从用于出口的白瓷、青花、五彩到在欧洲加工装饰的“订造瓷器”,这种独特材料令对制瓷仍一无所知的西方人魂牵梦绕。本次瓷器部分的展品多出自亚力山德里娜·格朗让、保罗·帕尼耶和所罗门·罗斯柴尔德(Salomon de Rothschild)的收藏。仅一个14世纪的花卉瓷盘便足以体现出元代(1279-1368)青花瓷工艺的发展。多件带有康熙(1662-1723)、雍正或乾隆(1736-1796)印章的展品则显示出景德镇四大官窑打造单色、青花、硬彩及粉彩瓷器的精湛工艺。

装饰艺术博物馆的掐丝珐琅工艺品收藏无论从造型装饰的丰富还是14世纪后半叶和15世纪初作品的数量看都堪称一绝。这些藏品大部分来自大卫·大卫-威尔1923 年的捐赠,博物馆为本次展览拿出了其中近70件。最后两间展厅中汇集了青铜、掐丝、奇石、漆器和琉璃等古香古色、深受文人雅士青睐的精美摆件。在古董珍玩之外,博物馆还特邀时尚品牌“上·下”为展览带来了20余件当代工艺品及家具。这一2010年在上海创立的品牌力图通过美轮美奂的设计作品传承发扬中国传统工艺。透过装饰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可以看到收藏大家们的选择和热情,从而感受到他们喜好的演变。借首次向公众呈现如此非凡收藏之机,本次展览也再度证明,该领域在21世纪仍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感源泉。

Béatrice Quette 展览策展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文化活动负责人

《嘉泽德鲁奥》五月刊

18世纪陶土花瓶

乾隆斗彩瓷瓶

从中国到装饰艺术

布勒座钟

艺术巴黎艺博会:从新视角看中国艺术

19世纪古董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