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干枯的树枝也可以讲述这座古老宫殿的传奇故事。 这无疑是一个迷人的故事,是一个用生命的生长和延长讲述的故事,是一个真正活着的建筑。或者,它根本不是建筑,而是一件公共艺术。其实它也不是什么公共艺术,它就是一个生命体,一片生长的树林;但它并不是一片普通的树林,因为这片树林和人类的文明、和一千年前一个帝国的兴衰故事连在了一起。方案完成后,我一度非常期待它的完成,但后来,我开始意识到,它的建成不是结束,而只是它的诞生的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也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2010年8月,我收到了建设中的宣政殿和紫宸殿的照片,尽管在我的预料之中,但它们的尺度还是让我感到震撼。差不多在同时,我也看到了网上的一条消息:西安大明宫宣政殿的金属框架刚刚建好就遭拆除,网民质疑不知道是哪位长官的意志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之后,我又收到了可能再复建宣政殿的消息。从我开始计划和形成这个方案,到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不到一年的时间,却经历了建后拆除又复建的过程。这两个宫殿什么时候得以真正完工,也不得而知。公园已经开始运营,但两座宫殿并没有真正完成。修剪树枝的前提是树木形成相对完整的树冠,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也许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六年。后来,许多人惊讶于这样一个方案竟然能够被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当时,几个看过方案的朋友都说它不大可能被政府接受。但我想,今天的中国也许是最具有实验性的地方,也是最有可能出现新的文化形态的地方。她的特殊性是不可复制的,极有可能生长出一种全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古老中国的,而是一种既包含了西方的,也包含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崭新的混合文化。她是在实验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在她之前并没有完整的经验可供参照,只能在实验中发生。也许,实验性正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无疑处在一个探索和变化的时代。中国的确在改变,但有些东西并未改变,或者正在改变中。这是中国的进步,也是我们很不熟悉、不知道福祸将如何安排比例的“新生活”。尽管中国这些年的成就比比皆是,但中国的问题也显得相当突出。中国社会的开放和成长造就了这一罕见的局面,就像一位满脸青春痘的少年正在经历着发育和成长。近代以来,中国失败太多,成功太少,这深刻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但中国大概不会太脆弱,中国的大和厚,总是生出问题来,但它消化问题的回旋空间被历史证明也是惊人的。中国不那么容易启动,启动了也不那么容易停下来。她需要时间,她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这座变幻不定的建筑,它的美丽是需要时间和生长来展现的。生命的局限是,每一个人只能亲眼目睹这无尽的时间长河中一个短暂的片段,而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片段去想象和理解那个恒久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