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朋友·知己·孤独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6 13:43:48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在绍兴安桥头带着鲁迅坐船去看社戏的那伙小朋友,途中争着要偷自己家田里的罗汉豆,后来他们间的友情又怎样发展虽不得而知,但无私和单纯心态的形成当缘于特定的生活环境。我的小孙孙在国外上小学时,学校离家远,中午自己买饭吃,他妈每天给他午餐费。有一次他忘了带钱,中午便饿着。不能向同学借钱吗?不能向老师借钱吗?不,他不愿,说别人也从不借钱。

友情诞生于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记得中学时代同班同学中朋友的分群大致是以用功程度和成绩优劣为凝聚力的。到了大学,各奔自己的专业,中学时代的朋友天各一方,起先还鱼雁往返,后来音信渐杳。失掉了共同土壤,瓜果日益异味。专业的选择,决定人生命运,在专业的人生道路中,结识终生的朋友、知己,胜于手足之情。投身文艺生涯的,艺术观和艺术品位几乎成了划分朋友甚至敌友的唯一标准。

意气相投,是由于怕孤独与寂寞,彼此寻找共鸣吧!一味探新路,长期探新路,坚持探新路的人往往是孤独者。当孤独植根愈深,触及异样的土,品到异样的味,这就很少人能知晓了,于是将感到真正的知己寥寥可数,甚至等于零。并非没有朋友与亲人,好鸟枝头皆朋友,一群群热热闹闹、高高兴兴、欢欢喜喜的朋友随处可见,但不相干的闲朋友反而增添了孤独者的寂寞感。

“上了朋友的当!”常常有人提出感叹。因为是朋友,才信任,才会上当,才更生气。朋友在变,没有不变的人,自己也在变。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每一阶段都有过朋友和知己。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朋友和知己都不能永远与自己结伴同行,分手了,留下怀念,然而许多的怀念浇灭不了永恒发展中的孤独,“人生难得一知己”似乎道出了真谛。

90年代

下一页垃圾
上一页鸵鸟·孔雀·老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短笛 第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