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旅行

印度达拉维 残酷和浪漫拼凑的天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28 14:57:15 | 文章来源: 《摄影旅游》

走进前先抛开成见

虽然达拉维表面看上去残败落魄,内部却像只五脏俱全的麻雀, 这里有电力供应, 有清真寺、 学校、 医院, 还有诸如皮革、 制陶、 纺织、小吃等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坊和蓬勃发展的资源再回收链条。很难想象达拉维每年都为孟买贡献高达6亿美金以上的经济产值。

上世纪80年代初,英迪拉·甘地就曾对一名英国记者说过: “如果你想知道些关于印度的情况, 必须掏空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 不要试图作比较。尽管惹人气恼,但它情愿一如既往, 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的秘密: 全盘接受生活,无论善恶” 。这种感受在我深入达拉维时尤为强烈,达拉维包括马哈姆和班德拉东地区的50多个社区, 来自不同地域、 宗教、 种姓,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挤在一个如此狭小的空间却能和平相处,流浪狗和乌鸦在乱糟糟的垃圾堆里争抢着食物,光着身子肚皮圆鼓的小孩在地上打着滚儿,而不远处一位老人神情自若地坐着,边喝奶茶边看着孟买镜报。

两名低年级学童在等待父母,在印度, 贫民窟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完善的教育为穷人立足城市提供了机遇。

在一家简陋的理发店,苏米正在为一个古惑仔模样的年轻人做莫西干发型。看到我好奇地张望,他停下手中的活指指我的相机: “进来,给我们拍张照” 。苏米3岁时跟随父母从比哈尔邦的农村来到孟买, 15岁开始在理发店当学徒,如今他靠努力拥有了自己的店铺,尽管只有不到4平方米,但说起这家店,苏米还是流露出几分骄傲的神情。 “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有吃、有住、有朋友” “就差个姑娘! ”一旁的蛊惑仔坏笑着说。 “在Bombay(孟买的旧称) ,只要你有住的地方,就能赚到钱。这里不只住着穷人, 也有大老板、 公司上班的白领、 警察和老师, 市里的房租贵得吓人, 你很难想象。 ”说完,苏米做了个夸张的惊愕表情。

Dhobi Ghat意为“洗衣人码头” , Dhobi是印度教的低等种姓, 专指洗衣人, 每天不停歇地工作只为赚取每月6000卢比 (约六百人民币)的辛苦钱。

当然,并不是生活在孟买的所有人都能接受和面对贫民窟。萨达,我在路上结识的一位精明的印度商人,在我向他聊起达拉维时表情略显失望。 “游客们总是喜欢来达拉维, 瞧这里有多么贫穷和糟糕,他们把贫民窟当作微缩版的印度,以为在这里就能足够了解这个国家。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萨达掰着他乌黑的手指说道, “四年前我在达拉维附近花一千三百七十万卢比 (折合153万人民币) 购买了一套98平方米的两居室公寓,和妻子女儿住在一起” 。他指着不远处一栋造型现代的高楼说: “瞧,那栋大楼,同样面积的公寓, 价格是我那套的三倍” 。随后,他又指着西北处铁轨一侧一片低矮灰暗的建筑说, “而那边则是达拉维” 。尽管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他还是难以忍受贫民窟的气味和环境。

贫穷和富有就这样如此近距离地存在着。也许,在萨达这样的中产阶级和更富有的人眼中,达拉维显得突兀甚至多余。但还是有将近100万人忍受着可怕的空气和狭小的空间,生活在这片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你能把它从众多 “疾患” 中剥离, 它始终能带给你惊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