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视觉与诗意—— 中国当代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4年11月30日——12月12日
日开幕式:11月30日下午4点30
展览地址:佛罗伦萨但丁故居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钟飙、雷子人、郭志刚、冯晓宏、卿泰卯、张蒙
策展人:张思永 林红育
学术主持:郭元平
特邀评论:Silvia Ranzi 希乐维亚•蓝紫
展览统筹:陶陶
主办:
佛罗伦萨但丁之家艺术协会
协办:
意中妇女文化友协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佛罗伦萨总领事馆
佛罗伦萨市政府
托斯卡纳大区
“视觉与诗意”中国当代绘画展 祝词
但丁故居艺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席
弗兰科·马尔嘎利
位于佛罗伦萨“但丁故居”艺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己任,我很高兴为六位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举办展览。这个展示空间180 多年以来一直是不同文化与不同艺术视角的相遇之地,这次举办新的大型展览,其标题为《“视觉与诗意”》,实现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交汇点:即在历史性的场地与中国艺术家的创新之间,而且还在绘画和诗歌之间。这次展览完全符合我们协会的传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沉浸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宇宙中,探索绘画与诗歌之间的深刻联系,这种对话有着古老的根源,但在这里演变成现代的形式, 且令人惊讶。艺术家的展出作品刷新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其视觉语言在诗意的抽象和亲密的现实主义之间摇摆,揭示了当代中国艺术身份的复杂性。作品中显示出中国传统符号与当代艺术语言的交织,形成了一段穿越深厚的中国文化的旅程,并在全球化和高速技术发展的洗礼下的重新诠释。《“视觉与诗意”》中国当代艺术展是一个需要仔细观察和深刻反思的展览。艺术家将图像和诗的意境融为一体的能力将观众带入了一种内心的对话,并从作品的内涵中受到启发,这次展览不仅证明了当今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活力,也证明了东西方之间可持续的对话。选择佛罗伦萨“但丁故居” 艺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作为本次展览的举办场地, 强调了中意两国希望相互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合作的价值。这个展览不仅让我们欣赏,反思, 而且也是通过艺术的通用语言与世界对话, 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机会。我们邀请所有参观者探索中国艺术的新领域,发现六位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符号和情感,他们沉浸在一种既植根于自己的传统又开放的视野中, 迈向全球。在此,我非常感谢六位在我们的空间展出作品的艺术家以及策展人和参与这个展览的组织和评论家的努力, 使得这次艺术的展示和文化交流得以成功。
参展艺术家:
钟 飙 Zhong Biao
1968年生于重庆
199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油画学会副会长
四川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
四川美术学院校友总会副会长
部分个展
2022钟飙:以形显态(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重庆)
2020显形——钟飙的图像世界(合美术馆,中国武汉)
钟飙—显形(Osthaus Museum Hagen美术馆,德国哈根)
2013幻真的宇宙—2013威尼斯钟飙艺术现场(圣玛利亚教堂,意大利威尼斯)
部分联展
2023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成都市美术馆,中国成都)
2019第十三届哈瓦那双年展(哈瓦那大剧院画廊,古巴哈瓦那)
第十四届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巴西库里蒂巴)
《云水怒》纸上综合材料 112×195cm 2024
《趋势深处的量子潮汐》纸上综合材料 112×195cm 2024
钟飙:“态"是事物内在的普遍联系和潜行动能,永不停息地潜移默化;"形"是"态"在具体时间和空间中聚合的外貌,艺术通过对"态"的觉悟、感知,进而表达,来释放现实深处隐藏的形态。这也蕴含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之底层逻辑。随着时过境迁,艺术则态变形随,这一永续的动态"显形"过程既是创新的有效机制,也是作品的意义来源。艺术创新不断地把现实深处的秘密变成常识,把潜移默化的趋势变成波澜壮阔的潮流。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创新持续刷新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更像是生活的译码器,不断释放生活本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魔力。我的作品致力于透过纷呈的世相,探寻现实深处浩瀚的普遍联系和潜行动能,并运用创造性的艺术语言,把现实世界的人生观与能量世界的宇宙观结合起来,在多维时空中建构现世的理想国。
《化石树》纸上综合材料 112×195cm 2024
《浮游季》纸上综合材料 112×195cm 2024
雷子人 Lei Ziren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起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2012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后;2012-2023年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关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视觉生产及图像叙事。艺术实践包括:当代水墨等架上绘画创作、陶瓷创作等。
雷子人:关于《早春》
历代《墨梅》作品隐含着复杂却稳定的文化指向,制图者内心都怀揣着希望,也许不切实际,却愿意执着于内心的风景——春天是可以期待的。
有别于北宋郭熙的《早春图》,我无意将现实中几近萧瑟的冬天温暖在笔下,尤其当耳边寒风呼呼作响时。
梅花落的诗意难免有些矫情,疑惑只能化解在画里。
春天终归要来,也会去。
一只喜鹊死了
躺在京郊麦田
身上没有血
冻土与枯草是它的床
收割完的麦秆露着切割的斜痕
像一把把倒立的尖刀
天上的飞鸟叫声清脆
看不见死去的同伴
落叶翻卷
浮云泛黄
滑向死鸟的翅膀
2015年的冬天
首都机场辅路上洒满了午后的阳光
搭乘火车
要去向远方
扛着枯枝的男人
听不见鸟语
闻不到花香
不愿去安慰濒死的鸟
红线
从发芽的种子开始
越过山丘
冻土
将青空缠绕
与她牵手吧
等待早春
就算是下一场零落的花雨
云山也会微笑
早春 局部
早春B、AP -3/6 60cm x 180cm 木板 2015
郭志刚 Guo Zhigang
生于 1965年、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在国家艺术权威、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作品800余幅。绘画作品在中国北京、上海、湖北、西安与法国等地重要美术馆举办10次个展,作品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馆、美国纽约洛克菲勒艺术中心、新西兰汉密尔顿博物馆、韩国首尔美术馆、日本京都美术馆、台湾台北、高雄与桃园美术馆和香港艺术展览中心等地多次展览。作品荣获七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鲁艺杯”奖、八次中国西部美术年展“高原.高原”金银铜奖,和“陕西美术创作奖”及十三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与壁画展等全国奖项。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特别荣誉奖,湖都.古都中日美术交流展金奖,日本贺滋县省长奖。出版学术著作有《何时为艺术》、《骨症》、《魂兮归来》和《失眠书》。
千秋.雨 365X245CM,纸本.墨,2014
郭志刚:行走的路上,走着走着,我走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这行走,不小心就被谁开枪打死也不知道,因为你处于乱枪飞溅的时代环境下,怎能逃生?既使你命运好极了,其结果也是惊魂未定的肉心震颤的生命残余。其所谓剩余的一点骨灰似的残骸材料,又怎能担当起那坚固的堡垒而不被子弹打穿呢,所以就水墨的材料本身而言,它的命运是迟早的悲剧,因为是骨灰,你不能把它抬高装到盒子里吧,那会更让人毛骨悚然。语言的意识与技法的形成总离不开环境与土壤,同时更离不开内心的理想与信仰。近10年的水墨探索与油画研究,总是挥之不去里寻找一种本质的根性是什么?于是我越过山丘,奔向大海,又踏上沙丘,穿过历史的遗迹,直到看了长江、黄河与山脉、丛林的生命和天空、海洋与沟壑、生物的多样之后,才倍感绘画的描述是多么的缈小和不自量力,但我又不得不接着为之继续。
千秋.沉睡 590㎝x360㎝ 纸本.墨 2019
千秋.床 590㎝x360㎝ 纸本.墨 2020
冯晓宏 Feng Xiaohong
1964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
198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
1990年以来从事建筑设计,同时进行艺术摄影与绘画创作。
艺术经历:
2022《一个建筑师的色彩观》冯晓宏作品个展,陕西禧福祥美术馆;
2022《共时·切片》陕西当代绘画十人邀请展(宝鸡站),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2023第十七届《古都•湖都艺术大赏展》日本京都市立美术馆;
2023《共时·切片》陕西当代绘画十人邀请展(西安站),陕西省图书馆;
2023《共时·切片》陕西当代绘画十人邀请展(临汾站),临汾市图书馆;
2023《时空探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当代艺术邀请展,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
2023《形色》艺术西安跨年展,山·美术馆;
2024《ART CAPITAL国际艺术展》 ,法国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
2024《艺术没有圈儿》,“隔水问”西安当代艺术群展,张楚音乐工作室;
2024《艺术长安博览会》,西安市居然之家(曲江);
《万象·浸1》纸上丙烯105cm×75cm 2023
冯晓宏的绘画力图将色彩的情感化, 他想表现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他的《万象·浸》系列作品通过对色彩的纯粹性本质的发掘来表现“广”与“微”两种视觉经验,以色彩的融合、浸入、冲突、流变、等方式,表现出自由的、偶然的、随机的创作状态,在寻找作品新的语言逻辑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艺术本体语言固有经验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和未知。同时,通过绘画与观者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引导观者思考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所体验到的生命情感与情绪。
《万象·浸2》纸上丙烯105cm×75cm 2023
《万象·浸3》纸上丙烯105cm×75cm 2023
卿泰卯 Qing Taimao
笔名卿成,当代水墨艺术家,现居北京。
个展:
2022-2023年《独白和歌咏》卿泰卯个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21年《万物:重新命名》卿泰卯个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21年《月下漫步》卿泰卯水墨作品展[南昌千年时间艺术中心]
2018年《脱羽记》卿泰卯水墨作品展[汉威国际艺术中心]
2017年《卿成的药方》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
2015年《陌上花开》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
2013年《诗·意》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
2013年《禅心见寂》卿成水墨展[北京QING艺术空间]
2008年《在别处》卿成水墨个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群展:
2023年《我是你——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个体与集体身份》
第十四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双年展中国单元[佛罗伦萨达巴索古堡]
2023年《在所有陌生的地方总有熟悉的月亮》宋庄艺术30年主题展[北京茂空间]
2023年《跨越与融通》中国当代艺术展[萨尔瓦多国家展览馆]
2022年《未来与时代性》第14届哈瓦那双年展[古巴国家图书馆]
2021年《2021:时间的突围》20位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北京千年时间画廊]
2021年《艺之本》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
2021年《艺之本》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北京科学技术馆]
2019年《究其所思》中国-南非艺术家对话展[南非德班美术馆]
风从何道来 140x230cmx3 宣纸水墨 2024
卿泰卯:关于《风从何道来》三联组画的思考
“风从何道来”出自《圣经》传道书,简单直白的一句话,道出了自然中最常见的事,都是造物者精妙而伟大的作为,我们身处其中却不知晓,不自知。如画中的湖石从宋朝至今,一直都是为文人雅士所好,如画中的苍松秀竹,盘枝错节依依不舍的与湖石共生,最终都会坠入虚空,人终将逝去唯自然永存。
水墨媒材如何延展?关于水墨的探讨,理论似乎已经穷尽了诸般可能。水墨这种由“书写性+纸媒介”构成的话语体系,在语言性实践趋于封闭的情景下,材料性实践成为不二之选。这种基于西方现代绘画范畴中的思考对于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又有怎样的可能呢?我的实践方案:传统意象+材料语言+空间装置。 这批新作的感觉颇类似日本当代的侘寂风,以水墨装置的反差性美感介入当下的众声喧哗。这种通过采用手工宣纸与水墨描绘相结合的方式显露出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金银颜料的斑驳与水墨的沧桑呼应着当代文化中的穿越性特征。
对画面“完整性”的反思。这批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的另一特征是将完整的画面以物理的方式剪裁与重构。一度令人趋之若鹜的画面完整性神话被打碎。将矩形画面按所描绘事物的形与走向剪裁,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布展时将残留的部分随心所欲地摆放,令画面从完整性变成多样性,从唯一性变成生成性。局部剪裁下来的画面形象被放置在任何相关联的空间与位置上,令静态作品呈现出一种奇妙的舞台性与荒诞的戏剧感,恰似一幕古典题材的实验话剧。此时,被水墨固定的传统主题及叙事因残缺与重组被打开而四下漫延。
虚空之地1-2 200x250cm 宣纸水墨 2023
虚空之地3-4 200x250cm 宣纸水墨 2023
张蒙 Zhang Meng
张蒙(张宏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
个人展览
2023 意境与诗性 — 张蒙绘画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23 闻 — 张蒙东京个展,Another Project Tokyo 画廊,东京,日本
2024 境·景 — 张蒙个展,悦·美术馆,798,北京
群体展览
2016 《癖境》,伦敦The Building Centre,英国
2016 《浮世》,伦敦Espacio画廊,英国
2016 《拆》,伦敦5th Base画廊,英国
2017 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夏季本科毕业展,伦敦,英国
2018 “Overloaded”,伦敦Mama Gallery Chelsea,伦敦,英国
2018 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伦敦,英国
2018 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
2018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年展青年画院作品展,北京
2021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教学观摩系列双个展,北京
2021 中意青年艺术双年展
2021 《无蔽之地》巡展,北京、赤峰、南京
2022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北京
2023 新象·帼风 — 中国女画家协会青年画院、书法院美术书法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
2023 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济南
2023 艺术让乡村更美 — 阿尔山写生与创作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北京
2024 风华正茂 — 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提名展·当代艺术展,荣宝斋,北京
2024 法国巴黎大皇宫国际艺术沙龙,巴黎,法国
2024 智慧之眼 — 当代女性艺术展,金鸡湖美术馆,苏州
2024 心境映象 — 荣宝斋当代艺术展暨木版水印特展,巴黎,法国
境景 2019 布面油画 80cm×120cm 2019
张蒙 :我的作品,其核心之一,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再情景化和重新阐释。我痴迷于山水画的意境,欲寻求以现代方法表现东方美学的可能性。山水是在中国已有1500 多年创作经验的一类绘画,而今在中国艺术中有“新山水”之说。某些中国艺术家以山水为素材,以当代方式进行创作。 但我认为很多作品徒具形式,而观念依旧。因此我要在传统山水画和当代艺术实践 之间,把握一种平衡。天地自然是我一向钟爱的主题,也是我坚持不辍加以利用的核心元素。它赋予我更多机会去探索 和表现它的神秘气势。我不仅喜欢高山耸峙、大河奔流的山水,我还喜欢自然中的小细节和纹理中生 发的万千气象。如在某些潮湿之地,墙上生出青苔霉菌,形态各异。我喜欢观察角落里这些不易被人察觉的景致。
在中国文化中,水光山色,寓意深远。水不止为水,也寄托艺术家之情怀。此外,艺术家的灵感不只来自他们的生活,也来自其内心和对自然世界的想象。对我而言,潮湿之地生出的天然纹理,让我对自然充满幻想和痴迷,而这些纹理变幻万千,莫可名状。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当我长时间盯住一道纹理,我似乎可以看出动态与轮廓。所以我喜欢用柔软的墨色,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而不勾画轮廓。在我眼里,我能感受到它们的色彩和形状所具有的独特美感。而且,所有这些纹理,都是自然的馈赠而非人工创造。我的作品受山水画思维方式的影响,运用综合感知,不仅用眼睛观其形色,也嗅其味,闻其声,还用心灵感受。在我的观念里, 如何评判一幅画是否再现一片美景,不在于画中山川树木是否惟妙惟肖,而在于画面的整体意境。
浮世 2019 布面油画 90cm×120cm 2019
《闻 2015-1》布面油画 100cm×100cm 2015
关于但丁之家
在佛罗伦萨带有中世纪历史元素的老城区, 被誉为开启文艺复兴新世纪篇章的第一位诗人但丁故居的一侧, 是佛罗伦萨“但丁之家”艺术家协会所在地。这个协会成立于 1843 年,至今有181年的历史,这里一直是艺术家之间的聚集,以及热爱文学艺术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场所。“但丁之家”艺术家协会通过密集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文学艺术学会来保持文学艺术价值的完整性,既保持出对古典文化的记忆,将固有的历史和艺术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审美结合起来,展示出新时代的文化环境。
在“但丁之家”艺术协会拥有三个用于艺术展览的展厅、一个会议室和音乐厅,上还有一个历史档案馆。协会的档案室中,保存着自1843年美术协会成立,接着1855年成立了艺术中心的珍贵资料。18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艺术家的聚集地,至今在会议室还保留着著名艺术家的自画像、雕塑、蚀刻版画以及在艺术家参加城市与国家级绘画艺术比赛中的奖章。
2023年在协会成立 180 周年之际,一本带有传记的《艺术家的聚集地》在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 (Palazzo Strozzi) 发布。艺术史学家,评论家,记者,艺术家代表纷纷介绍了协会所推动的活动和最值得关注的来自美术馆保存的作品目录。正如大区主席尤金尼奥·贾尼 (Eugenio Giani) 在书的序言中所回忆的那样,“但丁之家”艺术家协会名录中既有十九世纪著名的点彩派Macchiaioli 的画家,也有著名十九世纪著名画家 Signorini、Giovanni Fattori 和 Silvestro Lega 以及 20 世纪的当代艺术画家 Ardengo Soffici、Pietro Annigoni 和 Primo Conti。艺术家之间的相聚,也激发了十九世纪末的“东方主义”到未来主义的潮流。见证了从十九世纪意大利的复兴运动到当代佛罗伦萨的文化运动,以及今天佛罗伦萨向世界开放的的最佳时刻。
今天它不断地提供丰富的艺术文化节目,也通过对当代艺术问题的辩论而活跃起来,并且无论如何都可供有兴趣在历史场地展示其作品的艺术家和收藏家使用。(图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