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图灵的爱人——机器情感与人类情感

图灵的爱人——机器情感与人类情感

时间:   2020-12-09 14:51:37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讯 >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济南市美术馆

策展人:阳烁、王硕

参展艺术家:陈抱阳、耿雪、Hidden Group (刘兆鑫,陈熙,宫一宁)、Justine Emard、林科、Kuki&BlenderBot、Martin Creed、Ryan Kuo、隋建国、Stine Deja、王志鹏、薛雷、徐戈

1950年,阿兰·图灵(Alan·Turing)在他的经典论文《计算机与智能》提出一个测试:你独自呆在房间里,用电脑与另一个房间的两名对象进行交流。你必须根据对方的回答来区分,哪一个是人类,哪一个是计算机。两年后,图灵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测试:如果让一台计算机作为测试者,如果超过30%的裁判误以为在和自己说话的是人而非计算机,那么这台计算机就通过了测试。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青策项目“图灵的爱人:人类情感与机器情感”以“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真实人生经历为明线,试图呈现他与儿时唯一的朋友克里斯托弗从“相爱—失去—思念—寄情于机器”的过程。克里斯托弗在一个暑假之后意外去世,图灵长大后将他亲手制作的“图灵机”命名为克里斯托弗。图灵穷尽一生似乎都在想要证明:机器终有一天会思考,到时他的爱也就有了回应。

在这个故事外壳之下,展览真正想要讨论的是“人类情感和机器情感”这一主题。选择从情感层面入手是因为,尽管人类在理性层面的游戏中总是输给机器,但人类似乎很有把握在感性层面上统领和控制机器。人类创造了情感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它能够识别、理解和模拟人类情感,所以它所拥有的所谓“情感”始终在人类情感的辐射之下。在此背景之下,本次展览试图讨论以下问题:

•       什么是人类情感?

•       当人类将情感投射于机器时,机器如何模拟人类情感?

•       机器是否可能打破人类中心主义之下的情感定义,表现出不同于人类情感逻辑的机器情感?

本次展览由青年策展人阳烁和王硕共同策划,展出了13位中外艺术家的14件作品。参展的艺术家包括(按首字母排序):陈抱阳、耿雪、Hidden Group (刘兆鑫,陈熙,宫一宁)、Justine Emard、林科、Kuki&BlenderBot、Martin Creed、Ryan Kuo、隋建国、Stine Deja、王志鹏、薛雷、徐戈。

隋建国《云中花园-折枝之一》 光敏树脂3D打印及钢管结构 2020年

隋建国展出的是今年的新作《云中花园-折枝之一》。“折枝”呼应了传统中国画卷中的零枝碎叶,用以指代零碎的数据。许多零枝碎叶构建成了花瓣,许多花瓣构建成了一株花,而许多株花构建成了花园。零碎的数据不断累积构成了数据云,而人类的记忆也是一种积攒于数据云中的零碎的时间与零碎的空间。或许观众可以在这片云中花园中寻找到过去记忆的形态。

马丁•克里德(英国)《Work No. 1701》2013年 Martin Creed.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20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最值得关注的是英国艺术家、“透纳奖”的获得者Martin Creed展出的影像作品《Work No. 1701》。4分多钟的镜头里出现了甩着手往前迈步的胖女孩,单脚跳、颠累了要歇一歇的高瘦男人,踩着口令踏步摆手但上下台阶时会不由自主顺拐的白发奶奶……以下是艺术家的自述:“生活就像舞蹈一样。你住在你的身体里,只要你活着,身体就会运动。在生活与工作当中,你总是在使用你的身体,例如改善你的身体动作或尝试改善它们的动作,以产生更大的效果。利用你自己的身体。我认为人们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局限性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人们的运动方式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人们以自己的方式穿过街道、穿越世界。要是你能把它写成一首又唱又跳的歌就更好了。”策展人认为这件作品完美诠释了情感,简单重复的镜头语言或许可以代表一种机器的逻辑,欢快的朋克摇滚乐的无限循环则代表了一种逐级递进的、积极乐观的人类情感与精神。

Kuki&BlenderBot(美国)《机器人之战(潘多拉机器人vs Facebook机器人)》AI聊天直播 2020年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近期在网络上被热议的、通过图灵测试最多次数的机器人Kuki(由Pandorabots公司研发)和Blenderbot(由Facebook公司研发)的大型在线相亲现场。Kuki明显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商和情商,而BlenderBot则被网友冠以了“妈宝男”“直男癌”等称号。此外,还有法国艺术家Justine Emard的《Soul Shift》(2018)、纽约艺术家Ryan Kuo的《Faith》(2019)、旅德艺术家薛雷的作品《情感》(2020)等作品都是在国内首次展出。

Hidden Group ( 刘兆鑫,陈熙,宫一宁)《The Stranger》装置,影像 2018年

展览结构分为四章。前三章分别从“秘密的爱”“失去”“回忆”的角度来阐释人类情感的复杂和微妙,并尝试讨论当人类把情感投射在机器上时,机器的反馈到底会回应人类的期待,还是偏离人类的期待?第四章“你好,克里斯托弗”则试图讨论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情感定义的“机器情感”是怎样的。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影像 2015年

阳烁和王硕均为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现分别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们对于“人工智能情感”的话题进行了超过2年的关注。近期由他们撰写的论文《人类情感与机器情感:人工智能领域的情感研究》即将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行的《美术馆》第3期刊出。根据他们的研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情感的表达或是识别人类情感表达并不被认为是“拥有情感”,而只有当其干预和影响其行为的组织时可以被认为是真正“拥有情感”。给机器人灌输人类情感的指令并不能被认为他拥有了情感,只有赋予机器人主体情感调节机制才被认为是一种真正产生机器情感(artificial emotion)的尝试(Damiano et al.,2015)。除了“人类情感”之外,或许机器也会慢慢具备产生“机器情感”的机制的可能。博特略和科埃略(Botelho and Coelho)就曾机器情感作出定义:“我们关注在人工智能主体中表现过程的架构,它们的同情感与人类主体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通过类比,我们将这种过程称为‘机器情感’”。

贾斯汀·伊玛德(法国)《灵魂转移》影像 2018年

机器是否一定需要人类情感的投射才能表现出情感?机器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情感逻辑,而这个情感逻辑可能完全有别于我们一贯的情感认知?在未来,机器很有可能会放弃模拟,通过主动地在它主宰的网络世界抓取数据来建立它的情感体系。也许,我们很快就要进入人类情感和机器情感共存的时代了。

林科《屏幕快照 2016-04-17 下午11.46.20》摄影, 装置, 收藏级微喷打印 2016年(展览现场图片)

“图灵的爱人”展览将于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3月12日在济南市美术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此次展览是济南国际双年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国际双年展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美术馆、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济南市美术馆协办,山东美术馆作为主展区吸引了全球17个国家约110位艺术家参展,7个青年策展项目则将集中在济南市美术馆呈现。

 瑞恩·郭(美国) 《Faith Mac》应用程序 2019年

斯泰恩·德娅(英国&丹麦) 《外乡人》3D动画 2018年

王志鹏《Flow void》声音影像 2017年

徐戈 《Puzzle》赛博格装置 2013年

薛雷《情感》语音影像交互装置 2019年

图灵的爱人——机器情感与人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