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时间:   2020-11-02 16:02:12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出品人:杨净

策展人:徐骥

联合策展人:宁静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7日-2021年1月4日

展览地点: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70号  徐悲鸿美术馆·重庆

主办单位:中国重庆市江北区委,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徐悲鸿纪念馆

承办单位:重庆市江北区文化旅游委,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

学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

展览视觉:Gervision格局创界文化

徐悲鸿美术馆·重庆

三人行

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风起云涌的一年,新文化与旧文化交流激荡,此起彼伏。这一年,已经65岁的齐白石在北平刚买下跨车胡同15号的院落不久,这位民间乡野起家的国画大师终于在北平的艺术市场站住了脚,结束了北漂的生活。他只是一个画家,不关心时事,只是觉得国画应该求新求变,和传统的文人画拉开距离。他的这种勇于变革的性情确实与那个时代的精神暗合,但对他而言这不过是湖南人天生的“霸蛮”不服输而已,既无关新思想,也无关旧思想,他既不怎么看古画,也不怎么看别人的画,除了在老家与湖南的几位业师学书画外,近人他大概只学过吴昌硕,并且凭这股霸蛮之气自成一家,后期与吴昌硕双峰并立。当时的齐白石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还被林风眠聘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专科学校的中国画教授。这是齐白石第一次被传统国画界之外的艺术家所看重。林风眠对齐白石的认可只是一个先声,翌年,齐白石才真正等到了改变他艺术命运的伯乐—徐悲鸿,或许这是齐白石的天命,只有受过西式教育,能够从更开阔的眼光来看待他的艺术的人,才会认为他这样一个乡土出身的画家也可以当大学教授。因林风眠不见容于传统派,很快便辞去北平大学艺专之职而赴杭州任西湖艺专校长去了。

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在宅中合影

与白石老人不同,张大千对习古人充满了热情,正因他有集古人之大成的天赋和努力钻研,他模仿的功夫堪称奇才。也是在1927年,张大千仗着仿石涛乱真的绝技在上海初露头角,开始了他 “海漂”生涯。不过他和齐白石一样,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画家,并凭着过人的天分和情商,每日呼朋引伴,过着自由的艺术生活。

1936年,徐悲鸿带艺术系学生赴黄山写生,巧遇张大千,并合影留念

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摩登的城市,新文化新思想在那里有尚佳的土壤。这一年,悲鸿先生刚刚赴欧学成归国不久,在上海与田汉、欧阳予倩共创南国艺术学院,这所学院以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种门类来推动现实主义艺术对普罗大众的关怀与启蒙,徐悲鸿正是在这一年初识了张大千。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虾》,宣纸,101cmx35cm,1948年

1928年,徐悲鸿赴北平受聘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结识了齐白石,对于自觉担负起复兴中国美术、改良中国画大任的徐悲鸿来说,其“大胆吸收新的以写生为基础训练”是他的教学方向,但徐悲鸿的艺术理念与北平的氛围格格不入。他在北平孤掌难鸣,不到三个月就束装南归了。春季开学,徐悲鸿就回到中大艺术科的课堂上。尽管徐悲鸿最初的教育生涯是从受挫开始的,但这丝毫也没有损坏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天赋。所以虽然在艺术理念上徐悲鸿与齐白石、张大千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徐悲鸿欣赏并推崇这两位日后同被尊为大师的艺术家,甚至可以说,对这两位的发现是徐悲鸿成为伟大教育家的一块试金石—发现别人的长处还能给予无私的支持,是一个教育家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在结识齐、张二人不数年后,徐悲鸿很快便认定他们是在“师造化”一途悟得大道,能一改国画颓势的当代艺术家。二人各自最著名的标签—“五百年来一大千”与“致广大、尽精微”,便出自徐悲鸿的盛赞。在之后的岁月里,悲鸿先生对两位知己的推介推崇、相助相济可谓不遗余力,齐、张两位大师更视徐先生为毕生莫逆之交。悲鸿先生不但为他们编辑出版画集,并亲撰序言,而且在1942年重庆磐溪石家花园创立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并非今日之同名院校)时,所聘正研究员唯有齐、张二人—尽管他们当年并不在渝。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宣纸,100cmx34cm,1948年

有意思的是,虽然三人订交之后共同参加过多次与其他艺术家的联展,且其中有不少更是悲鸿先生策划筹办的,但他们在世之日却只举办过唯一的一次三人联展—1947年10月18日,天津永安饭店。而当时的整个10月,徐悲鸿都身处艺术论战的漩涡之中。他面对的是北平固守旧传统的画家群体,他与他的追随者作为革新派,与传统派进行了一场关于国画新旧之争的持续而密集的舆论战。这次联展就举办于这场论战益趋白热化的时期。就在同一天,悲鸿先生论战的对手通过北平市美术协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他此前刊于《中央日报》的《建立新国画基础》发表了辩难。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蛙》,宣纸,101cmx35cm,1948年

事实上,齐白石、张大千与徐悲鸿在追求雄强、求新求变以力改国画颓势的目标上是“革命的同路人”,三人各自有“师法自然”的通途。张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风,食古能化;齐白石取材民间,求朴拙之气,与腐朽传统拉开距离;徐悲鸿则西为中用,致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来改造疏离生活、纯粹以笔墨游戏为尚的明清文人画主流。三人虽互相欣赏,但取径不同,风格趣旨各异,因而此前三人从无同展,固永安饭店的这场大展显得极不寻常。展览的具体情形或许已不可考,但对齐、张二位大师而言,这次联展很有可能是对挚友悲鸿先生的一次以画代说的声援。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宣纸,100cmx34cm,1948年

次年,徐悲鸿与张大千、齐白石分别即兴合作了四幅水墨,这四件精品也是三人在国运将变之际的最后合作。此后,徐悲鸿与齐白石留在了北平,迎接解放的新中国,成为至今仍影响中国的伟大画家,而张大千则游历世界,在西方赢得了“东方之笔”的国际声誉。

齐白石 ,《月下寻旧图》,宣纸,151cm×42 cm ,1930年初期

艺术如何发展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论争不过是每个时代各自的问题表征罢了。艺术家们各持一词,都是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时代的问题。对徐悲鸿先生而言,齐白石的艺术不师古尚古,而张大千尊的是他理想中尚未衰落的晋唐艺术,两位大师代表了他理想中的两端—古与今,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两端都以“造化为师”,所代表的是古今最雄强、最有朝气、最有生命的中国画,而悲鸿先生自身兼取中西最优秀的艺术修为以改造中国画颓势的执念,使得徐、齐、张三人的艺术在徐氏理念中构成了一条古今中西交汇的序列。或许我们大胆猜测:上个世纪的那场联展是悲鸿先生内心深处的对北平论争的一个申辩,他想呐喊的是以一种更高维度的境界与视觉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艺术,这是一种能够跨越古今中外的宏大感观。如果评徐悲鸿先生是将中国画里融入西方绘画方法,那么周游世界的大千先生是让西方能够理解中国博大艺术精神的交流,是一种“东风西渐”式的努力,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三人打开了东方至西方双向交流的通途。

我们跨越时空,邀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这三位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美术家(力作)相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院址,以补78年前他们未能如愿同舟并济之憾事。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将伟大的艺术家们再度交汇,启示的就是我们前辈早已展现过,如今却被我们遗忘的宏大视野,这种视野不仅往来千载,而且跨越东西,它让我们不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观中国艺术,还可从当下、从未来看中国艺术,不但从本民族看自己的艺术,还能从世界感中国艺术,甚至从中国探世界艺术。

艺术家简介


徐悲鸿

徐悲鸿

原名寿康,后改名悲鸿。江苏宜兴屺亭镇人。少时随父刻苦学习传统书画,一九一九年留学法国,深入研习素描和油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三十年代在欧洲各国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展览,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抗战期间,在南洋、印度等地多次举办画展,筹款支持抗战。一九四九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徐悲鸿中西绘画皆精,在引进西方写实艺术的同时提倡关注现实,主张﹃传统中国画的改良﹄,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曾创作《九方皋》《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大幅历史主题绘画,影响甚巨。尤以奔马闻名于世。

齐白石

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初以木匠为业,后专门拜师学习诗画,后成以书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一九一七年赴京后,结识京城名家陈师曾,在其鼓励下,开始﹃衰年变法﹄。一九二二年所画山水绘画被陈师曾携往日本,卖价丰厚,由此在北京扬名立万。六十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卢沟桥事变后辞教蛰居,拒与日寇汉奸合作。一九四六年被徐悲鸿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教于清华大学营造系。毕生受徐悲鸿推崇,与徐为莫逆之交。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一九五〇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一九五三年被文化部授予﹃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同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一九五六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国际和平奖金。九月十六日于北京医院逝世。

张大千

张大千

张大千,名张爰,一八九九年生于四川内江。曾赴日本京都学习染织,由日返沪后拜上海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因念未婚妻谢舜华去世而曾出家为僧三月,法名大千。一九二一年开始临仿石涛,渐在上海扬名。一九二八年与徐悲鸿初识于上海,此后成为毕生知交好友。一九三七年因七·七卢沟桥事变困居北平,应故宫文物陈列所之聘,任国画研究班导师。一九三八年,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三年率领子侄门人赴莫高窟考察临摹壁画,画风为之一变。一九五二年筹划移居南美,后迁居阿根廷首都近郊曼多洒,受到阿总统贝隆及夫人接见。一九五六年在法国尼斯港的“加尼福里尼”别墅与毕加索会晤,西方报纸将这次会晤誉为“艺术界的高峰会议”“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此后屡获国际盛誉,一九八三年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四月二日病逝。

 

 

 


往来千载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