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何处不围城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10-11 13:51:47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海报】

展览名称:何处不围城

展览时间:2017/10/12-10/19

开幕时间:2017/10/14

展览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常青藤计划

策展人:张予津

学术支持:郝青松

艺术家:崔译、邓静、樊寒冬、胡佳艺、胡永奇、江夏然、刘豪格、龙珩、谢炎红、徐跋骋、杨莉芊、张晟瑜、张钊瀛

2017年10月14日,“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入选展览方案之一:“何处不围城”展将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常青藤计划主办,青年策展人张予津担纲策划,艺术批评家郝青松为学术支持。

人只要活着,四处皆城。上世纪40年代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提出“围城”概念,其指涉意义得以延伸为一种既爱且恨的生命隐喻,它作为公共情感状态永恒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始终,无论你处于何种身份与立场,基于怎样的生活经验与视角,都会面临主动与被动选择间的惶惑游离,以及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交织,这也是活在当下的我们一代人的集体困惑与面相。 

思想匮乏、价值失衡、异像丛生、充满诱惑且剧烈变动的时代,我们正持续遭遇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压力和精神危机。尚处人生成长拐点的青年群体,更易深陷“围城”丧失前行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如何摆脱困惑”是大家无法回避的症结,也是青年艺术家所面对的创作语境。他们虽不再拘泥于父辈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沉迷,却将创作引入另一种始料未及的极端:在盲目追求性格特质和视觉观感的过程中自我的迷失愈加凸显,碎片化的日常反促身份选择和价值取舍上的尬点。因此,年轻的创作者需要在艺术领域重新厘清自我社会坐标,并从个体的局限中解放、置身于社会洪流的裹挟之中,回归智性的生活与对时代的思考,以填补创作内容与内心世界的苍白无力。我们永远不缺少时代的景观,缺少的是反思与超越进而转化的能力。当艺术成为唤起公众与艺术家间情感共鸣并隐含反诘的审美实践,才能葆有持续涌动的创造力和实验性。它或许无法解决社会进程中的本质问题,却可以提供一种更接近人性的文化态度与批判视角,亦为解惑与治愈创造了可能。

该展览,策展人更关注“围城”状态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所呈现的多棱形态及产生诱因,将主题概念解构为“巴别塔”“恶之花”“成功学”“城门开”,并提出以纸质书籍、阅读为由头,探讨阅读经验与艺术创作互为关联,串联起展览逻辑的运作理念,组织13位艺术家进行主题版块的选择、阅读偏好的回顾提炼及语句摘抄、文体自由的手记写作及泛文化命题的时效对谈,合力呈现他们挣脱个人认知的偏狭,从本土语境出发重新观照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公共诉求与思辨意识,以期在智力、审美、思想、道德秩序皆在瓦解的时下为艺术创作精神力度的找回构建一种策略。

这场以“围城”为主题线索,试图借由纯文本、多媒介艺术语言交错并置形成阅读场域的展览,力求在群体忽略阅读、误读艺术、人生目的消解、理想淡化、奋斗精神衰退的今天,重新唤醒人们对无功利审美愉悦的向往和直面生存境遇的勇气,从理想主义与幻象破灭的消极死循环中走出,正视此在的真实与未知的永恒。而这也是策展人希望公众在熟悉的阅读愉悦感中产生对当代性社会话题公共探讨,在艺术、文学等泛艺术领域得到慰藉与启示的文化愿景,亦是策划初衷。

“常青藤计划2017青年策展人项目”展览将于天津青年艺术周期间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该馆隶属于天津美术学院,常年对外开放,不仅为美院学子提供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还不定期推出主题鲜明的多形态艺术展览项目及教学、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全面立体地向公众普及艺术审美,展示艺术文化创新理念,是天津极具艺术活力的特色城市景观。据悉,本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0月19日。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