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形式”,关注新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07-13 08:32:19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海报

“超形式”新媒体艺术展即将于7月15日于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MakerFaire国际创客嘉年华为平台,由新媒体艺术家马良、许洋洋和策展人石冠哲共同策划。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三所院校的相关专业应届优秀毕业作品中遴选了包括影像、VR、交互、电子游戏、可穿戴设备等在内的近20件作品,以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为观照切入点,进而讨论新媒体艺术与创客间的关系、新媒体艺术与具体城市的关系、新媒体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同时也是对中国新一代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艺术语言进行一次系统性巡查。

本次展览还将于7月16日14时于展览现场举办开放式学术论坛。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金日龙教授、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费俊教授,天津美院移动媒体艺术系主任刘姝铭教授,西安美院影视动画系主任史纲教授、西安美院数字动画工作室负责人贺希老师等人共同对展览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策展人的话

策展人马良

创客的“创”不仅在于“实现”,更在于“创新”。“创新”的思考正是一种“批判性的思考”。这也正是当代艺术表达中最主要的思考方式之一。我们经常讨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生活中细致的感受并加以放大,进而不断加工,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而在今天,创客作为在生活中眼观未来的创造者,尝试去思考出好的创意也同样如此。从细节的角度对生活思考、对社会思考、对时代思考,正是艺术家灵感与创客创新思想的来源,是一种长期的自觉意识,自觉的思考。

——节选自马良《艺术的创客 创客的艺术》

策展人石冠哲

超形式是一种元形式。在此套用米歇尔关于图像的经典论述,超形式是一种“关于形式的形式”。在技术前卫主义的引领下,媒介技术如今已轻而易举地裹挟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称之为后现代文化中的“媒介转向”亦不为过,即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的世界中。在《新媒体:从博尔赫斯到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一文中,沃德普-福林(Noah Wardrip-Fruin)和蒙特福德(Nick Montfort)提出“新媒体是元媒体”的概念,亦即新媒体是一种可以自我指涉的媒介手段。建构于其上的超形式也正如此,我们大可将之称为形式的本身,它不仅以形式的手段解释着承载它的新媒体艺术,更以形式的手段进行着自我阐释。

——节选自石冠哲《超形式:新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

策展人许洋洋

试想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一件与技术相关的作品,跳出市场这个范围,将技术从易用的、功能的或者是可消费的概念,转为一个问题、一场辩论、一种灵感,甚至是一次挑衅,那会发生什么呢?从20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激进派设计到1999年安东尼•邓恩的出版书籍《赫兹的故事》,再到他2001年发表的学术文本《黑色设计》中,这一假想慢慢被设计和艺术界的先行者冠以“批判式设计”的学名:技术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止步于功能性。通过设计或艺术创作,技术可以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可以与人本身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我们利用技术去推测一切的可能性,游走于现实与不可能之间,用我们的想象力将可能的平行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众。

——节选自许洋洋《现实与不可能之间》

主要作品介绍

《HELLO ALIENS》,卢佳,2017,交互影像装置,80*60*60cm可变

从1972年天文学家对外太空发送无线电波信号而收到一个WOW的回声,到2017年最新观测到的,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外星人发出信号的:可能是迄今观测到最复杂的快速射电爆——FRB 150215。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歇。本作品通过构建假想的地外星球,通过模拟发送搜索/电波方式,试图与地外生命进行联系。在一个看似荒诞的二次元异想世界中,探索未知的三次元世界。

《镜 月》,刘淳浩,2017,交互装置、纸、木、光敏树脂、镜子、arduino电子模块、塑料容器、水等,上半部分27*28*35;下半部分45*45*10cm

人通过感观认识世界,在其基础之上对环境做出改变,人是否能真正的区分真实与虚幻或生死物化,人所作的改变的是真实的本质的还是虚幻的一时的镜像。在 “镜 月” 中,人们通过“发声”吹动“世界”使得环境发生变化,然而这是否是改变到其本质,还只是一时虚幻的镜像变化。

《颅内动物园》,吴碧琳,2017,VR影像装置,2.8x1.6米

在颅内动物园的世界中,人类为了获得永生,将意识上传云端,却最终被自己所设计出来智能程序所超越。在硅基文明面前,人类被迫沦为了所谓落后“动物”,被安放在了意识的动物园里供人参观;观众佩戴眼镜与耳机,躺在胶囊之中时就在视觉听觉与触感的层面都进入了一个拟造的空间。

《散虑逍遥》,白羽,2017,物理交互装置 /arduino电子模块、纸、木、亚克力板、钢珠,80x80cm

散虑逍遥”希望表达被当下人渐渐遗忘的“诗意”。我认为,“以技术反技术”或是“技术悲观”, 都可以看作是技术或者掌握技术的人群的自审和修复。然而当下多数人并不了解和支持技术批判,人们往往带着不攻自破的 “存在即合理”的论调,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带着“技术批判”的逻辑,把技术批判的反思带给观者。它关于技术批判;关于控制与被控制;关于诗意被功能化。

虫舱,苏永健,2017,交互装置 / 昆虫、钢铁、玻璃、亚克力、电子元件,350cm×240cm×280cm

作品以昆虫为核心,将它们的运动作为作品观念的运行主线,整体以机械装置为载体,其运行和发声的肇始由昆虫的无规律运动连环触发。其时,人为预设的可控机制受到昆虫的不可控行为所支配,可控与不可控之间,隐喻着人工产物与自然力量之间的关系。一个精密结构背后往往需要不止数种尝试支撑,作品创作过程经历了难以计量的技术试验,经过屡次推导与推倒、重建与重见,主观与客观的可控与不可控,也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而得以体验。

《镜境》,张蕊,2017,"互动影像装置/arduino 舵机 镜子等,150*150cm

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是被创造出来的?如果是,我们是否了解我们所处的“虚拟世界”?如“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混沌》,虞洁,2017,2.3m*3m,灯光装置 / 材质:板材/亚克力/灯泡/电路/电机

追溯万物伊始,盘古开天辟地;技术更迭延绵,人类文明发展;在'混沌'中开荒僻壤,人类总是还有许多未知要面对。我的作品就是通过旋转的物、虚幻的影,来表达'未知的轮回',又或'轮回的未知':在无法预知的'未来世界'中,我们努力的探索,努力追寻'物外'的轮回。

《边缘化的表达》,彭可,2017年,交互影像装置,300cm*500cm

我展示的是社会的两个极端,是社会快速发展中,社会上层与被边缘化的底层人,移动媒体时代社交媒体被划分出截然不同社会圈,这些边缘化人群在社交媒体中的表达,为我们展示了这个时代底层的精神面貌的颓败,我针对这些表达用当下的视觉语言进行再创作,通过审美观点极端不一致,并通过交互的方式 随着观者的距离变化,在画面中呈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呈现出越走近越接近社会真实内核的一面,表现和突出边缘人群所处的境地。

《抖腿矫正器》,组长:赵云飞  冯洁 董浩 张昱 郭文慧,2017,Arduino、物理交互、可穿戴,30cm*10cm*10cm, 需要展台和一张凳子展示

随着社会生活压⼒的增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形成了⼀些不良的习惯,而抖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却又是最不被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不自觉的抖腿是因为大脑对神经末梢的肌肉控制不到位。为了让大脑注意到抖腿这个动作并加以控制,我们想把抖腿这个动作放大,由腿的抖动扩散到全身其他部位的抖动,通过强化抖腿带来的效果,强制让大脑停止抖腿的动作。

头戴式表情仪,组长:王逸龙   沈奇 王姣 刘忆萱 朱江,2017,互动型展品,主要是PVC合成材料,约40*30厘米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不善言辞,羞于表达自己,隐藏自己情绪的人,甚至是有些忧郁症这样的精神病患者,出于某种原因很难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想做一个小的作品,一个头戴式表情仪,通过与陀螺仪的结合,用一种更加趣味方便的形式——二次元的表情,准确的传达出使用者想表达的情绪。

《世俗手》,张澜涛、王浩然,2017年,交互影像装置/arduino 传感器 unity3D,自由尺寸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不善言辞,羞于表达自己,隐藏自己情绪的人,甚至是有些忧郁症这样的精神病患者,出于某种原因很难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想做一个小的作品,一个头戴式表情仪,通过与陀螺仪的结合,用一种更加趣味方便的形式——二次元的表情,准确的传达出使用者想表达的情绪。

《ALL THE FACTROS》,丁洁、贾恬恬,2017年HTML5界面、交互空间装置,自由尺寸 

在这个诸多元素的世界,眼睛成了世界主题,在这个充满注视的国度里,怎么承载目光所带来重量,值得我们一一去探索。此外,线上互联网载体和线下装置空间搭建相结合,我们一同打造的元素世界能否找到你所在意的目光


简 介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