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华:墟/境个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05-16 11:11:01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绘画对我而言是一种恋物,一种迷,和出神。

我在自己的画作里生活,寂然,出神;尽物性,观其浮现。 

——王铁华

心念净  纸本水墨   2014

王铁华以各种材料和媒介表达自我对自然的感悟,作品体现了他对于“事物不稳定性”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在他的作品中,将世界的每一瞬间的即逝性和永恒性凝结于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图像之中。我们可以将王铁华看作当代的“文人画家”,即当代知识分子以图像的方式进行自我精神的表达。

——殷双喜

王铁华

王铁华: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与文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具有建筑师、画家、艺术史学者等多重身份。

主要著作:《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景/识-王铁华绘画作品集》等。主要建筑作品: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世界华人收藏博物馆、大连林泉隐舍禅修中心、廊坊华日会展中心、乐清行政中心等。

其绘画艺术专注于传统出新的探索,“以多变的笔墨线条和空灵的色墨渲染建构心灵梦境的视觉空间”。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书写性和空间的关系是当代艺术关注的重要命题,王铁华在景观、园林、学术和作画之间,反复研究书写性在空间中的物质性拓展,并把他在空间营造和建构中所取得的成就运用在当代艺术创作之中,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艺术本体的前卫,揭示了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力量,以及特立独行思考的能力。传统作为思想资源而非固定程式,这样的学术将开启与当代艺术之间转化的广泛的可能性。

溪雨初起沉阁  布面油画   2016

展览简介:

王铁华:墟/境

学术主持:殷双喜

策展人:葛玉君

展览时间:2017-05-20至2017-05-26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大连汉风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场地:798圣之空间

诗人T·S·艾略特在《烧毁的诺顿》中写道:“如果一切时间都是永恒当下,一切时间都不可救赎。”

王铁华认为,“墟”是时间的残渣,“境”是多重时间和身体的同时在场,在对“墟”和“境”的关照之下,物质的踪迹正是可以对时间的阅读和救赎的过程和载体。而身体通过和时间的对抗,使得“过去”和“未来”同时从“不在场”现身成为“现在”。

“trace”在观念上的既不否定“过去”,也不放弃创造“未来”,“mono”面对时间对历史本身的断裂而无动于衷。“/”的出现,是一个二元含混而非对立的符号,是综合了“意义”和“无意义”的无名地带,因而“境”在这样的语境下也远离了古典意义上的“境界”。

此次展览展出王铁华近年创作的油画、综合材料、水墨和空间装置,集中反映了他的问题意识和文化立场,以及涵容中西艺术和哲学的思考试验,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下价值和意义。

湿行处无遮障 布面油画   2016

评论家推介:

在王铁华的作品中,他多年累积的建筑、园林、书法的修养已经融为一体,经由画家对万物的观看品味,呈现为一种天地鸿蒙的神秘图景。换言之,王铁华将中国传统水墨的语言,析解为“一花一世界”的图像禅语,在其中将个人对自然的生命体悟,转化为一种心性的符号表现。

王铁华作品中的绘画性与表现性,来源于书法性用笔与表现性着色的对立与和谐,从而达到作者在作品上思想与情感的投射。

作为视觉图像的生产者,王铁华注意到消费社会和网络时代带来的人的空间意识的变化和心理状态的复杂性。他的作品通过线条与色彩的抽象组合。呈现了一个虚幻的戏剧化的场景。

——殷双喜

涌烟  纸本水墨   2014

王铁华的近期创作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亦或可能性——即新媒介下关于当代水墨的另类表述,一种基于“水墨文化”的物态延伸与当下生命体验的视觉呈现。                      

他的创作也正是试图透过一种“关系”的延伸或当代转换构筑起其艺术基点。当然,在铁华而言,这种精神的穿透力不一定仅仅靠传统笔墨来承载,当下介质或许更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契合。                                          

我们用语言解释这个世界,可是语言并不能抹杀我们处于该世界包围之中,我们的视线总是在忙碌游弋,总是在作出选择,总是将事物放在其链条之中,从而构建出“我们”及“我们周围的世界”。换言之,我们的语言只有恰恰处在纵向与横向的历史焦点上,它才生发出其独特的意义,才决定着所谓的精准的语言。

——葛玉君

葛之覃兮  木板综合材料   2014

建筑与书法的营养决定了王铁华绘画的思想路径和视觉特质。欲进入其作品,必得从宏观上把握建筑与书法的结构演进史。                      

铁华的画作结构凸显三种品质:开放性、多维性和自足性。开放性摧毁封闭的空间;多维性破解表面逻辑秩序;自足性割裂视觉要素与它物的依附关系,强化表达的独立。这些品质落实到具体的结构手法上,表现为感情色彩浓郁的书写性线条与变幻无穷的水渍墨晕组织而成的对话体系。

与艺术生产末端的结果相比,生产的过程(机制、原理或方法)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

从象征层面讨论,作为一种文化反省和诗意的批判,残渣是超越物质和技术的。时间成就残渣。它以超验和非理性的冷静姿态,将浮华抽离,把时间的延宕予以合法化。它无意重塑价值观,但却以人道关怀的方式给我们一个有关如何诗意栖居的提示。

——曹天成

淡烟流水画屏幽  纸本水墨   2014

学术背景决定了知识结构和实践方式的开放,铁华在景观、园林、学术和作画之间反复穿梭,将自身建筑经验与绘画样貌进行对照、投射和贯通,有时缜密、精确、严谨,创意合乎逻辑;有时随性、随情、随心,画意天马行空,来寻觅玄踪,浸洇玄思,酝酿玄影。在他看来,设计、写作与绘画从未有过分别和区隔。

他根据坦诚且专注地体味,融构,创化,笔下画图自由自在,无系无缚,似像非像,似虚非虚,各极其致,饱含了精神的悠游和冥想的真实,传达了理想化的内在和丰沛的创造力。一路走来的跨界探索,多元而出色,确实难用寻常的目光打量,不容易按照既定的条条框框加以衡量,这必定是非常难得并值得分析的学术现象。

——张映辉

游兮瑶之圃  布面油画   2016

艺术家自述:

山水世界是一种非因果的宽容。山水世界是接受未知的手段,而非现实呈现的直接功利性。发现是一种反复和印迹,“一”与“多”是世界的实相,千波万皱蕴含了抽象性、构造性,其内部生发出无穷的阅读经验,赋予感觉的真实和创造以原动力,其衍生的类型足以成为启发山水阅读的经验,对于山水的阅读正如博尔赫斯小说中永恒分叉的小径,它是一种事件而非一个物体的概念,是让时间与空间互相“挤压”的操作者;它是一个反线性的概念,是混乱和混沌的“传播”形象,既被世界观看,又提供观看世界的路径。

“真”是主体获得一种凝视和沉思,在词与物之间,产生纯粹朴素、清明寂静的生命空间体验。

景致、书写之间的穿梭,源于自我的觉察,我由“当下--此在”理解“自然一彼处”的行动,关乎与我自己。“当下”可以进行,亦可为通向已有的阅读。发生,在其与景致隐含的联系中,与身体的在场同在,发生是一种类比,为时间中的自我、经验以及可能性之间的穿梭。 

——王铁华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