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03-30 17:49:21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7年4月8日—4月15日

开 幕 式:2017年4月8日上午10:00(中国美术馆一层)

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8日下午1:30(中国美术馆七层)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三层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吉林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长白老林 赵开坤 2009年 布面油画 80×150cm

 

天地应合 盘谷默契 ——写给赵开坤的绘画

文/许 江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这是唐代散文大家韩愈所撰《送李愿归盘谷序》的篇首。韩愈以如椽之笔,赞美这个环山之间的盘谷,泉水甘美,草木繁盛,“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十数年前,我看过赵开坤先生的画作,他的长白冬雪、密树虬林,就让我想到此类盘谷景象,逾冬夏而不衰,任黜陟而独立。

赵开坤的画,四季分明,春有柳树梨花,夏有溪山幽谷,秋有孤葵兀立,冬有长白老林。他仿佛将天下的景色拧成一片天际下的盘谷。在那里,茂林生长,生物有情,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是春柳与冬林。那春柳往往一枝独放,千点万叶,婀娜飘洒,引来春风无数召唤。那长白老林又总是苍茫茫一片,密枝托着烟云,满眼荒天古木。春柳的疏放,老林的浓郁,在赵开坤笔下,如诗一般沉吟。


长白老林 赵开坤 2010年 布面油画 300×200cm(三联)

东方的民族,崇尚山与云的歌咏,无论“北宋三家”的雄厚宏阔,或是“南宋李刘马夏”的恬淡裁取,在最让人们向往的景致中,总是那烟树在幽壑深谷里的辗转和清旷。那山、树、雾被东方的线笔生动地描绘着,沉浸在一种千古静寂的醉意之中。现在,这种千古气象回来了,活在赵开坤等一代不懈描摹自然生物的写手笔下。赵开坤的长白山林沉郁地耸立着,黑黢黢的林子灰茫茫的天,那利刃一般的黑松挑拨着云气,黑枝杆从浓阴中横发出来,如虬如蛟,天与地在这里交合。我们不仅有亲临的如涉之感,还分明感到阴阳晨昏的力量在这里集聚,感到缥缥缈缈的冲融在这里生发。在林天交合的际线之下,最是墨色浓郁之处。那浓墨粗笔让山与树浑然一体,如若黑云,并向着深处蜿蜒而去。那天际的精微与根处的粗放呼应着,长空的流风与山谷的起伏呼应着。这种呼应常存突兀,常涵重晦,并拧成一片清旷无际的整体。正是这烟树深谷里,蕴蓄着自然的生机,蕴蓄着宋代山水诗人们笔下用以亲近历史观画者的超凡感觉。


瑞雪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280×160cm

赵开坤的绘画受长白山的滋养尤深。长白老林的高树将他的笔磨炼得风姿信然。那长杆挺拔,向空中的高处攀援;尽梢处,细枝婆娑。油画的用笔囿于料材的迟滞,难以水墨般自由挥洒。但开坤的笔却不尽自由,挥洒横出,既见树形,又现风神。那空中常有流云,在其极白处,枝桠惊蛇般穿梭。枝桠之下,浓重的松影却似波涛,在长林中抚掠,似有雷声滚过。他的柳树梨花却又是另一番景象,那柳一缕一叶都乘着风,飘在拂面的绿息之中。接地处,往往有一条长路或一围篱墙向纵深延展,更显惠风之象。一杆笔该硬处如钢,该柔时若风,如此天地万物一例相看,却又风姿信然,心亦吐纳,是开坤绘画最令众人羡羡然之处。


松桦恋 赵开坤 2007年 布面油画 110×150cm

赵开坤在他的创作手记中有言:“绘画是一门手艺。所谓手艺,不单单是一种技术的娴熟,更重要的是一种投入的精神,一种与生命、生存融化为一体的那么一种默契。”话语淡然,却掷地铿锵,内里透着一份自信。能让生命与自然达成一份默然的契合,这是古往今来多少艺者的追求。赵开坤笔下的风景多是日常山林的景致,但他却能展露宋画中烟树盘谷的清旷,展露春风一夜梨花开的灿然,这其中不唯他的用笔用色,更在他沉浸于自然之中的深深的专情与沉醉。《文心雕龙》有言:“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我看开坤诸多的写生现场照片中,在大草帽或毡帽的浓影之下,一双眼闪着光,射向远方。这是真正的绘者之眸,多少生命的感情如飞矢般射出,多少天人的兴发在这里洞然相契。这正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伟大的默契,也正是我一再援引韩昌黎的“盘谷序”言,而就赵开坤的绘画在心中为之歌咏的。我想,这样的盘谷默契,必将垂范后世,令多少同代与后生终生以为榜样。


回头沟二队 赵开坤 2013年 布面油画 270×150cm(三联)

人生若寄 艺术千

文/吉林艺术学院校长 郭春方

2016年4月1日开坤因病在艺术创作繁盛之际溘然离世,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4月9日,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的“文脉传薪——2016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开幕式上,范迪安先生提议为开坤的逝世默哀,以表达对他悼念和追思;许江先生多次表达对开坤离世的惋惜之情并提出展览构想。他鼎力相助、多方协调,在开坤逝世一周年之际促成此次展览。


新疆!新疆!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180×80cm

开坤在吉林艺术学院执教多年, 是学院终身教授。作为美术教育家,他上承吉艺前辈积淀的学脉精神,下启当代油画教学的研展创新,襄助同道,嘉惠后学,在美术教育领域贡献卓著;作为油画家,他执念自然、心师造化,变写意为风骨,拓新油画表现语言,以质实朴重、气魄纵横的个人风格在中国风景油画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风规自远、万殊化境的精神气象。


唐贵儿收藏的老式机械助力车 赵开坤 2010年 布面油画 150×175cm


窗 赵开坤 1987年 布面油画 115×140cm


种青稞 赵开坤 2011年 布面油画 200×200cm(二联)

开坤一生对自然始终心怀敬畏又饱含深情,他曾感慨“在自然面前,所有人都做回了学生”。自然是开坤在创作上永恒的主题,也是他艺术创作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开坤在油画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窗》、《十月大地》、《梦中白桦》等作品可以看出他从写生自然入手,在图式观念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做出的多样尝试,并从中找到了前进的路径,成为东北表现性油画风格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开拓者。进入90年代,他醉心于写生时须臾瞬间萌发的恣意随性,在创作中逐渐深化写生,力图在作品中体现一种即兴式的“现场感”。从《通往长白山的路》、《老式照相机》、《长白老林》等作品可以看出,纷繁变幻的自然意象:山、树、村落、老物件等图像元素在他的画面中合势交侵、触变成态,形成了超越自然原生形态的纵横气势。进入21世纪,开坤的艺术表现愈发精熟,他以气势撼人的造型表现力,兼顾丹彩与气骨之美,在感兴状态下创造任运自然的生命境界。自然又是开坤艺术精神的归宿,在近四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开坤的足迹踏遍长白林海、塞北江南、海滨草原、关中藏地,多样的人文风土在他的笔下生发,促成了他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


老式缝纫机 赵开坤 2005年 布面油画 90×100cm


天池 赵开坤 1991年 布面油画 100×81cm

“质直者径挺不遒,刚佷者倔强无润”,作品是艺术家天性的外显;“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作品又是艺术家后天造诣的明证。作为风景油画领域的卓然大家,开坤的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多次获得业内大奖并三次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长白山文艺奖”,这些殊荣是对他多年探索油画艺术的充分肯定。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以融合中西为前提,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回溯民族文化本源,以传统写意精神介入创作,开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中国写意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写意观念的生成则历经唐代王维直至宋元诸家,最终形成了以写意精神为宗的文人画风格体系。近代陈师曾针对文人画提出“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传达性灵,应宁朴毋华、宁拙毋巧、荒率天真。这种朴拙、率真的写意精神在开坤作品中不仅是通过对手性与书写状态的锤炼所形成的图式表达,更是基于他多年与自然对话,会心体悟到的精神意境所至。他笔下的自然与心识情感相生相合,风骨气脉贯穿始终,写意精神最终在开坤的油画中融汇成生命的迹化,交响出弘大境象。


憩海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240x200cm(二联)


生为人杰 死为鬼雄 赵开坤 1991年 布面油画 160×120cm

这次回顾展主要展出开坤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有经典的代表之作,也有作品初次参展,比较全面、充分地展示了开坤一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许江先生亲自撰写前言以嗣怀念,各位师友的深情厚谊,令人感佩,也使我们更加顾念开坤为人为艺的坦荡与真诚。追忆逝者不忘初心,铭记长白老林,传承艺术精神。我想,这是对开坤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赵开坤教授照片

赵开坤

赵开坤(1954—2016),男,河南濮阳人,197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吉林省高级专家。作品五次入选全国美展,《长白老林》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多次获得油画专项奖;三次获得吉林省最高文艺奖“长白山文艺奖”。

部分作品欣赏:


梦中白桦 赵开坤 1996年 布面油画 70×195cm


拿草靶的农夫 赵开坤 1996年 布面油画 70×195cm


十月金秋 赵开坤 2014年 布面油画 130×180cm


秋天的季节 赵开坤 1993年 布面油画 81×100cm


十月大地 赵开坤 1989年 布面油画 130×160cm


十月金秋 赵开坤 1999年 布面油画 160×180cm

松江村头 赵开坤 2006年 布面油画 210×70cm(三联)

 

展览名称: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7年4月8日—4月15日

开幕式:2017年4月8日上午10:00(中国美术馆一层)

学术研讨会:2017年4月8日下午1:30(中国美术馆七层)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三层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吉林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