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入口:“中国当代新锐版画家研究计划”启动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6-11-01 15:35:01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主办:东方博古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可观艺术馆

出品人:杨东胜

项目总监:谢加一

策展人:石冠哲

特邀批评:高远 沙鑫 宋康 王少杰

参展艺术家:徐冰 付斌 彭勇 葛晓飞 裴昌龙 吴建棠 梁业建 杨茹 纪斐 孙天龙 崔德政 王启凡 连培伟 陈轩荣 朱然然(按年龄)

开幕时间:2016年10月28日15:00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28日-11月27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园博园2号门东方博古文化公司

 

作为现象的“新锐版画”(节选)

相似的创作状态更是这批新锐版画家的统一特征,他们在创作语言、题材和观念的当代性上同时进行着实践和摸索。相比于前辈版画家而言,潮流化的叙事风格已经让位于个体化的叙事差异,当代生活景观、精神维度、哲学思考成为艺术家关注的焦点,当代版画的叙事方式开始全面地与当代油画甚至装置作品接近。这一批艺术家所面对的共同任务是接过他们师辈手中的接力棒,进一步在版画本体语言上深入探索,进而全面完成版画从媒介工具向创作工具的转变。

——石冠哲

第一单元 传统变奏(节选)

同着眼于对传统图像、文字符号的再创作,将不同的历史时空和文化形态并置起来进行对话,使“版画”再次恢复“间性游牧”的状态。艺术家将作品作为常识与反思对峙的隐喻进行表达,很好的解决了艺术语汇与时代环境的协调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创作重新承续了一度断裂的集体性的常识缺失,在对“传统力”的文化建构和认同的变奏中挖掘民族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这是前方入口,也是未来入口。

——沙鑫


纪斐《迷谷》85×62cm水印木刻2015


崔德政 《彼岸》60×80cm水印木刻2016


王启凡《天问系列之鬼篇》65×82cm木板水印2015

 

第二单元 都市象限(节选)

在中国八十年代以来的艺术中,这类“弱”的符号与一种新兴的都市景观结合,造就了一批冷漠理性的前卫艺术风格。八十年代高名潞等人所提出的“理性绘画”或者“理性之潮”即是这类风格的早期表现。“理性绘画”实际上又与西方新教主义伦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注重精神内涵,强调超越事物表象,基于八十年代对于之前现实主义单一创作过度模式化和教条化的反思;这种反思和改造又带有理性启蒙的性质和效果。

——高远

 


付斌《雨》45×45cm 丝网版画 2015


彭勇《如梦如幻》30×45cm铜版画2016


裴昌龙《锐角四十九度》40×60cm 丝网版画2010


孙天龙《隐者的视线07》 43×29cm 丝网版 2015-2016

 

第三单元 身体记忆(节选)

身体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熟悉到经常忽略它的存在。通过“一切有机生命之躯”,尼采把身体的概念又一次带入公众的视野,他从身体的角度审视一切历史和思想,试图温暖地安抚人类走出思想的困境,这是对意识激烈的批判。这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古老而直接,通过“感觉”,我们得以把这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世界表达的更为贴切。

——王少杰

 


徐冰《你得在它死后与变质前吃掉它》85×85cm 木板水印2015


葛晓飞《蚀之二》 60×70cm 铜版 2014


梁业健《片段NO.5》56×38cm凸版+凹版2014


陈轩荣《CALL ME MAYBE4》92×110cm 黑白木刻 2014

 

第四单元 精神剧场

艺术家们在搭建这样一种充斥着这个人经验的剧场内外时,似乎都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推进了形象的复制与再生。而这里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内容的不同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形象夸张,形象关系在充满热情、冲动和复杂的画面中构成叙事关联,梦境与想象力的交织表现出一种荒诞气氛;另一种是利用现成的图像和形象碎片进行解构或重组,使画面在一种充斥冷静、理性和记忆的空间中形成叙事关联,而形象的真实又因为不和逻辑的场景再现继续表现出一种病态或荒诞。这里我姑且将前者称为“图像精神化”,后者称为“观念精神化”。

——宋康

 


吴建棠《造景》120×79cm 木板 2013


杨茹《2012年12月12日大雪-2》 100×70cm 铜版2015


连培伟《哪吒》50×135cm 套色木刻 2015


朱然然《观自在I》51×90cm 凹版画 2015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