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云水之间”山水画作品展
艺 术 家:郭宝君、买鸿钧、刘旭
展览时间:2016年7月24日——7月29日
开幕时间:2016年7月24日下午15点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北京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北戴河艺术馆
统筹策划:北京卓盛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山水画的三种“状态”
经济和信息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我一直觉得画家身处其中是弊大于利的,他们要面对很多外在的诱惑和干扰,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没有定力,便会沾染上急功近利、迎合讨巧、刻意炒作的画坛时病。在这方面,宝君、鸿钧、刘旭表现出了可贵的一致性:淡然处之,不为时流所动,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静观其乱,别人折腾别人的,我自修身,我自悟道,我自为艺。这是一种低调的存在,在“热闹”的大氛围当中,没有被带入其中,反而活出了自我,很令人侧目,令人羡慕。这当感谢北京画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吧!
他们三位都画传统一路山水画,宝君、鸿钧画写意,刘旭画青绿重彩。当然,这只是对他们各自绘画特色的一种表象描述,并不是对对作品的分类,因为各画种、画科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边界,比如鸿钧的作品当中有很多为青绿重彩的,刘旭的作品全部具有写意性。
郭宝君作品《独坐云山之十四》
中国画在精神内涵、表现形式及创变发展等诸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以传递画家主观情感为要旨,即使面对客观物象,画家在观察、认识、创作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我们纵叙历代诸家,不但可以寻绎画史之渊源,还能看到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从中可以看到繁荣发展,看到动荡不安,看到顽强抗争,看到矫作粉饰……我们欣赏传统宝库里的一幅幅作品,也是在读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和一个个画家的思想史及其人生境遇。
对于画家来说,笔迹乃心迹,是欺骗不了人的,如果很有内涵,不必刻意地去追求,画自然不会浅薄,同样道理,如果是一个俗人,任凭怎么包装,断是高雅不了的。这是大的规律。当然,社会环境决定画家的生命状态,也就是说,画家的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逢繁荣盛世,国泰民安,艺术创作自然也会呈现一片阳光灿烂、欣欣向荣;同理,当国破家亡时,画家的作品呈现出的是尽是挣扎与凄苦。不可否认历史上有很多画家看破红尘,或隐于山林,或遁于空门,远离世俗,他们作品是很“出世”的,对于此种情况,我们不能视之为不受社会环境影响,相反,这恰恰是社会现实作用于该画家的结果,只要对这些画家的人生状态深而究之的话,会发现社会现实对这类画家的影响更甚。
买鸿钧作品《斜阳山外》--50x35cm+2014
宝君、鸿钧、刘旭虽然状态类似但却个性迥然,这一点可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可管窥一二。
宝君为人低调谦逊,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见解,作品中传递出一种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淡定和超然,笔下的山水洗净铅华,已然与现实中的景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有一种明显的精神指向。这是他的审美追求,是他本真心性的呈现,是现实中的浮华把他驱赶到了这片清净世界。他的画风由原来的神秘幽玄到现在的平和朴素,这种质变是思想的提升和飞跃。前者是经过缜密构思营造出来的,后者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营造是为“他”,流露则是显“我”。
鸿钧像一位徜徉在大时代之中的隐士,鲜见他现身各类场面、参加各种应酬,也从不刻意造作,低调、内敛、含蓄而不失睿智、激情。中原厚土的蒙养及很好的传统启蒙教育使他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于书法、诗词、戏曲等全面的修养,又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份犷然与醇厚。鸿钧具有创变的自觉,能以传统的眼光审视当下、观照生活,经过提炼,转化成灵性的笔墨,画出自我心境,他的作品富有表现性,记录着他的情绪和感受,本真尽显而又讲求法度。
刘旭作品《鳞嶺翠微》--68×68--2012
刘旭具有温和、沉静的个性,身上有一种质朴、平常的气息,喜文房雅玩。我与他的交流并不算深入,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作品。他基本功扎实,立足于传统大脉,主攻小写意青绿山水,已初具面貌,作品阔然明丽,有些出尘脱俗的感觉,又不失一种现代感。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刘旭选择这个点,深挖传统,矢志传承发展,凭借他的新视野、新观念,必然会在画法、题材上不断往前推进。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文化理想,真实表达自我的心境,就是自信的表现。宝君、鸿钧、刘旭的探索都没有偏离中国画的本源,传统让能他们走得更远,可以预期,值得期待。(文/乐祥海)